选准切口 叙评结合
——关于读后感写作
的几点建议
读/写/结/合
阅读名著或书报后,写作读后感,有助理清写作思路,深入品析人物形象,加深对所阅读作品的理解,尤其对于专题研究极有好处,初中阶段每部必读名著都会安排专题探究,如《朝花夕拾》之名著导读提供了“鲁迅的童年”“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等专题以供研讨。当然,除了教材要求的必读书,我们还应该广泛阅读文史著作、国学经典、科普读物、杂志报纸等。不少同学在读完一本书以后,对于读后感的写作会感到无从下手,或是仅泛泛而谈。针对此,结合我本人阅读、写作读后感的体验,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同学们提供一点建议和指导,以供参考。
01
读好原著
做好笔记
写作读后感的前提一定是读好原著,做好读书笔记。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若走马观花地读西游记的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可能连原作内容、主旨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自然也感得不深。边读边做阅读笔记是读好、读深、读透原著的有效手段,阅读笔记既应包括好词好句的勾点圈画、摘抄点评,更应该包括对内容的概要、阅读感受思考等。当然,我们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就可以有所侧重,抓住最能触发你的点多做笔记,为接下来选择切入点写作读后感做好准备。比如上学期我每天要求同学们阅读《西游记》三到四章的内容,除选择摘抄这几章回中的好词好句以外,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这几章回的内容就是一个重要的能力训练,也是为以后创作读后感或进行专题研讨等名著阅读交流活动做好准备。
02
选准一个切口窄小、新颖别致的点
写作读后感的关键在于选准一个切口窄小、新颖别致的点。所谓“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即是,也就是要做到具体而微。此道理如同掘井,选准点深挖下去,直到“泉水喷涌”,切忌东一锄头、西一榔头,泛泛而谈、大而无当。比如读《西游记》,作为一部长篇章回体名著,触动读者的可写的点自然特别的多,做为我们初中七年级的孩子来讲,很难从整体上或从语言、写作手法、作品的局限性等角度去深入评价《西游记》,这些恐怕是那些专家学者们的事。我们可以从人物形象、精彩取经故事、取经所遇障碍等具体可感的方面切入,甚至,即使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我们也可以仅切取某一个形象的某个方面来写,比如,多数同学会选择孙悟空、猪八戒来分析评价,相对关注沙僧的人较少,即便是分析沙僧,也多是从“忠厚老实”“吃苦耐劳”等方面评价,其实,沙僧除了“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这些人尽皆知的品性外,也有老实人的狡黠、无原则地充当和事佬等这样的性格特征,能够避开热点,见人之所未见,这样的角度自然更新颖别致。再例如读国学经典《论语》,做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治国为政、人伦情理、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思想,要写作关于阅读《论语》的读后感,自然可以是从阅读的整体感受来切入,但我更主张从某一方面的一个点来切入,比如《论语·公冶长》中孔子对诸位弟子的评价,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的察人善识、见微知著,比如他对公冶长、冉雍、南宫适、子路、颜回等各有不同的评价,在对孔夫子的原话字斟句酌,读懂背后的微言大义的基础上,结合其它篇中如《颜回、子路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等章中先生与这些弟子的交流,再加上我们从其它渠道对孔子弟子的了解,从这个点切入,完全就可以写出一篇开口小但挖掘可以深透的读后感。做为中学生,我们在七八百到千字的篇幅中能够把一个有见识的小问题有理有据地谈清楚,就是一篇高质量的读后感了。
总的来说,选准一个切口窄小、新颖别致的写作点,这是我们一般的读者和中学生写读后感的关键点,因为我们并非学者专家,对于大局、大问题欠缺系统深入的研究,如果开口太大,很难写得深入透彻,只能是浮于表面。
03
叙评结合,重在感议
第三,叙评结合,重在感议。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的基础上发表意见、感想,将读的原作与个人的感受、体会相结合,在引用或复述原文的基础上,突出个人感受。
04
主副标题结合
第四,标题的设置上建议采用主标题加副标题的形式。主标题主要表明你这篇读后感的写作角度和主要观点,副标题是补充阐述对某作品某方面的评价,或是赏析某人物,例如我写的一篇读后感就以“闺阁悲欢叹古今 和美娴静陈淑珍——读沈复《浮生六记》感”为题,从该标题可知,我是从评价《浮生六记》写“闺阁琐事”进而突出对沈复的妻子陈淑珍的评议。一学生以“感同身受,珍惜当下——《骆驼祥子》读后感”为题,显然该生重在由阅读而联系现实,主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一读到“吴用?无用?——评《水浒传》人物吴用”这一标题,就能明白本文是在评价《水浒传》中的吴用。所以,假如仅以“读《水浒传》有感”为标题,显然是大而空,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
05
可参考相关资料
最后,在个人阅读感受的基础上,建议同学们可以搜集相关的资料做参考。比如上网搜集或是参考相关的书籍,毕竟我们的学识和修养有限,参考一下他人对于此专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名著或阅读材料的理解,可供我们自主创作读后感提供帮助,但切忌抄袭、附和他人的观点,缺少了自己的感悟。
写作高质量的读后感自然还要仰仗理解感悟、思维深度、语言表达等综合素养,以上的几点建议仅是写作读后感之基本技法,希望能助力于同学们养成读写结合的习惯,写出特色鲜明、文质兼美的读后感作品。
附注:上文中举例的几篇读后感,做为示范文章,附在后面,供同学们阅读参考。
附四篇读后感例文
近期因新型冠状病毒泛滥肆掠,响应国家号召,不出家门,连闲暇日日必去之潇湘公园也只能于窗前睹之思之,于是,除静心读书外,别无选择。近来除沈复《浮生六记》, 读余秋雨回忆散文之《门孔》、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之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今日整理思绪,撰《浮生六记》感一篇。
闺阁悲欢叹古今 和美娴静陈淑珍
——读沈复《浮生六记》感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京华中学 刘 霞
早闻沈复《浮生六记》名,近日方拜读。沈复字三白西游记的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年不惑,爱妻陈芸杳然离世,因忆林逋先生“妻梅子鹤”语,而自号“梅逸”。乾隆、嘉庆年间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浮生六记》作于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沈四十六岁时。虽曰六篇,仅传四卷,其中《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已佚失不传。“浮生“二字取自李太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句。沈复一生确实辗转流徙、无所遇合,依其所述:“游幕三十年,天下所未到者,蜀中、黔中与滇南耳……”。除自传体《浮生六记》外仅存少量题画诗稿,亦未见有关其生平的记载。
《浮生六记》所述无非家常事,所谓闺阁悲欢、诗酒宴饮、赏玩闲趣、游幕坎坷,亦有寻石养花、园林布设等,是继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后清乾隆年间苏州书生家庭市井生活的一幅卷轴画,外加园林山水饰边。所传四篇合计七十余页,零零总总,其中沈妻陈芸(字淑珍)是《浮生六记》中最璀璨之明珠。
陈芸乃沈复舅女,四岁失怙,倚女红供养寡母幼弟。自幼聪颖,听一遍《琵琶行》即可成诵,因可诵《琵琶行》而逐字对认,乃识字。十八岁成婚,沈家虽为诗书衣冠之家,然因沈父为人慷慨豪侠,多为他人挥金如土,故居家用度常左支右绌。不久,便因代写家书、沈弟借贷、为父觅妾等事先后失爱于翁姑,夫妇二人被赶出家门,寄居友人鲁半舫之萧爽楼一年有半。后因沈复为友人作保借贷,被追债逼迫,无处安身,只得嫁女弃子,逃往云同盟姊锡山华氏投靠,寄人篱下、几经辗转、几度坎坷、血疾折磨,终于嘉庆癸亥三月于扬州缥缈长逝,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享时四十有一岁。读此《坎坷记愁》篇中芸临终哽语处,余自心戚戚然、泫然泪落、不忍卒读,叹世间如此慧明娴雅之奇女子奈何芳魂不继、香消玉殒?叹世间如此情深意笃之夫妇奈何难长厮守、白头终老?
芸自幼失怙,家贫无恃,素患血疾,嫁入沈氏,亦不得公婆宠爱,数度受逐于家庭,加以沈弟争夺家产,小人蓄意陷害等辛酸苦楚,然在种种艰辛困顿、转徙飘泊中,芸竟不改品性、安贫乐道、恬静风雅,着实令人叹服。何怪乎林语堂先生不仅曾将《浮生六记》译为英文推介至欧美,更于序中称赞芸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陈芸虽名不见经史,亦无传世之作,然沈复笔下的芸确担得起语堂先生的评赞——她于灯残人静时,高烧银烛孜孜不倦阅《西厢》;沧浪亭中赏月评花、课书论古、品评诗赋、探究礼乐;她不贵珠花,而宝破书残画,将残缺之书搜集分类、汇订成帙;易男装与沈复游水仙庙,后又随沈神游太湖,与船家女素云豪饮玩笑舟中;她于插花中饰以螳螂、蝉、蝶之属,以细丝扣虫颈系花草间,栩栩如生;可巧手编数活屏,随意移动,取纡回曲折、透风蔽日之效。更有诸多暖心风雅之举,如为使夫君畅游苏州南园而雇馄饨担子为夫及友煮茶暖酒、烹肴煲粥;为好小酌之夫君独创“梅花盒”食盘,实用又不失风雅;将装少许茶叶的纱囊置于晚含的荷花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得香韵尤绝之香茗……更有“骇世惊俗”之为:如痴心遍游天下名山大川,如在家乡为翁公觅合意姬妾,甚至费尽心力为夫谋“美且韵”之妾,可惜所谋之女憨园终为有财力者夺去。如此性灵心巧、澄静风雅之女子,却命途多舛,不为所容,中年撒手人寰,魂飘扬州,久不得归乡,继之独子夭亡,夫君独徙,令人扼腕。所幸丈夫眷顾,二人琴瑟和鸣、患难与共,放浪形骸于庭院盆栽、野林山水,于穷困潦倒中偷浮生半日清闲、享良辰美景乐事,在一夫多妻、女卑男尊的社会极其难得!
古往今来,通诗文、性灵巧的才女多性傲孤僻、不食烟火,而通人情、达世故的贤妻多愚憨嫉忌、不解风情,芸却集才女与贤妻与一身,恐怕也是天妒芸娘,令其不可寿终矣!
相形之下,沈复虽尝于七夕刻“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与芸耳鬓厮磨,不避亲密,对妻温柔细腻二十三载,芸逝亡后,沈复亦情深不止、念念不忘,撰《浮生六记》以记悼之,如此种种,在女性依附于男性的年代,沈复待妻确属难得,然这样一介上不取功名、下失欢父母的寒士对于陈芸之苦、之病、之死恐难辞其咎,耽于诗词书画却无力养活妻儿,一旦囊中略丰亦不乏狎游玩妓之举,是与《红楼》中的宝玉相仿还是抨之以“渣男”?余不做定论,各人见仁见智。
始于欢乐,终于忧患西游记的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闺阁悲欢中亦见人情练达;性灵和美,风雅恬适,明艳沉静之女子也难逃宿命。
植根古城 追忆故土
——评唐友冰先生之《夜雨过潇湘——行走在古城与故乡的边缘》
京华中学 刘 霞
我与友冰先生素昧平生,得以拜读《夜雨过潇湘——行走在古城与故乡的边缘》一书,源于杨中瑜先生的举荐。然翻来扉页,便觉是故人——先生是江华人氏,而我大学毕业后于先生的母校江华一中任教十五载,更有趣的是,先生文中透露曾是江华一中“山泉文学社”社员,而我于多年后的2002-2006年间曾担任该文学社的负责老师,真是几多缘分、几多亲切!
《夜雨过潇湘——行走在古城与故乡的边缘》是友冰先生今年新版的散文集,分三部分,即“第一部分小城的底蕴”“第二部分渐行渐远的故乡”“第三部分简单的生活”。“第一部分小城的底蕴”乃文化散文,以先生工作和生活的小城——零陵古城为文化摇篮,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小城激发了先生的隽永情思,或引史籍典故、诗词文赋,追溯潇湘文化之根源,与舜帝、湘妃、怀素、元结、柳宗元、王德榜等历代先贤名儒隔空对话,发思古之幽情;或寻访古迹、聆听古音,柳子长街千年青石板的“叭嗒”脆响、东山之巅古高山寺的“当当”晚钟、东门巷口打马而过的“哒哒”马蹄、摇橹渔人的“欸乃”桨声……幽幽传来,如在耳畔;或信步出游、寄情山水,带我等领略古城的山水风貌,峭拔之东山,雄峻之西山,零陵的奇山异水、幽泉怪石、洼穴丘壑无不入笔;或穿街过巷、寻幽探胜,素雅洁净、高耸矗立的回龙塔,灵秀曼妙、烟雨迷蒙的香零山,清淑幽静、恢弘雅致的萍洲书院,恬然古朴而又不乏烟火气息的怀素公园……总之,亭、塔、寺、巷是先生笔下的主角,历史人文、爱古惜古是主旋律,无论是古街古巷的凋敝残破、潇湘古镇的衰落湮没还是节孝亭等凉亭的倒塌颓败都令先生扼腕叹息、心疼不已。这是一个文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良知,更是一个永州文人对本土文化发自灵魂的热恋挚爱、赤子情怀和责任担当。
“第二部分渐行渐远的故乡”植根乡土、回顾过往,尽写一代人的成长经历、求学历程、农家生活等人生况味,定能引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的共鸣,而于我这个在江华此块热土上工作十五年将之视为第二故乡的人自然更觉熟悉、亲切,瑶山的风土人情、山水奇观历历在目。家乡的老屋、大井、古道、惠风亭、洄溪、笔架山无不令先生魂牵梦系;笔下的民办教师、砌匠、单身汉既各有经历、各具性情,又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同一类人的共性;瑶家过大年的热闹场景、农村孩子捉鱼摸虾的日常活动,幕幕如在眼前,只是杀年猪、走家串户拜年、耍龙舞狮、落竿刷刷赶泥鳅、摸黄鳝这些童年的记忆,对于我们的孩子这一代都已成传奇。
相比第一部分的引经据典,似给人以掉书袋之嫌,我更倾心于第二部分的乡音乡情、平淡清新,篇中多有质朴却耐人寻味之句,如“过年就像一部轰轰作响的列车‘哐哧哐哧’,四处乱走,到处狂吃,所以苦,所以累。”“生生死死、轮轮回回,就像一幅在时光长河的隧道里缓缓变化的木刻版画。”——仔细咀嚼,心有悟焉。
“第三部分简单的生活”突显了先生简单而雅致的生活情趣:读书、练字、摘抄、写作、晨跑,所谓“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我想,正是先生简单而有规律的生活,才能不忘初心、笔耕不辍。
瑶家的山水滋养了先生的淳朴情怀,古城的厚重激发了先生的遄飞逸兴,愿友冰先生常出新作,常有力作。
单枪匹马受欺凌,合抱成团御外辱
——《骆驼祥子》读后感
京华中学302班 刘蔚
读完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洋车夫老马儿对祥子说的一句话:“单个的蚂蚱虽然也能蹦得很远,但教小孩子逮住了,用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
读完这句话,再看祥子,他不正是一只被线拴上,任人摆布的蚂蚱吗?虽然他有强壮的身体,满满的志气,但是他就是无法摆脱束缚,无法飞起来,无法过上自己想要的体面的生活。
面对大兵的抢夺,他不反抗,他也无能为力。和大兵在山里瞎转,虽然最后逃了出来,还意外得到了三只骆驼,但他失去了自己唯一的经济来源——车;卖了骆驼,拼命攒钱,结果在曹先生家拉包月时却被孙侦探敲诈,强壮的他依旧放弃反抗,被孙侦探骗走了他辛苦赚来的血汗钱;面对虎妞的欺压,他依旧抬不起头来,因为他知道虎妞有一个他惹不起的爹——刘四爷。娶了虎妞后,靠虎妞买了车,结果虎妞难产而死,他不得不卖了自己的车为虎妞办丧事;祥子接受了夏太太的勾引,并将自己染上了脏病的事情告诉了别的人。经历了这么多,他失去了自尊,羞耻心。从一开始的纯净质朴,变成了现在的肮脏,令人厌恶的祥子。
从始至终,祥子他都是自己一个人在承受着所有。但人的承受力有限,他最终还是被生活击垮,心灰意冷,堕落成了一个懒惰的,不知廉耻的,自私的祥子。原本正直憨厚,积极向上的祥子被一点点吞噬,最终沦为行尸走肉。
是啊,在这个阴暗的时代,每个人的力量都有限,而反观那些摧残祥子的人,他们却不是单个的人。这又让我想起了老马儿说的另一句话:“蚂蚱要是成了群,一会儿就能吃掉整顿的庄稼,谁也治不了!”
可不是吗?坏人成了群就难治,那好人不成群又该如何抵挡坏人的伤害呢?与其单枪受尽欺凌,不如合抱成团抵制外侮。
感同身受,珍惜当下
——《骆驼祥子》读后感
京华中学302班 岑慕涵
《骆驼祥子》一书向我们讲述了祥子悲惨、凄凉的一生:善良、朴实的祥子努力了三年才买上车,却被大兵抢了去。祥子回到人和车厂又不断遭受虎妞的诱惑。祥子与虎妞成亲不久后,虎妞难产去世。祥子最后的希望便是能与小福子在曹宅好好生活下去,可小福子也因为遭受了非人的待遇自杀而死。一连串的打击使祥子从此一步步走向末日······
祥子就是旧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缩影,整天被资本家、地痞、兵流欺压,普通老百姓过着民不聊生的生活。在这个被黑暗统治的社会里,垃圾桶里的面包都受小孩子欢迎;车夫赤着脚在拉车;妇女们没日没夜地织布,搓麻绳,手上的血泡刚好就又长了……那时候的社会生产力低下,百姓没有合理的福利保障,农民?车夫?小贩?不过都是奴隶的代名词而已。
在旧社会,不少孩子被父母卖给有钱人家当仆人或夫人。就像小福子的爸爸把十九岁的小福子卖给一个军人为妾,就为了换回钱活命,女儿就成了他的工具。旧社会有着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所以许多的女孩还未成年,就被父母卖给了别人家。不仅如此,妇女的家庭地位也很低。就像文中的二强嫂经常受到二强的欺辱,最终活活被二强弄死了。二强子受到法律的制裁了吗?没有。
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是多么幸福啊!我们过着安宁和平的小康生活,现在的农村有了柏油路;贫困户由国家帮助;生病无力支付医药费的人会得到爱心捐款……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祥子为什么会到最后走投无路呢?因为当时世态的炎凉,因为当时社会的黑暗。如果人们整天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人民又怎么会团结起来推翻黑暗统治?日本人虽然有少部分人心肠坏,但他们有一点十分让人钦佩,那就是团结。如果旧社会的人们都能做到团结友爱,人民又怎么会饱受痛苦呢?老舍写《骆驼祥子》这本书,其实不光是反映旧社会的黑暗,更是在告诫我们,一定要珍惜当下生活,心怀感激,善待他人。我认为做为青少年,有书读,而且到处都有人维护着,鼓励着。所以我们更不能辜负新中国对我们的期望。更不能辜负养育我们多年的父母亲们,我们要努力成为他们的骄傲。对于生活在旧社会,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祥子来说,我们是幸福的,所以我们更要学习他在旧社会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让我们一定要珍惜当下,感恩那些为我们带来和平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写作读后感的前提一定是读好原著,做好读书笔记。边读边做阅读笔记是读好、读深、读透原著的有效手段,阅读笔记既应包括好词好句的勾点圈画、摘抄点评,更应该包括对内容的概要、阅读感受思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