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古人读书九法+名作+诗词+精句!值得一看

| 2024-05-15| 0

读书有很多种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让我们来看看古代名人都是怎么读书的,从中借鉴读书的一些可行的好方法。

1.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

三国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诸葛亮的读书法,对今人亦有裨益。诸葛亮读书只“观其大略”。

诸葛亮隐居荆州隆中之时,与颖州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并一起拜师游学。石广元、徐庶、孟公威三人读书学习“务于精熟”。曾经“走马荐诸葛”的徐庶则折节学问,“卑躬早起,常独扫除,动静先意,听习经业”,目的为求得“义理精熟”。

而诸葛亮读书却与诸生不同,他是“独观其大略”。他没有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

诸葛亮读书也没有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是正常地作息,“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他对好友们说:“你们几位从政可以做到刺史、郡守。”三人反问诸葛亮“仕途”如何,诸葛亮“笑而不答”。

后来事实证明,读书务求“精熟”的石广元、徐庶、孟公威等人,也的确只做到刺史、郡守,而读书务求大略、得其精髓的诸葛亮则成为一代贤相。

2.陶渊明:“会意”读书法

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他在《无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

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3.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

苏轼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说,好书就像知识的海洋,内容丰富。

那么,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或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时涉及其它的目标或问题。所以,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它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

苏轼自己就是这样来读《汉书》的,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数遍之后,苏轼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便熟识了。

4.陈善:“入书出书”读书法

南宋人陈善著有一部《扪虱新话》,他在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所以入,终当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读书时要求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

如果读书不能读进去,那就不可能理解“古人用心处”,也就是说不能体会书中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明的文学技巧;倘若读书不能跳出来,那就要“死在言下”了,也就是说,思想被书本束缚住,成了书奴、书呆子。只有懂得入又懂得出,这才是读书的好方法。

陈善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出来的出入读书法,实际上是告诉人们要活读书,而不能死读书。既要读书认真钻研,消化吸收书中营养,又要将书本知识为我所用。

5.郑板桥:“精当”读书法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

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实际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多读的内容也必须用精读中得到的知识去联系新知识,围绕一个课题深入下去。

读书贪多不求精,就会胸中撑塞如麻;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到书里去,抓住要领,但不等于深刻理解及全部掌握。

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探”与“研”,因为书中的“微言精义”所包含的丰富深邃的内涵,往往是“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不知所穷”。在精读中,郑板桥还比较注意“问”。

他认为“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他提倡读书好问,才会使“疑窦释然,精理迹露”。

6.欧阳修:“计字日诵”读书法

北宋文豪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归纳而成。他曾经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总字数为455,865个字,然后规定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每天背诵150字,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

他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的确,这样日积月累,一部部的书籍就被他背熟了。这种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集腋成裘,在欧阳修的亲身实践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7.董遇“三余”读书法

汉代的著名学者董遇很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哪“三余”呢?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

意思是说,冬天,没有什么农活,这是一年之中的空余时间;夜间,天黑不能出去活动,这是一天之中的空余时间;雨天,不能下地劳作,这也是可利用的空余时间。抓住这三种空余时间用来读书,肯定会有收效。

当然,董遇所处的汉代,与我们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和节奏有很大的差别,但他那种善于抓紧一切空余时间的精神,对于今天来说仍然是适用的。

8.张溥:“七焚”读书法

明代学者张溥的“七焚”读书法强调读写并用,强调“眼到、手到、心到”。

他的读书法分为三步:

第一步,每读一篇新文章,都工工整整地将它抄在纸上,一边抄一边在心里默读。

第二步,抄完后高声朗读一遍。

第三步,朗读后将抄写的文章立即投进火炉里烧掉。烧完之后,再重新抄写,再朗读,再烧掉。这样反复地进行七、八次,一篇文章要读十几遍,直至彻底理解、背熟为止。

张溥藉此苦读成名,给自己书斋取名为“七焚斋”,也叫“七录斋”。

9.顾炎武:“三读”读书法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很会读书,也很讲究读书方法。他的“三读”读书法即“复读法”、“抄读法”、“游戏法”。

他给自己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复习冬夏两季所读的书,即半年读书,半年复习,把阅读和复习交叉进行,有效地增强了记忆力。

在每次复习时,他面前放一本书,请别人也朗读同样一本书,他边听边默记。如果发现自己默记的同朗读的有出入,马上查书,立即纠正,再复读几遍。

顾炎武读书总是要动手抄录的,这种学习时既动口,又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读书效率。

关于“读书”是诗词

《劝学诗》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五代】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寻。

《神童诗•天子重英豪》

【宋】汪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和董传留别》

【宋】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励学篇》

【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读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忌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四时读书乐·春》

【元】翁森

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文学经典名句

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三国演义》

2、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西游记》

3、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水浒传》

4、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

——《红楼梦》

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7、我也还有记忆的,但是零落得很。我自己觉得我的记忆好像被刀刮过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上,有些是掉到水里了,将水一搅,有几片还会翻腾、闪烁,然而中间混着血丝。

——《鲁迅全集》

8、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 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十八春》

9、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送你一匹马》

10、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旅程》

11、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文化苦旅》

12、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一代人》

13、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 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家书》

14、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我们仨》

15、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围城》

16、人生有三种根本的困境。

第一,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

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

第三,人生来不想死,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

——《命若琴弦》

17、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豁然开朗》

18、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平凡的世界》

19、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小病》

20、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匆匆》

21、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周遭的人对我满意而已。为了搏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途中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独白》

22、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撒在花前。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23、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致梁启超》

24、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鲁迅杂文选》

25、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人生最美是清欢》

26、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借我一生》

27、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灵魂只能独行》

28、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人与永恒》

29、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

——《人生哲思录》

30、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吾国吾民》

31、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我的愿望》

32、让我做个宁静的梦吧,不要离开我,那条很短很短的街,我们已经走了很长很长的岁月。

——《会唱歌的鸢尾花》

33、要是没有离别和重逢,要是不敢承担欢愉和悲痛,灵魂还有什么意义,还叫什么人生。

——《赠别》

34、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楹联》

35、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以为得意。不得意怎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呼兰河传》

36、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

——《家》

37、不要考验人性,千万不要——它根本不堪一击。

——《只是蝴蝶不愿意》

38、金钱的魔力实在不小。它已经吃遍了全世界的穷人。

——《金钱的魔力》

39、我们人人要存着必胜的决心,然而我们也要不怕屡败的挫折。

——《抗战与觉悟》

40、漂亮和美丽是两回事。一双眼睛可以不漂亮,但眼神可以美丽。一副不够标志的面容可以有可爱的神态,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仪态和举止。这都在于一个灵魂的丰富和坦荡。或许美化灵魂有不少途径,但我想,阅读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须求助他人的捷径。

——《读书与美丽》

黄庭坚说:

人如三日不读书,

则义理不交于胸中,

对镜觉面目可憎,

向人亦语言无味。

在书中发现自己,

检查自己,

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编 辑:小诵 古人读书方法

▍标 签:小学诵读 图片及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著。

---------------小学诵读--------------

相关推荐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古人读书九法+名作+诗词+精句!值得一看

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苏轼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南宋人陈善著有一部《扪虱新话》,他在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北宋文豪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归纳而成。明代学者张溥的“七焚”读书法

134 2024-05-15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