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书的扉页,于漪先生的一句名言跃然眼前: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我没有想到从教六十年的于先生能如此谦逊,我看到了她虚怀若谷的尚德修行,我懂的了探索教师事业的神圣永无止境。
最初接触于先生,是大学刚毕业那几年,语文教学的宽泛无边常使我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当时买过部分名家的教学光盘,备课前反复观看备课专业化读书心得体会,于老师的《春》就在其列。后来电脑网络盛行,资源越来越丰富,终于有机会大量翻阅于老师的一些教育文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于老师的教育思想,还是在这个学期专门购买了教育家成长丛书《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之后。
于老师不愧为改革开放40年来基础教育界唯一的“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读她的经历中,我更加坚定了三个信念。
一、坚定身正有范、德能配位的信念
当前我们熟悉的语文学科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最初写入课程纲要体系中却是经历了漫长的一段历程,于老师功不可没!她对“人文说”有着近20年的思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关于这一思想的形成中,她撰写了《熏陶感染塑心灵》《既教文,又教人》《素质·能力·智力》《弘扬人文,改革弊端》等几十篇文章。她在教学中边思考边实践,边实践边探究,身体力行,孜孜以求,在以“仁”为代表的传统思想的传承下发展“人”的教育。于老师的坚持更加坚定了我身正有范的信念,让学生从师者的身上看到为“人”处“世”的可贵。
现在有少部分同志为师和为人剥离得很清楚,比如,在课堂上教育学生要淡薄名利、要不计得失,而在现实中面对荣誉和利益时则一反常态,竭尽算计之能事;在教学中重视德育要学古今仁人有大爱、要发扬这个精神那个作风,到工作或生活中则又是锱铢必较、处处以我为中心。也许这样并不影响我们做一个会教书的老师备课专业化读书心得体会,同时还能保证我们不会失去什么既得利益,也可谓是名利双收。但我总觉得有一样东西是不对的,就是我们自身的信念问题,两种场合下的状态频繁切换,一假一真,亦真亦假,假假真真,真真假假,时间一久会导致精神分裂,找不到自己,不认识自我。何况不要说对学生没影响,就怕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这样一批批地复制粘贴下去,真假难辨,良莠混杂,该当如何?
二、坚定致虚守静、躬身为业的信念
于老师在2019年9月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这个荣誉至高无上!在我心里第一次知道“人民……家”是老舍,是指深受人民喜爱,代表广大人民利益,为人民的事业全心全意奉献的人,才会获此殊荣。于漪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用生命默默耕耘在教育土地上的人。她几十年如一日,警戒自己,鞭策自己,要求自己兢兢业业,青年时期的她就以“让生命和使命结伴同行”为座右铭。
她不断告诫自己:做老师要博采众长,勇于实践,终身进步;做校长要站在制高点上求索,弘扬正气,创造育人的良好氛围。她尤其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她说,某种意义上,教师决定教育的成败。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也是教育的未来。人不能自然成才,总要靠培养。她亲自带青年教师,指导她们备课、上课、批改作文,学生说她教了几十年的书,仍像刚毕业的师范生一样,每课必写教案,每课必写“教后记”,于老师告诉青年教师:这叫“一步一陟一回顾”,每教一课都有新的体会,也会有难以弥补的失误,教书和拍电影一样备课专业化读书心得体会,都属于遗憾的艺术。
于老师“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虚怀若谷,胸襟博大,她心很大,所以宽宏。她的心里不仅装着语文学科教育、装着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且装着基础教育发展、学生终身发展。她从爱出发,从“人”的成长需要出发,摸索教育的发展规律,探索生命教育的意义,这是何等先明和伟大啊!难怪她能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
于老师也曾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老师,她饮长江水长大,她读“满眼风光北固楼”,遇到了好老师,心中就播下了忧国忧民的种子,立下了“做一名深受学生尊敬和欢迎的好老师”的硕愿。而我们喝黄河水长大,也日日接受红军东征精神的熏陶,也读了大量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经典,一定可以言传身教,用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一大批优秀学生,立下爱国爱家的远大志向。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学生中一定会出现那么几个像于老师这样的对国家对人民真正有用的人!
暑期,有幸和字节跳动的老总张利东先生有一次座谈,他说到在他的初中生活中,老师给他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反倒使他当初每日花一个小时能完成的某些功课,现在得用20个小时去弥补……听后我深感遗憾。此遗憾非彼遗憾,这样的遗憾不叫艺术,而是重大教育事故,我们绝不能让重演。
三、坚定大爱无声、大育无形的信念
于老师的学生如是说:听她的课,就是享受一种温情与温暖。于老师站在那里就是一部教科书。她不仅在教学,更在教做人,以做人的方式教学。“微笑时,细眯起来,使人感觉着温暖;而不笑时,目光又显得诚挚而聪慧”,这一切不是演技,而是自内而外散发出来一种独特的气质与魅力。
慈柔与善良,真诚与热情,凝结成了于老师的拳拳教育情怀;勤奋与执着,勇敢与钻探,凝聚成了于老师的灼灼教育智慧。大爱无需高唱凯歌,大育无需分别长短高下。像《道德经》所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器晚成。于无声处听惊雷,于细微处见大明,让那一缕素朴纯真的教育之光普洒每个角落。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爱她,就把最好的给她!爱教育,就学习做一个像于老师一样的老师!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