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辨疑》·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萧楚撰。楚字子荆,庐陵人。绍圣中游太学,贡礼部不第。於时蔡京方专国,楚愤疾其奸,谓京且将为宋王莽,誓不复仕,遂退而著书。明《春秋》之学,赵旸、冯澥、胡铨皆师事之。建炎四年始卒。曾敏行《独醒杂志》称所著《春秋经辨》行於庐陵。《宋史》亦载其《春秋经解》十卷。朱彝尊《经义考》谓其已佚,仅摭录胡铨之《序》。此本所载铨《序》,与《经义考》合,惟题曰《春秋辨疑》为小异。或后来更定,史弗及详欤?《江西通志》及《万姓统谱》皆云是书四十九篇。今止四十四篇,盖有佚脱。《宋志》云十卷,今《永乐大典》所载止二卷,则明人编辑所合并也。书之大旨,主於以统制归天王,而深戒威福之移於下。虽多为权奸柄国而发,而持论正大,实有合尼山笔削之义,与胡安国之牵合时事,动乖《经》义者有殊,与孙复之名为尊王,而务为深文巧诋者用心亦别。陈振孙《书录解题》称胡铨以《春秋》登第,归拜床下。楚告之曰:“学者非但拾一第,身可杀,学不可辱,毋祸我《春秋》乃佳。”厥后铨以孤忠谠论,震耀千秋,则其师弟之於《春秋》,非徒以口讲耳受者矣。每篇各有注文,皆楚自作,亦间有胡铨及他弟子所附入。谨以原注及胡铨附注别题之,而以今所校正附其下,俾各不相淆焉。
《春秋集传释义大成》·十二卷(内府藏本)元俞皋撰。皋字心远,新安人。初,其乡人赵良钧,宋末进士及第,授修职郎、广德军教授
《春秋正业经传删本》·十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金瓯撰。瓯字完城,一字宁武,秀水人。是书专为举业而设,以胡《传》为主
《春秋条贯篇》·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初,康熙乙丑,奇龄充会试同考官,分阅《春
《春秋金锁匙》·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赵汸撰。其书撮举圣人之特笔与《春秋》之大例,以事之相类者,互相推勘,考究其异同,
《春秋地理考实》·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著录。是编所列《春秋》山川国邑地名,悉从《经
《春王正月考》·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张以宁撰。以宁字志道,古田人。元泰定丁卯进士,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入明仍故官。洪武
《春秋权衡》·十七卷(内府藏本)宋刘敞撰。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庆历中举进士,官至集贤院学士。事迹具《宋史》本传。据其弟
《春秋集解》·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苏辙撰。先是刘敞作《春秋意林》,多出新意。孙复作《春秋尊王发微》,更舍《传》以
《春秋三传辨疑》·二十卷(永乐大典本)元程端学撰。是书以攻驳三《传》为主。凡端学以为可疑者,皆摘录《经》文、《传》文而疏
《春秋集注》·四十卷(永乐大典本)宋高闶撰。闶字抑崇,鄞县人。绍兴元年以上舍选赐进士第,历官礼部侍郎。事迹具《宋史·儒林
《春秋事义慎考》·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姜兆锡撰。是书凡上、中、下三《考》,共十二卷,而附以《考前》、《考后》各
《春秋左传典略》·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陈许廷撰。许廷字灵茂,海盐人。万历中诸生,以荐授兵部司务。其书每一公为一卷,
《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元李廉撰。廉字行简,庐陵人。明杨士奇《东里集》云“廉於至正壬午以《春
《春秋经解》·十二卷(永乐大典本)宋崔子方撰。子方,涪陵人,字彦直,号西畴居士。《晁说之集》又称其字伯直,盖有二字也。朱
《半农春秋说》·十五卷(内府藏本)国朝惠士奇撰。士奇有《半农易说》,已著录。士奇父周惕,长於说经,力追汉儒之学。士奇承其
《春秋正旨》·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高拱撰。拱字肃卿,新郑人。嘉靖辛丑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谥文襄。事迹具
《春秋揆》·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黄道周撰。道周有《易象正》,已著录。是书以天人之故,若表之於晷景。《春秋》以天治人
《左传姓名考》·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高士奇撰。士奇有《左传地名考》,已著录。是编盖与《地名考》相辅而行,然体例庞杂
《春秋说志》·五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吕柟撰。柟有《周易说翼》,已著录。柟所著他书率笃实近理,惟此书务为新说苛论。凡所
《春秋集传纂例》·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唐陆淳撰。盖释其师啖助并赵匡之说也。助字叔佐,本赵州人,徙关中。官润州丹阳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