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王正月考》·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张以宁撰。以宁字志道,古田人。元泰定丁卯进士,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入明仍故官。洪武二年奉使册封安南王,还,卒於道。事迹具《明史·文苑传》。史称以宁以《春秋》致高第,故所学尤专《春秋》,多所自得。撰《胡传辨疑》最辨博,惟《春王正月考》未就。寓安南逾半岁,始卒业。今《胡传辨疑》已佚,惟此书存。考三正叠更,时月并改。《经》书正月系之於王,则为周正不待辨。正月、正岁二名载於《周礼》。两正并用,皆王制也。左氏发《传》,特曰“王周正月”,则正月建子,亦无疑。自汉以来,亦无异议。至唐刘知几《史通》,始以《春秋》为夏正,世无信其说者。自程子泥於“行夏之时”一言,盛名之下,羽翼者众。胡安国遂实以夏时冠周月之说。程端学作《春秋或问》,遂坚持门户。以梅赜伪书为据,而支离蔓引以证之,愈辨而愈滋颠倒。夫《左氏》失之诬,其间偶尔失真,或亦间有。至於本朝正朔,则妇人孺子皆知之,不应《左氏》误记。即如程子之说,以左氏为秦人,亦不应距周末仅数十年,即不知前代正朔也。异说纷纷,殆不可解。以宁独徵引五经,参以《史》、《汉》,著为一书,决数百载之疑案,可谓卓识。至於当时帝王之后,许用先代正朔,故宋用商正,见於长葛之《传》。诸侯之国,亦或用夏正。故《传》载晋事,与《经》皆有两月之差。古书所记,时有参互。后儒执为论端者,盖由於此。以宁尚未及抉其本原。又《伊训》、《泰誓》诸篇皆出古文,本不足据。以宁尚未及明其伪托。而《周礼》正岁、正月之兼用,仅载郑《注》数语,亦未分析畅言之,以祛疑似。於辨证尚为未密。然大纲既得,则细目之少疏,亦不足以病矣。
《春秋年表》·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陈振孙《书录解题》云:“《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不知何人作。自周而下
《春秋四传》·三十八卷(内府藏本)不知何人所编。首载杜预、何休、范宁、胡安国四《序》,次《春秋纲领》,述各家议论。次《春
《春秋繁露》·十七卷(永乐大典本)汉董仲舒撰。繁或作蕃,盖古字相通。其立名之义不可解。《中兴馆阁书目》谓繁露冕之所垂,有
《春秋左传典略》·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陈许廷撰。许廷字灵茂,海盐人。万历中诸生,以荐授兵部司务。其书每一公为一卷,
《春秋集解》·三十六卷(内府藏本)宋吕本中撰。旧刻题曰吕祖谦,误也。本中字居仁,好问之子。《宋史》本传载其靖康初官祠部员
《春秋毛氏传》·三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自昔说《春秋》者但明义例,至宋张大亨始
《春秋传》·二十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宋叶梦得撰。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吴县人。绍圣四年进士。南渡后官至崇信军节度使
《春秋志》·十五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汤秀琦撰。秀琦有《读易近解》,已著录。是书为表者八:曰《春秋事迹年表》,曰《春秋
《春秋集传》·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赵汸撰。汸有《周易文诠》,已著录。是书有汸《自序》及其门人倪尚谊《后序》。尚谊称
《春秋通义》·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考《宋史·艺文志》,蹇遵品、王晰、家安国、邱葵皆有《春秋通义》,其书均
《春秋经传辨疑》·一卷(内府藏本)明童品撰。品字廷式,号慎斋,兰溪人。弘治丙辰进士。朱彝尊《经义考》称其官至兵部员外郎。
《春秋翼附》·二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黄正宪撰。正宪有《易象管窥》,已著录。是书大旨以胡安国《传》未免过於刻核,因博
《左觿》·一卷(通行本)明邵宝撰。宝字国贤,号二泉,无锡人。成化甲辰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事迹具《明史·儒林传
《春秋通论》·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曰“宋人撰”,不著名氏。诸家书目亦不著录。其书统论周及列国大势,推其兴废之由。
《春秋通论》·五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刘绍攽撰。是书与所著《笔削微旨》相为经纬,而往往循文敷衍,罕所发明。如《桓三年》
《春秋三传事实广证》(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采诸书所载春秋时事迹列於三《传》之下,意取互相参证。然左氏亲
《春秋属辞比事记》·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作《春秋传》,分义例为二十二门,而其书则仍从《经》文十二公之
《春秋三传衷考》·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施天遇撰。天遇字昌辰,武康人。是编虽以三《传》为名,实以胡《传》为去取。凡胡
《春秋本例》·二十卷(内府藏本)宋崔子方撰。是书大旨以为圣人之书,编年以为体,举时以为名,著日月以为例。而日月之例又其本
《春秋程传补》·二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国朝孙承泽撰。承泽有《尚书集解》,已著录。是编以程子《春秋传》非完书,集诸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