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数钩隐图》·三卷、附《遗论九事》·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刘牧撰。牧字长民,其《墓志》作“字先之”,未详孰是,或有两字也。彭城人。官至太常博士。《宋志》载牧《新注周易》十一卷,图一卷。晁公武《读书志》则作“图三卷”。其注今不传,惟图尚在,卷数与晁氏本同。汉儒言《易》多主象数,至宋而象数之中复岐出图书一派。牧在邵子之前,其首倡者也。牧之学出於种放,放出於陈抟,其源流与邵子之出於穆李者同。而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则与邵异。其学盛行於仁宗时。黄黎献作《略例隐诀》,吴秘作《通神》、程大昌作《易原》,皆发明牧说。而叶昌龄则作《图义》以驳之,宋咸则作《王刘易辨》以攻之,李覯复有《删定易图论》。至蔡元定则以为与孔安国、刘歆所传不合,而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朱子从之,著《易学启蒙》。自是以后,若胡一桂、董楷、吴澄之书皆宗朱蔡,牧之图几於不传。此本为通志堂所刊,何焯以为自《道藏》录出。今考《道藏目录》,实在《洞真部·灵图类·云字号》中。是即图书之学出於道家之一证。录而存之,亦足广异闻也。南宋时刘敏士尝刻於浙右漕司,前有欧阳修《序》。吴澄曰:“修不信《河图》而有此《序》,殆后人所伪为,而牧之后人误信之者。”俞琰亦曰:“《序》文浅俚,非修作。”其言有见,故今据而削之。其《遗论九事》:一为《太皞授龙马负图》,二为《六十四卦推荡诀》,三为《大衍之数五十》,四为《八卦变六十四卦》,五为《辨阴阳卦》,六为《复见天地之心》,七为《卦终未济》,八为《蓍数揲法》,九为《阴阳律吕图》。以先儒之所未及,故曰“遗论”。本别为一卷,徐氏刻《九经解》,附之《钩隐图》末,今亦仍之焉。
《方舟易学》·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李石撰。石字知几,资阳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载其本名知几,后感梦兆,改名石,而以
《大易疏义》·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王芝藻撰。芝藻字淇瞻,溧水人。顺治甲午举人。其书论《九畴》本於《洛书》,谓万物之
《周易浅解》·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张步瀛撰。步瀛字翰仙,河南新安人。康熙辛未进士。是编题其父含命意而步瀛笔受者,昔
《易纬是类谋》·一卷(永乐大典本)案《是类谋》,一作《筮类谋》。马氏《经籍考》一卷,郑康成注。其书通以韵语缀辑成文,古质
《十家易象集说》·九十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国朝吴鼎撰。是编采宋俞琬、元龙仁夫、吴澄、胡一桂、明来知德、钱一本、唐鹤徵
《说易》·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明乔中和撰。中和字还一,内邱人。崇祯中由拔贡生官至太原府通判。是书前列《图说》,次《卦
《周易汇解衷翼》·十五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许体元撰。体元字御万,灵武人。其书大旨以象为主,每於一卦先观本象,次观《系
《易图说》·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吴仁杰撰。仁杰字斗南,昆山人。《宋史·艺文志》载仁杰《古周易》十二卷,《易图说》三卷
《续韦斋易义虚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涂宗濬撰。宗濬字镜原,南昌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谥恭襄。是编用注疏
《周易古本》·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华兆登编。兆登,无锡人。是书成於万历中。分《文王卦辞》上、下,《周公爻辞》上、下
《玩易意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王恕撰。恕字宗贯,三原人。正统戊辰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端毅。事迹具《明史》本传
《河图洛书原舛编》·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河图》、《洛书》,辨者既非一家,驳者
《河洛先天图说》·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刘天真撰。天真字汝迪,号去伪,兴国州人。由岁贡生官安仁县训导。其言《易》,大
《易宪》·四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明沈泓撰。泓字临秋,华亭人。崇祯癸未进士。官刑部主事。是编随文诠义,不载《本义》原文,
《童溪易传》·三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宋王宗传撰。宗传字景孟,宁德人。淳熙八年进士。官韶州教授。董真卿以为临安人。朱彝尊
《易就》·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徐世淳撰。世淳字中明,嘉兴人。万历戊午举人。官至随州知州。张献忠之乱,城破巷战死。赠太
《八卦馀生》·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邓梦文撰。梦文字志文,安成人。是书前有永乐甲辰《自序》,称著是书时梦神授以“八卦
《六爻原意》·一卷(编修郑际唐家藏本)明金瑶撰。瑶字德温,号栗斋,休宁人。嘉靖辛卯选贡生。授会稽县丞,再补庐陵县丞。迁桂
《读易略记》(无卷数,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朱朝瑛撰。朝瑛字美之,号康流,又号罍菴,海宁人。崇祯庚辰进士,官旌德县知县。其
《读易绪言》·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钱棻撰。棻字仲芳,嘉善人。崇祯壬午举人。文渊阁大学士士升子也。士升尝作《易揆》,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