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义》·三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顾懋樊撰。懋樊有《桂林点易丹》,已著录。是书朱彝尊《经义考》云“未见”。前有懋樊《自序》,称以胡《传》为宗,参之《左氏》、《公》、《穀》三家,佐以诸儒之说。今观其书,直敷衍胡《传》为举业计耳,未尝订正以三《传》,亦未订正以诸儒之说也。
《春秋通说》·十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黄仲炎撰。仲炎字若晦,永嘉人。其进是书《表》称肄举业而罔功。李鸣复奏《举状》,称
《春秋诸国统纪》·六卷、目录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元齐履谦撰。履谦字伯恒,大名人。官至太史院使。事迹具《元史》本传。此
《春秋义补注》·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杨方达撰。方达有《易学图说会通》,已著录。初,孙嘉淦作《春秋义》,大旨祖胡安
《春秋左翼》·四十三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王震撰。震字子省,乌程人。其书系《传》於《经》文之下,凡先《经》起义、后《经
《春秋传注》·三十六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严启隆撰。启隆字尔泰,乌程人。前明诸生。其说谓孔子欲讨陈恒而不得,故作《春
《春秋大义》(无卷数,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张希良撰。希良字石虹,黄安人。康熙乙丑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是编前有《自序
《春秋释例》·十五卷(永乐大典本)晋杜预撰。预事迹详《晋书》本传。是书以《经》之条贯必出於《传》,《传》之义例归总於“凡
《春秋辨义》·三十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卓尔康撰,尔康有《易学》,已著录。是书大旨分为六义:曰《经》义、曰《传》义、曰
《春秋纂》(无卷数,山西巡抚采进本)明朱之俊撰。之俊有《周易纂》,已著录。是书大抵随文生义,罕所根据。如“成风请救须”句
《春秋笔削微旨》·二十六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刘绍攽撰。绍攽有《周易详说》,已著录。是编采《公》、《穀》二传附会之说,
《春秋论》·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严珏撰。珏字佩之,无锡人。前明诸生。是书凡九十九篇。每篇略如袁枢《纪事本末》之例,
《春秋左传地名录》·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刘城撰。城字伯宗,贵池人。是编前列国名,后列地名,各以十二公时代为序。地名
《麟经指南》·一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署曰“退修菴题”,亦不详何人也。《序》称幼习是《经》,以举进
《左传杜林合注》·五十卷(左都御史崔应阶进本)明王道焜、赵如源同编。案朱彝尊《经义考》,载宋林尧叟《春秋左传句解》四十卷
《春秋辨疑》·四卷(永乐大典本)宋萧楚撰。楚字子荆,庐陵人。绍圣中游太学,贡礼部不第。於时蔡京方专国,楚愤疾其奸,谓京且
《春秋提纲》·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铁山先生陈则通撰”。不著爵里,亦不著时代。其始末未详。朱彝尊《经义考》列之刘
《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内府藏本)周左丘明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自刘向、刘歆、桓谭、班固皆以《春秋传》出左丘明,左
《春秋大全》·七十卷(内府藏本)明永乐中胡广等奉敕撰。考宋胡安国《春秋传》,高宗时虽经奏进,而当时命题取士,实兼用三《传
《空山堂春秋传》·十二卷(通行本)国朝牛运震撰。运震有《空山堂易传》,已著录。是编说《经》,不信三《传》,动相驳难,盖宋
《春秋三传事实广证》(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采诸书所载春秋时事迹列於三《传》之下,意取互相参证。然左氏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