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纂周易述义》·十卷
乾隆二十年奉敕撰。凡《卦爻》四卷,《彖传》一卷,《象传》二卷,《系辞传》二卷,《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一卷。以多推阐御纂《周易折中》之蕴,故赐名曰《述义》。所解皆融会群言,撷取精要,不条列姓名,亦不驳辨得失,而遗文诠释,简括宏深。大旨以切於实用为本,故於《乾卦》发例曰:“诸爻皆龙而三称君子,明《易》之立象,皆人事也。”全书纲领,具於斯矣。又於取象,则多从古义。如解《乾》九二曰:“九二刚中,变《离》,文明。”解《坤》初六曰:“变《震》为足,有履象焉。”解《屯》六二曰:“变《兑》为女,柔正,故贞。”凡斯之类,皆取於变爻也。解《屯》六三曰:“《震》、《坎》皆木,聚於《艮》山,故为林。”解《屯》九五曰:“陷阴互《艮》,止而不动。”解《需》九五曰:“《坎》水《兑》口,故为酒食。”凡斯之类,皆取於互体也。解《蒙》六三曰:“三变互《兑》,故为女。”解《讼》九二曰:“《坎》《坤》体,故为邑。又互《离》,户象也。三百,《离》数也。”解《讼》九四曰:“《乾》初复体,互《巽》为命,变《艮》为渝,《艮》,止贞也。”凡斯之类,皆兼取变与互也。故解《系辞传》“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曰“物谓八卦之爻,杂谓自其中四爻杂而互之,又撰成两卦之德也。是非者时物之是非,皆於中爻辨之。正体则二为内卦之中,五为外卦之中。互体则三为内卦之中,四为外卦之中。故皆谓之中爻”云云,诚为根据先儒,阐明《经》义。盖汉《易》之不可训者在於杂以谶纬,推衍禨祥。至其象数之学,则去古未远,授受具有端绪。故王弼不取汉《易》,而解“七日来复”,不能不仍用六日七分之说。朱子亦不取《汉》易,而解“羝羊触藩”,亦不能不仍用互《兑》之义。岂非理有不可易欤?诸臣仰承指授,於宋《易》、汉《易》酌取其平,探羲、文之奥蕴,以决王、郑之是非。千古《易》学,可自此更无异议矣。
《周易象训》·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姚球撰。球字颐真,无锡人。其《凡例》称辛未岁年二十七始读《周易》,二十馀年间,
《易学变通》·六卷(永乐大典本)元曾贯撰。贯字传道,泰和人。天历辛巳举於乡。官绍兴府照磨。元季兵乱,弃官家居。乡人推率义
《读易索隐》·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洪鼐撰。鼐字廷器,寿昌人。正德庚午举人。官国子监助教。朱彝尊《经义考》载有是书,注
《原易》·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上卷《原太极图书》凡十一条,下卷《原六十四卦》。皆剿袭旧文,别无辨获,不足
《易纬坤灵图》·一卷(永乐大典本)案《坤灵图》,孙瑴谓配《乾凿度》名篇。马氏《经籍考》著录一卷。今仅存论《乾》、《无妄》
《读易隅通》·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来集之撰。集之字元成,萧山人。崇祯庚辰进士。官安庆府推官。是书多触类旁推以求其融贯
《郭氏家传易说》·十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宋郭雍撰。雍字子和,洛阳人。父忠孝,受业於程子,著《兼山易解》。靖康中为永兴
《易学统此集》·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孙维明撰。其子越续成之。维明字克晟,江宁人。前有天启四年维明《自序》。其书多取
《易测》·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曾朝节撰。朝节字植斋,临武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是编取王弼《注》、孔颖达《疏
《周易时论合编》·二十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方孔炤撰。孔炤字潜夫,号仁植,桐城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
《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康熙五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御纂。自宋以来,惟说《易》者至夥,亦惟说《易》者多岐。门户交争,务求相
《四易通义》·六卷(内府藏本)明程观生撰。观生字仲孚,歙县人。流寓嘉兴。崇祯中知天下将乱,即弃去诸生,以相地之术自给。朱
《周易古文钞》·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刘宗周撰。宗周字起东,号念台,山阴人。万历辛丑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南都破后,绝粒
《易荡》·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方鲲撰。鲲字羽南,桐城人。其书不载经文,不依《周易》卦次。惟据《大传》“八卦相荡”之
《图卦亿言》·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贺沚撰。沚字汝定,庐州人。隆庆庚午举人。官至苏州府同知。是书以图书为《易》原本。首
《周易本义晰》(无卷数,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胡良显撰。良显字忠遂,别号得岑,汉阳人。康熙辛卯举人,官武城县知县。是编皆推
《大易蓄疑》·七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刘荫枢撰。荫枢字乔南,韩城人。康熙丙辰进士,官至贵州巡抚。是编用王弼之本,但有六
《读易管窥》·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吴隆元撰。是编卷一为《考略》,次列《河图》、《洛书》诸图。其《河图旋毛》、《洛书
《御纂周易述义》·十卷乾隆二十年奉敕撰。凡《卦爻》四卷,《彖传》一卷,《象传》二卷,《系辞传》二卷,《文言传》、《说卦传
《易图说》·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吴仁杰撰。仁杰字斗南,昆山人。《宋史·艺文志》载仁杰《古周易》十二卷,《易图说》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