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管见》(无卷数,奉天府尹采进本)
国朝魏枢撰。枢有《东易问》,已著录。是书杂采《春秋》三《传》及胡《传》之文,亦以己意附注於后。然大抵用意苛深,不出胡氏之门径。其自出新意者,尤往往乖舛。如《春秋》鲁史,以鲁纪年,故正月书王以明有统。枢乃擅改《经》文,以周纪年,以鲁附注。是但知窃袭《通鉴纲目》之例,而不知以周纪年则正月书王为复。与伪本元《经》既书“某帝某年”,又书“帝正月者”同一失矣。《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自当以获麟为重,枢乃谓:“冬猎曰狩,《经》虽绝笔於十四年之春,而实则十有三年之冬。不没其春者,所以奉正朔而大一统之尊。必终於冬者,所以明天道而顺四时之序。盖隐寓行夏时之意。”是又节外生枝,屈孔子以就己说矣。如斯之类,比比而然,皆不足为训也。
《春秋考》·十六卷(永乐大典本)宋叶梦得撰。是书於宁宗开禧中,与《春秋传》、《春秋谳》同刻於南剑州。元程端学作《春秋三传
《春秋属辞》·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赵汸撰。汸於《春秋》用力至深。至正丁酉,既定《集传》初稿。又因《礼记·经解》之语
《春秋释例》·十五卷(永乐大典本)晋杜预撰。预事迹详《晋书》本传。是书以《经》之条贯必出於《传》,《传》之义例归总於“凡
《春秋意林》·二卷(内府藏本)宋刘敞撰。《宋史·艺文志》作二卷。王应麟《玉海》作五卷。马端临《经籍考》则并《春秋权衡》、
《春秋属辞比事记》·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作《春秋传》,分义例为二十二门,而其书则仍从《经》文十二公之
《麟经指南》·一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署曰“退修菴题”,亦不详何人也。《序》称幼习是《经》,以举进
《春秋经解》·十二卷(永乐大典本)宋崔子方撰。子方,涪陵人,字彦直,号西畴居士。《晁说之集》又称其字伯直,盖有二字也。朱
《春秋正传》·三十七卷(礼部尚书曹秀先家藏本)明湛若水撰。若水有《二礼经传测》,已著录。此书大旨以《春秋》本鲁史之文,不
《左氏讨》·一卷、《左氏论》·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冯时可撰。时可有《左氏释》,已著录。是书前有《自序》,称先为《左氏
《春秋测微》·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朱奇龄撰。奇龄字与三,号拙斋,海宁人。康熙中贡生。是书前冠以《王朝列国世次族系
《春秋集传》·十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李文炤撰。文炤有《周易本义拾遗》,已著录。是书大旨宗胡《传》而稍采诸说,变其面貌
《学春秋随笔》·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万斯大撰。斯大有《仪礼商》,已著录。斯大曾编纂《春秋》为二百四十二卷,毁於火。
《春秋孔义》·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高攀龙撰。攀龙有《周易易简录》,已著录。是书斟酌於左氏、公羊、穀梁、胡安国四家
《春秋麟宝》·六十三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余敷中撰。敷中不知何许人。是书成於万历乙卯。全录《左》、《国》、《公》、《穀
《春秋阙如编》·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焦袁熹撰。袁熹字广期,金山人。康熙丙子举人。是编为袁熹未成之书,仅及《成公八年
《春秋续义发微》·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郑良弼撰。良弼字子宗,号肖岩,淳安人。万历中举人。此编取胡安国《传》所未及者
《春秋识小录》·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程廷祚撰。廷祚有《大易择言》,已著录。是书凡《春秋职官考略》三卷,《春秋地名辨
《春秋集传辨疑》·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唐陆淳所述啖、赵两家攻驳三《传》之言也。柳宗元作淳《墓志》,称《辨疑》七篇。《唐
《春秋繁露》·十七卷(永乐大典本)汉董仲舒撰。繁或作蕃,盖古字相通。其立名之义不可解。《中兴馆阁书目》谓繁露冕之所垂,有
《春秋正旨》·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高拱撰。拱字肃卿,新郑人。嘉靖辛丑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谥文襄。事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