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象辞》·二十一卷、附《寻门馀论》·二卷、《图书辨惑》·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宗炎撰。宗炎字晦木,馀姚人。宗羲之弟也。其说《易》力辟陈抟之学。故其解释爻象,一以义理为主。如释《坤彖》曰:“《乾》既大矣,《坤》能配乎《乾》而与之齐,是《乾》之大,《坤》亦至焉,故曰至哉。盖《乾》以元施而《坤》受之,即为《坤》之元,非别有元也。”其义为前人所未发,而於承天时行之旨、无成有终之道,皆分明融洽。他如解《豫》六二“介于石”,谓处地之中,得土之坚,取象极为精确。解《剥》六五“贯鱼”,引《仪礼》“鱼每鼎用十五头,昏礼用十四头,其数多,必须贯”,亦颇有根据,不为牵合。解《解卦》初六“无咎”云:“难之初解,人人喜补过之有地,此非人力,乃天时也,故直云无咎。”尤能得文外之意。其他诠释大都类此,皆可备《易》家之一解。至於“归妹以须”,须为女之贱者,旧解本无可易,而宗炎谓须附颐以动,则以为须发之须,未免伤於好奇。又於《易》之字义多引篆文以释之,亦不免王氏《新义》务用《字说》之弊。当分别观之可也。后附录《寻门馀论》二卷,《图书辨惑》一卷,宗旨大略相同。《寻门馀论》兼排释氏之说,未免曼衍於《易》外。其诋斥宋儒,词气亦伤太激。然其论四圣相传,不应文王、周公、孔子之外别有伏羲之《易》为不传之密;《周易》未经秦火,不应独禁其图,转为道家藏匿二千年,至陈抟而始出:则笃论也。《图书辨惑》谓陈抟之图书乃道家养生之术,与元陈应润之说合(见应润所作《爻变义蕴》)。谓周子《太极图说》,图杂以仙真,说冒以《易》道,亦与朱彝尊、毛奇龄所考略同(彝尊说见《经义考》二百八十三,奇龄说见所作《太极图说遗议》)。至谓朱子从而字析之,更流於释,则不免有意深文,存姚江、朱、陆之门户矣。二书各有别本单行。然考《周易象辞》目录,实列此二书,谓之“附录”,则非别自为编也。今仍合之,俾相辅而行焉。
《周易时义注》(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章佐圣撰。佐圣字右臣,歙县人。其书依经训解,而以《卦图》一卷附於后。大旨主於言
《周易摘抄》·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顾昺撰。昺号虚庄,南汇人。雍正甲辰举人。是编为其三经解之一,皆节录御纂《周易折中
《易经本义翼》·十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不标撰人名氏。惟卷首题签云“苏州府学附生曹沄手辑吴敬庵《羲经本义》二十本,上大
《乾坤凿度》·二卷(永乐大典本)按《乾坤凿度》,《隋、唐志》、《崇文总目》皆未著录。至宋元祐间始出。《绍兴续书目》有《仓
《伏羲图赞》·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陈第撰。第字季立,连江人。以诸生从军,官至蓟镇游击。是书上卷,於奇偶之数,皆以黑白
《周易劄记》·三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逯中立撰。中立字与权,号确斋,聊城人。万历己丑进士。由行人擢给事中,以建言贬陕西按
《周易辨画》·四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连斗山撰。斗山字叔度,颍州人。是书大旨,谓一卦之义在於爻,爻画有刚有柔,因刚柔
《周易说统》·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振渊撰。振渊字彦陵,仁和人。是编大旨宗程朱《传》、《义》,凡诸儒说理可互证者,
《周易详说》·十九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刘绍攽撰。绍攽,三原人。是书大旨以程《传》为宗,与《本义》颇有同异,於邵子先天
《易经通论》·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曹学佺撰。学佺字能始,侯官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以著《野史纪略》削籍
《易象意言》·一卷(永乐大典本)宋蔡渊撰。渊,蔡元定之子,而从学於朱子。故是书阐发名理,多本师传。然兼数而言,则又西山之
《学易记》·九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李简撰。简里贯未详。《自序》称“己未岁承乏倅泰安”,己未为延祐六年,盖仁宗时也。其书
《易象钞》·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胡居仁撰。居仁字叔心,号敬斋,馀干人,事迹具《明史·儒林传》。是书前有居仁《自序》,
《易经疑问》·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姚舜牧撰。舜牧字虞佐,乌程人。万历癸酉举人。历官新兴、广昌二县知县。考舜牧生於嘉
《周易窥馀》·十五卷(永乐大典本)宋郑刚中撰。刚中字亨仲,金华人。绍兴二年进士及第。官至礼部侍郎,出为川陕宣抚副使,谪居
《易宫》·三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吴隆元撰。隆元号易斋,归安人。康熙甲戌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其书前后无序跋,末阙
《周易揆》·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钱士升撰。士升字抑之,嘉善人。万历丙辰进士第一。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事迹附见《明史·
《顾氏易解》(无卷数,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顾曾唯撰。曾唯字一贯,号鲁斋,吴江人。嘉靖癸丑进士。朱彝尊《经义考》载顾曾唯《
《易观》·四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国朝胡淳撰。淳字厚菴,庆云人。乾隆丙辰进士,授蒙自县知县,未上而卒。是编惟解《上、
《易精蕴大义》·十二卷(永乐大典本)元解蒙撰。蒙字求我,吉水人。《江西通志》作“字来我”,盖字形相近而误也。中天历乙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