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解》·二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旧本题“唐韩愈、李翱同注”。中间所注,以“韩曰”、“李曰”为别。考《张籍集》《祭韩愈》诗,有“《论语》未讫注,手迹今微茫”句。邵博《闻见后录》遂引为《论语》注未成之证。而李汉作《韩愈集序》,则称有《论语注》十卷,与籍诗异。王楙《野客丛谈》又引为已成之证。晁公武《读书志》称《四库、邯郸书目》皆无之,独田氏《书目》有韩氏《论语》十卷,《笔解》两卷。是《论语注》外别出《笔解》矣。《新唐书·艺文志》载愈《论语注》十卷,亦无《笔解》。惟郑樵《通志》著录二卷,与今本同。意其书出於北宋之末。然唐李匡乂,宣宗大中时人也,所作《资暇录》一条云:“《论语》‘宰予昼寝’,梁武帝读为寝室之寝。昼作胡卦反,且云当为画字,言其绘画寝室。今人罕知其由,咸以为韩文公所训解。”又一条云:“‘伤人乎不问马’,今亦谓韩文公读不为否。”然则大中之前已有此本,未可谓为宋人伪撰。且“昼寝”一条今本有之,“厩焚”一条今本不载,使作伪者剽掇此文,不应两条相连,摭其一而遗其一。又未可谓因此依托也。以意推之,疑愈注《论语》时,或先於简端有所记录,翱亦间相讨论,附书其间。迨书成之后,后人得其稿本,采注中所未载者,别录为二卷行之。如程子有《易传》,而《遗书》之中又别有论《易》诸条;朱子有《诗传》,而朱鉴又为《诗传遗说》之例。题曰《笔解》,明非所自编也。其今本或有或无者,则由王存以前世无刊本,传写或有异同。邵博所称三月字作音一条,王楙所见本亦无之,则诸本互异之明证矣。王存本今未见。魏仲举刻《韩文五百家注》,以此书附末,今传本亦稀。此本为明范钦从许勃本传刻,前载勃《序》,仍称《笔解论语》一十卷,疑字误也。又赵希弁《读书附志》曰:“其间‘翱曰’者,李习之也。”明旧本愈不著名,而翱所说则题名以别之。此本改称“韩曰”、“李曰”,亦非其旧矣。
《读四书丛说》·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许谦撰。谦有《诗集传名物钞》,已著录。案《元史》本传:“谦读《四书章句集注》,有
《论语传注》·二卷、《大学传注》·一卷、《中庸传注》·一卷、《传注问》·一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李塨撰。塨有《周易传注
《孟子解》·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旧本题“宋尹焞撰”。案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尹氏《论语解》十卷、《孟子解》十四卷,徽猷
《大学古本说》·一卷、《中庸章段》·一卷、《中庸馀论》·一卷、《读论语劄记》·二卷、《读孟子劄记》·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石鼓论语问答》·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戴溪撰。溪有《续吕氏家塾读诗记》,已著录。是书卷首有宝庆元年许复道《序》,称淳
《大学新编》·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刘元卿撰。元卿有《大象观》,已著录。是书前列《大学正文》一卷,以丰坊伪石经为据,殊
《四书贯一解》·十二卷(编修闵惇大家藏本)国朝闵嗣同撰。嗣同字来之,号双溪,乌程人。康熙乙卯副榜贡生,官景宁县教谕。此书
《四书因问》·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吕柟撰。柟有《周易说翼》,已著录。是编皆记其门人质问《四书》之语。《大学》、《中庸
《四书疑问》·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姚舜牧撰。舜牧有《易经疑问》,已著录。是编但各章总论其大旨,不复逐句笺释,立说多
《四书管窥》·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史伯璿撰。伯璿字文玑,温州平阳人。据所作《管窥外篇》成於至元丁未,即元亡之年,计其
《大学稽中传》·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李经纶撰。经纶有《礼经类编》,已著录。是编攻击朱子《大学章句》,深辟格物之说,而
《孟子传》·二十九卷(内府藏本)宋张九成撰。九成字子韶,自号无垢居士。其先开封人,徙居钱塘。绍兴二年进士第一人,授镇东军
《重订四书辑释》·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倪士毅撰。士毅字仲宏,歙县人。是书前有至正丙戌汪克宽《序》,称近世儒者取朱子
《孟子音义》·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孙奭撰。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於群经皆有《音义》,独阙《孟子》。奭奉敕校定赵岐《注》
《翼艺典略》·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萧正发撰。正发字次方,庐陵人。是书首《至圣纪》一卷、《诸贤纪》一卷、《二帝三王
《大学偶言》·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文檒撰。文檒字风林,又字树声,萧山人。康熙甲午举人,官成都县知县。是书凡四十六
《四书大全纂要》(无卷数,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魏裔介撰。裔介有《孝经注义》,已著录。是编以明永乐间所著《四书大全》泛滥广
《四书通义》·三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鲁论撰。论字孔壁,号西麓,江西新城人。天启中以贡生授颍州州同,官至福州府同知。
《四书翊注》·四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刁包撰。包有《易酌》,已著录。是编凡《大学》五卷、《中庸》三卷、《论语》二
《论孟精义》·三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朱子撰。初,朱子於隆兴元年辑诸家说《论语》者为《要义》,其本不传。后九年为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