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传》·二十九卷(内府藏本)
宋张九成撰。九成字子韶,自号无垢居士。其先开封人,徙居钱塘。绍兴二年进士第一人,授镇东军佥判,历宗正少卿,兼侍讲,权刑部待郎。忤秦桧,诬以谤讪,谪居南安军。桧死,起知温州,匄祠归。卒,赠太师崇国公,谥文忠。事迹具《宋史》本传。《宋史·艺文志》载九成《孟子拾遗》一卷,今附载《横浦集》中。《文献通考》载九成《孟子解》十四卷,朱彝尊《经义考》注云“未见”。此本为南宋旧椠,实作“孟子传”,不作“孟子解”。又《尽心篇》已佚,而《告子篇》以上已二十九卷,则亦不止十四卷,盖《通考》传写误也。九成之学出於杨时,又喜与僧宗杲游,故不免杂於释氏。所作《心传》、《日新》二录,大抵以禅机诂儒理。故朱子作《杂学辨》,颇议其非。惟注是书,则以当时冯休作《删孟子》,李覯作《常语》,司马光作《疑孟》,晁说之作《诋孟》,郑厚叔作《艺圃折衷》,皆以排斥《孟子》为事,故特发明于义利经权之辨,著《孟子》尊王贱霸有大功,拨乱反正有大用。每一章为《解》一篇,主於阐扬宏旨,不主於笺诂文句。是以曲折纵横,全如论体。又辨治法者多,辨心法者少,故其言亦切近事理,无由旁涉於空寂。在九成诸著作中,此为最醇。至於草芥、寇雠之说,谓人君当知此理,而人臣不可有此心。观其眸子之说,谓了与眊乃邪正之分,不徒论其明暗,又必有孟子之学识,而后能分其邪正。尤能得文外微旨。王若虚《滹南老人集》有《孟子辨惑》一卷,其《自述》有曰“孟子之书,随机立教,不主故常,凡引人於善地而已。司马君实著所疑十馀篇,盖浅近不足道也。苏氏解《论语》,与《孟子》辨者八,其论差胜。及细味之,亦皆失其本旨。张九成最号深知者,而复不能尽。如论‘行仁政而王’、‘王者之不作’,曲为护讳,不敢正言,而猥曰‘王者,王道也’,此犹是郑厚叔辈之所见。至於对齐宣汤武之问、辨任人食色之惑,皆置而不能措口”云云,盖於诸家《注》中独许九成,而尚有所未尽慊。不知“行仁政而王”之类,文义分明,九成非不能解,特以孟子之意欲拯当日之战争,九成之解则欲防后世之僣乱。虽郢书燕说,於世道不为无益。至於汤武放伐、任人食色,阙其所疑,正足见立说之不苟。是固不足为九成病也。
《孟子解》·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苏辙撰。旧本首题“颍滨遗老”字,乃其晚岁退居之号。以陈振孙《书录解题》考之,实少年作
《三经见圣编》·一百八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谭贞默撰。贞默字梁生,别号埽菴,嘉兴人。崇祯戊辰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是编
《四书疑节》·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元袁俊翁撰。俊翁字敏斋,袁州人。前有黎立武、李应星《序》,又有彭元龙《序》二篇。
《大学千虑》·一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穆孔晖撰。孔晖字元庵,堂邑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谥文简。是书
《四书通》·二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胡炳文撰。炳文有《周易本义通释》,已著录。是编以赵顺孙《四书纂疏》、吴真子《四书
《五华纂订四书大全》·十四卷(洗马刘权之家藏本)国朝孙见龙撰。见龙字叶飞,号潜村,乌程人。康熙癸巳进士,改庶吉士。是编乃
《四书参注》(无卷数,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王植撰。植字槐三,深泽人。康熙辛丑进士,官至邳州知州。是书多掊击注疏,以自表尊
《学庸切己录》·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谢文洊撰。文洊字约斋,号程山,南丰人。其书首作《君子有三畏讲义》一篇,发明张子主
《论语义疏》·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魏何晏注,梁皇侃疏。书前有《奏进论语集解序》,题“光禄大夫关内侯孙邕、光禄大夫郑冲、
《考定石经大学经传解》·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国朝邱嘉穗撰。嘉穗字实亭,上杭人。康熙壬午举人,官归善县知县。是编大
《四书钞》·十八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秘丕笈撰。丕笈字仲负,故城人。康熙癸丑进士,官至陕西提学副使。是编以四子之书近世
《逸讲笺》·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所论,而其子及门人编录之。上卷为章世法所录,乃所讲《孟子》“不动心”章之稿。
《四书人物考》·四十卷、《补考》·八卷(通行本)明薛应旂撰。应旂字仲常,武进人。嘉靖乙未进士,官至陕西按察司副使。是编於
《元晏斋困思钞》·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孙慎行撰。慎行字闻斯,武进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事迹具《明史》本传。
《大学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中庸章句》·一卷(通行本)宋朱子撰。案《论语》自汉文帝时立
《论语全解》·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宋陈祥道撰。祥道有《礼书》,已著录。晁公武《读书志》云:“王介甫《论语注》,其子雱
《四书纂疏》·二十六卷(内府藏本)宋赵顺孙撰。顺孙字格菴,括苍人。考《黄溍集》有顺孙《阡表》,曰:“自考亭朱子合四书而为
《中庸指归》·一卷、《中庸分章》·一卷、《大学发微》·一卷、《大学本旨》·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黎立武撰。立武字以常,
《四书大全》·三十六卷(通行本)明永乐十三年翰林学士胡广等奉敕撰。成祖御制序文,颁行天下,二百馀年尊为取士之制者也。其书
《大学困学录》·一卷、《中庸困学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王澍撰。自明以来,解《四书》者惟以寻绎语脉为时文敷衍之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