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渠易说》·三卷(内府藏本)
宋张子撰。《宋志》著录作十卷。今本惟《上经》一卷,《下经》一卷,《系辞传》以下至《杂卦》为一卷,末有《总论》十一则,与《宋志》不合。然《书录解题》已称《横渠易说》三卷,则《宋志》误也。杨时乔《周易古今文》称今本只六十四卦,无《系辞》,实未全之书。则又时乔所见之本偶残阙耳。是书较程《传》为简,往往经文数十句中一无所说。末卷更不复全载经文,载其有说者而已。董真卿谓《横渠易说》发明二程所未到处。然考《宋史》,张子卒於神宗时。程子《易传序》则作於哲宗元符二年,其编次成书则在徽宗崇宁后,张子不及见矣。真卿谓发明所未到,非确论也。其说《乾·彖》用“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说《文言》用“谷神”字,说“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语,皆借《老子》之言,而实异其义。非如魏晋人合《老》、《易》为一者也。惟其解《复卦》“后不省方”,以后为继体守成之主,以“不省方”为富庶优暇,不甚省事,则於义颇属未安。此又不必以张子故而曲为之辞矣。
《易通》·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赵以夫撰。以夫字用父,宗室子。居於长乐。嘉定十年进士。历官资政殿学士。是书前有以夫《自
《周易爻物当名》·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黎遂球撰。遂球字美周,番禺人。天启丁卯举人。从朱由榔起兵。后守赣州,城破巷战死
《周易衍义》·十六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元胡震撰。震自署曰“庐山深溪”,又题“将仕佐郎南康路儒学致仕教授”。书前有《自序
《说易》·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明乔中和撰。中和字还一,内邱人。崇祯中由拔贡生官至太原府通判。是书前列《图说》,次《卦
《日讲易经解义》·十八卷康熙二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易》为四圣所递传,则四圣之道法、治法具在於是。故其大旨在即阴阳往
《卦爻遗稿演》·一卷(左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小引,乃其子所作。谓其父於《易》多有论说,未有完书。其子
《易纂言外翼》·八卷(永乐大典本)元吴澄撰。澄所著《易纂言》义例,散见各卦中,不相统贯。卷首所陈卦画,亦粗具梗概,未及详
《易说辨正》·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程廷祚撰。此书盖其中年所作,在《大易择言》、《易通》二书之前。后多附入二书中,然
《周易时义注》(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章佐圣撰。佐圣字右臣,歙县人。其书依经训解,而以《卦图》一卷附於后。大旨主於言
《三易大传》·七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李陈玉撰。书分二册。一曰《先天古易》,以解图书。又每篇系以赞语。其最异者,以《
《周易图书质疑》·二十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赵继序撰。继序号易门,休宁人。乾隆辛酉举人。其书以象数言《易》,而不主陈
《古易考原》·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梅鷟撰。鷟,旌德人。正德癸酉举人。官南京国子监助教,终盐课司提举。是书谓伏羲之《易
《周易辨录》·四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杨爵撰。爵字伯修,富平人。嘉靖己丑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以上疏极论符瑞,下诏狱
《周易疏略》·四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张沐撰。沐字仲诚,上蔡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资县知县。沐於《五经》、《四书》皆有《
《读易近解》·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汤秀琦撰。秀琦号弓菴,临川人。顺治中以岁贡生官鄱阳县训导。是编取《周易图说》为之
《易象援古》(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申尔宣撰。尔宣字伯言,河南人。此书乃其父舒坦命意而尔宣本之成书。其曰《援古》者
《易纬是类谋》·一卷(永乐大典本)案《是类谋》,一作《筮类谋》。马氏《经籍考》一卷,郑康成注。其书通以韵语缀辑成文,古质
《周易口诀义》·六卷(永乐大典本)唐史徵撰。《崇文总目》曰:“河南史徵,不详何代人。”晁公武《读书志》曰:“田氏以为魏郑
《厚斋易学》·五十二卷(永乐大典本)宋冯椅撰。椅字仪之,一作奇之,号厚斋,南康都昌人。《宋史·冯去非传》云:“父椅,家居
《周易注》·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上、下经》注及《略例》,魏王弼撰。《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