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函书约存》·十八卷、《约注》·十八卷、《别集》·十六卷(刑部尚书胡季堂家藏本)
国朝胡煦撰。煦字晓沧,光山人。康熙壬辰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是书原本一百十八卷。其诠释《经》文者四十九卷。冠以《原图》八卷,用解伏羲之《易》。《原卦》三卷,用解文王之《易》。《原爻》三卷,用解周公之《易》。又取先儒论说,集为《原古》三十六卷,谓之《首传》。其九十九卷,为《周易函书》正集。外有《函书约》三卷,《易学须知》三卷,《易解辨异》三卷,《篝灯约旨》十卷,共十九卷为《别集》。《别集》先已刊板。正集因卷帙浩繁,艰於剞劂,乃取诠释经文之四十九卷,约为十八卷,名曰《函书约注》。又取《首传》五十卷,约为十六卷,附以《续约旨》二卷,共十八卷,刊之,名曰《续集》。皆煦所手订也。其正集原本,煦门人李学裕欲为校刊,携其稿去。会学裕病卒,遂散佚。后《别集》、《续集》板并漫漶,其子季堂重为校订。因正集未刊,《续集》之名无所缘起,且《续集》之《原图》、《原卦》、《原爻》、《原古》即删取正集之要语,非别有所增,未可目之以续。而《别集》内之《函书约》三卷,亦即正集之《原图》、《原卦》、《原爻》撮其大义,更不可附入《别集》。遂以《续集》编为十五卷,取《函书约》三卷弁首,共十八卷,名为《约存》。盖以正集既佚,其大义仅存於是也。又以《续约旨》二卷,依《篝灯约旨》原目,散附各篇之内,合《易学须知》三卷,《易解辨异》三卷,仍为《别集》。其释经文之十八卷,仍名《约注》。共为五十二卷,即此本也。煦研思《易》理,平生精力尽在此书。其持论酌於汉学、宋学之间,与朱子颇有异同。然考《朱子语录》有曰“某作《易本义》,欲将文王卦辞大概略说,至其所以然之故,於孔《彖词》中发之。如此乃不失文王大意,但未暇整顿尔”云云,是朱子於《本义》盖欲有所改定而未能,则后人辨订,亦未始非朱子之志也。陆游《渭南集》有《朱氏易传跋》,曰:“易道广大,非一人所能尽,坚守一家之说,未为得也。元晦尊程氏至矣,然其为说亦已大异,读者当自知之。”斯可谓天下之通论矣。
《大易法象通赞》·七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元郑滁孙撰。滁孙字景欧,处州人。宋景定间进士。尝知温州乐清县,迁宗正丞、礼部郎
《周易正解》·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郝敬撰。敬字仲舆,京山人。万历己丑进士。历官缙云、永嘉二县知县,擢礼科给事中,
《易经补义》·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方芬撰。芬字舒林,歙县人。其书全列《本义》於前,而以己所发明附赘於末,皆标“补”字
《三易大传》·七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李陈玉撰。书分二册。一曰《先天古易》,以解图书。又每篇系以赞语。其最异者,以《
《河洛定议赞》·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其说以伏羲则《河图》画《乾》、《坎》、《艮》、《震》四卦,则《洛书》画
《易象约言》(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吴鼐撰。鼐字大年,无锡人。乾隆丙辰进士,官工部主事。是书诠释文句,颇为简明。惟
《东谷易翼传》·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郑汝谐撰。汝谐字舜举,号东谷,处州人。陈振孙《书录解题》云:“仕至吏部侍郎。”《
《周易集解增释》·八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仁浃撰。仁浃,秀水人。是书前有乾隆戊辰《自序》。首八卷载诸儒传授及王氏《
《读易镜》·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沈尔嘉撰。尔嘉字公亨,常熟人。是书悉依今本次序,每一卦一节,列《经》文於前,列讲义於
《水村易镜》·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林光世撰。光世字逢圣,莆田人。《馆阁续录》载其淳祐十一年以《易》学召赴阙,充秘书省
《图卦亿言》·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贺沚撰。沚字汝定,庐州人。隆庆庚午举人。官至苏州府同知。是书以图书为《易》原本。首
《周易小疏》·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虞楷撰。楷字孝思,号蓼园,里籍未详。书无序跋,亦不知作於何时。中述《周易折中》
《易说辨正》·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程廷祚撰。此书盖其中年所作,在《大易择言》、《易通》二书之前。后多附入二书中,然
《周易通》·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浦龙渊撰。龙渊字潜夫,吴县人。尝佐洪承畴幕,以承畴荐,授城步县知县。其书名《易通》
《周易辨正》·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国人字春山,郴州人。其书大旨谓先儒多是非倒置,以十为《图》,九为《书》,
《易象会旨》·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旧本题曰“延伯生述”,不著名氏。前有万历己酉熊惟学《序》,称为同年临川文台吴君,亦不
《图书纪愚》·一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阮琳撰。琳字廷佩,号晶山,莆田人。尝官教谕。其人在成化、弘治间。朱彝尊《经义考》列
《周易要义》·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宋魏了翁撰。了翁字华父,号鹤山,临邛人。庆元五年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
《读易约编》·四卷(内府藏本)国朝朱江撰。江字东注,江都人。是书成於康熙丁丑。其《凡例》有云:“是编原为便举子业,凡可备
《易学滥觞》·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元黄泽撰。泽字楚望,资州人,家於九江。大德中尝为景星书院山长,又为东湖书院山长,年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