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例》·二卷(桂林府同知李文藻刊本)
国朝惠栋撰。栋所作《周易述》目录,列有《易微言》等七书,惟《易微言》二卷附刊卷末,其馀并阙。此《易例》二卷,即七书中之第三种,近始刊本於潮阳。皆考究汉儒之传以发明《易》之本例。凡九十类,其中有录无书者十三类。原《跋》称为未成之本。今考其书,非惟采摭未完,即门目亦尚未分。盖栋欲镕铸旧说,作为《易例》,先创草本,采摭汉儒《易》说,随手题识,笔之於册,以储作论之材。其标目有当为例而立一类者,亦有不当为例而立一类者;有一类为一例者,亦有一类为数例者。如既有扶阳抑阴一类,又有阳道不绝、阴道绝义一类,又有阳无死义一类。此必欲作扶阳抑阴一例,而杂录於三处者也。曰中和,曰《诗》尚中和,曰《礼》、《乐》尚中和,曰君道尚中和,曰建国尚中和,曰《春秋》尚中和,分为六类,已极繁复,而其后又出中和一类,君道中和一类,卷末更出中和之本一类,此亦必欲作《易》尚中和一例而散见於九处者也。古者有圣人之德然后居天子之位一类,徵引繁芜,与《易》理无关,而题下注曰:“即二升《坤》五义。”此必摭为《乾》升《坤》降之佐证,而偶置在前者也。又如初为元士一类,即贵贱类中之一。《乾》为仁,《震》为车,《艮》为言三类,即诸例中之三。天地之始一类,即卦无先天一类之复出。皆由未及排贯,遂似散钱满屋。至於《史记》读《易》之文,《汉书》传《易》之派,更与《易》例无与,亦必存为佐证之文,而传写者误为本书也。此类不一而足,均不可据为定本。然栋於诸经深窥古义,其所据摭,大抵老师宿儒专门授受之微旨,一字一句,具有渊源。苟汰其芜杂,存其菁英,因所录而排比参稽之,犹可以见圣人作《易》之大纲,汉代传经之崖略,正未可以残阙少绪竟弃其稿矣。
《易学残本》·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卓尔康撰。尔康字去病,仁和人。万历壬子举人。官至工部屯田司郎中,谪常州府检校,后
《周易辨》·二十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浦龙渊撰。兹编因《系辞》“包犠氏王天下”之文,遂谓六十四卦无一非帝王师相之事
《大易择言》·三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程廷祚撰。廷祚字绵庄,号青溪,上元人。是编因桐城方苞《绪论》,以六条编纂诸家
《周易义海撮要》·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李衡撰。衡字彦平,江都人。乾道中官秘阁修撰,寻除御史改起居郎。事迹具《宋史》
《易史参录》·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叶矫然撰。矫然字思菴,闽县人。顺治壬辰进士,官乐亭县知县。是书於每卦象爻各证以史
《易学饮河》·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张纳陛撰。纳陛字以登,宜兴人。万历己丑进士。官礼部主事。事迹附见《明史·顾允成传》
《学易举隅》·三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元鲍恂撰。恂字仲孚,崇德人。登至元乙亥进士。荐为翰林,不就。王祎《造邦勋贤录》,称
《易通》·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赵以夫撰。以夫字用父,宗室子。居於长乐。嘉定十年进士。历官资政殿学士。是书前有以夫《自
《周易传义补疑》·十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明姜宝撰。宝字廷善,号凤阿,丹阳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是编大旨
《易学统此集》·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孙维明撰。其子越续成之。维明字克晟,江宁人。前有天启四年维明《自序》。其书多取
《易经观玩篇》(无卷数,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朱宗洛撰。宗洛字绍川,无锡人。乾隆庚辰进士,官天镇县知县。是编《凡例》谓用费
《桂林点易丹》·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顾懋樊撰。懋樊字霖调,仁和人。其自题“桂林”者,乃举所居之地而言也。崇祯中副榜
《丽奇轩易经讲义》(无卷数,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国朝纪克扬撰。克扬字武维,号六息,文安人。是编用注疏本,不录经文,但每卦约
《羲画愤参》·二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陆位时撰。位时字与偕,钱塘人。在前明尝官鄞县训导。是书成於顺治丙戌。前有位时
《郭氏家传易说》·十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宋郭雍撰。雍字子和,洛阳人。父忠孝,受业於程子,著《兼山易解》。靖康中为永兴
《易芥》·八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陆振奇撰。振奇字庸成,仁和人。万历丙午举人。是书《经义考》作十卷,与此本不符。然所引
《易象意言》·一卷(永乐大典本)宋蔡渊撰。渊,蔡元定之子,而从学於朱子。故是书阐发名理,多本师传。然兼数而言,则又西山之
《周易玩辞困学记》·十五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张次仲撰。次仲字元岵,海宁人。天启辛酉举人。是书前有《自序》,谓赋性颛愚,
《读易蒐》·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郑赓唐撰。赓唐,缙云人。前明天启丁卯举人,官至福建按察使佥事。是书《序》称丁亥
《周易集传》·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龙仁夫撰。仁夫字观复,庐陵人。《吉安府志》作永新人。官湖广儒学提举。事迹附载《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