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例》·二卷(桂林府同知李文藻刊本)
国朝惠栋撰。栋所作《周易述》目录,列有《易微言》等七书,惟《易微言》二卷附刊卷末,其馀并阙。此《易例》二卷,即七书中之第三种,近始刊本於潮阳。皆考究汉儒之传以发明《易》之本例。凡九十类,其中有录无书者十三类。原《跋》称为未成之本。今考其书,非惟采摭未完,即门目亦尚未分。盖栋欲镕铸旧说,作为《易例》,先创草本,采摭汉儒《易》说,随手题识,笔之於册,以储作论之材。其标目有当为例而立一类者,亦有不当为例而立一类者;有一类为一例者,亦有一类为数例者。如既有扶阳抑阴一类,又有阳道不绝、阴道绝义一类,又有阳无死义一类。此必欲作扶阳抑阴一例,而杂录於三处者也。曰中和,曰《诗》尚中和,曰《礼》、《乐》尚中和,曰君道尚中和,曰建国尚中和,曰《春秋》尚中和,分为六类,已极繁复,而其后又出中和一类,君道中和一类,卷末更出中和之本一类,此亦必欲作《易》尚中和一例而散见於九处者也。古者有圣人之德然后居天子之位一类,徵引繁芜,与《易》理无关,而题下注曰:“即二升《坤》五义。”此必摭为《乾》升《坤》降之佐证,而偶置在前者也。又如初为元士一类,即贵贱类中之一。《乾》为仁,《震》为车,《艮》为言三类,即诸例中之三。天地之始一类,即卦无先天一类之复出。皆由未及排贯,遂似散钱满屋。至於《史记》读《易》之文,《汉书》传《易》之派,更与《易》例无与,亦必存为佐证之文,而传写者误为本书也。此类不一而足,均不可据为定本。然栋於诸经深窥古义,其所据摭,大抵老师宿儒专门授受之微旨,一字一句,具有渊源。苟汰其芜杂,存其菁英,因所录而排比参稽之,犹可以见圣人作《易》之大纲,汉代传经之崖略,正未可以残阙少绪竟弃其稿矣。
《丰川易说》·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王心敬撰。心敬字尔辑,鄠县人。乾隆元年荐举贤良方正,以老病不能赴京而罢。心敬受业
《十愿斋易说》·一卷、《霞舟易笺》·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吴锺峦撰。锺峦字峦稚,武进人。崇祯甲戌进士。官桂林府推官。
《周易辑说明解》·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宋冯椅撰”。椅有《厚斋易学》,已著录,此其别行之伪本也。案椅原书,《宋史
《易经纂言》(无卷数,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国朝王士陵撰。士陵字阿瞻,武邑人。康熙癸巳举人,官翁源县知县。是编用注疏本,大
《方舟易学》·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李石撰。石字知几,资阳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载其本名知几,后感梦兆,改名石,而以
《易纬乾元序制记》·一卷(永乐大典本)案《乾元序制记》,《后汉书》注《七纬》名,并无其目。马氏《经籍考》始见一卷。陈振孙
《童溪易传》·三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宋王宗传撰。宗传字景孟,宁德人。淳熙八年进士。官韶州教授。董真卿以为临安人。朱彝尊
《读易质疑》·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汪璲撰。璲字文仪,号默庵,休宁人。其书置象数而专言理。其《凡例》有云“今说《易
《周易古文钞》·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刘宗周撰。宗周字起东,号念台,山阴人。万历辛丑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南都破后,绝粒
《周易郁溪记》·十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郁文初撰。文初号郁溪,蕲州人。官至肇庆府知府。此书为河间贾棠所刊。凡《总论》
《春秋占筮书》·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其曰《春秋》者,摭《春秋传》所载占筮以明古人之《易》学。实为《易》作
《易说》·十卷(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田嘉穀撰。嘉穀字树滋,阳城人。康熙壬辰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是书以《本义》为主,而取程
《西溪易说》·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李过撰。过字季辨,兴化人。董真卿《周易会通》称此书有过《自序》,在庆元戊午,谓
《周易粹义》·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薛雪撰。雪字生白,号一瓢,苏州人。自署曰河东,称郡望也。其书采摭诸说,融以己意,
《易观》·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凌去盈撰。去盈号旭斋,爵里未详。书中引毛奇龄说,则近时人也。是书主於即象以明理。大
《周易传义约说》·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方献夫撰。献夫初名献科,字叔贤,南海人。弘治乙丑进士(案朱彝尊《经义考》引《
《周易揆》·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钱士升撰。士升字抑之,嘉善人。万历丙辰进士第一。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事迹附见《明史·
《易象钞》·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胡居仁撰。居仁字叔心,号敬斋,馀干人,事迹具《明史·儒林传》。是书前有居仁《自序》,
《周易上下经解残本》·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丁易东撰。易东有《易象义》,已著录。此即《易象义》残本,传钞者改其名也。《
《易本义附录纂疏》·十五卷(内府藏本)元胡一桂撰。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婺源人。景定甲子领乡荐,试礼部不第,教授乡里以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