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注疏》·十一卷(内府藏本)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官至弘农太守。事迹具《晋书》本传。昺有《孝经疏》,已著录。案《大戴礼·孔子三朝记》,称“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则《尔雅》之来远矣,然不云《尔雅》为谁作。据张揖《进广雅表》,称“周公著《尔雅》一篇(案《经典释文》以揖所称一篇为《释诂》)。今俗所传三篇(案《汉志》《尔雅》三卷,此三篇谓三卷也),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言沛郡梁文所考。皆解家所说,疑莫能明也。”於作书之人,亦无确指。其馀诸家所说,小异大同。今参互而考之,郭璞《尔雅注序》,称“豹鼠既辨,其业亦显”,邢昺《疏》以为汉武帝时终军事。《七录》载犍为文学《尔雅注》三卷(案《七录》久佚,此据《隋志》所称梁有某书亡,知为《七录》所载),陆德明《经典释文》以为汉武帝时人。则其书在武帝以前。曹粹中《放斋诗说》曰:(案此书今未见传本,此据《永乐大典》所引)“《尔雅》,毛公以前其文犹略,至郑康成时则加详。如‘学有缉熙于光明’,毛公云:‘光,广也。’康成则以为学于有光明者。而《尔雅》曰:‘缉熙,光明也。’又‘齐子岂弟’,康成以为犹言‘发夕’也。而《尔雅》曰:‘岂弟,发也。’‘薄言观者,’毛公无训。‘振古如兹’,毛公云:‘振,自也。’康成则以观为多,以振为古。其说皆本於《尔雅》。使《尔雅》成书在毛公之前,顾得为异哉?”则其书在毛亨以后(案《诗传》乃毛亨作,非毛苌作,语详《诗正义》条下)。大抵小学家缀缉旧文,递相增益,周公、孔子皆依托之词。观《释地》有鹣鹣,《释鸟》又有鹣鹣,同文複出,知非纂自一手也。其书欧阳修《诗本义》以为学《诗》者纂集博士解诂。高承《事物纪原》亦以为大抵解诂诗人之旨。然释《诗》者不及十之一,非专为《诗》作。扬雄《方言》以为孔子门徒解释六艺,王充《论衡》亦以为《五经》之训故,然释《五经》者不及十之三四,更非专为《五经》作。今观其文,大抵采诸书训诂名物之同异,以广见闻,实自为一书,不附经义。如《释天》云:“暴雨谓之涷。”《释草》云:“卷施草,拔心不死。”此取《楚辞》之文也。《释天》云:“扶摇谓之猋。”《释虫》云:“蒺藜,蝍蛆。”此取《庄子》之文也。《释诂》云:“嫁,往也。”《释水》云:“瀵,大出尾下。”此取《列子》之文也。《释地·四极》云:“西王母。”《释畜》云:“小领,盗骊。”此取《穆天子传》之文也。《释地》云:“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此取《管子》之文也。又云:“邛邛岠虚负而走,其名谓之蟨。”此取《吕氏春秋》之文也。又云:“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释地》云:“河出昆仑虚。”此取《山海经》之文也。《释诂》云:“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又云:“洪、廓、宏、溥、介、纯、夏、幠。”《释天》云“春为青阳”至“谓之醴泉”,此取《尸子》之文也。《释鸟》曰:“爰居,杂县。”此取《国语》之文也。如是之类,不可殚数。盖亦《方言》、《急就》之流,特说经之家多资以证古义,故从其所重,列之经部耳。璞时去汉未远,如“遂幠大东”称《诗》,“钊我周王”称《逸书》,所见尚多古本,故所注多可据。后人虽迭为补正,然宏纲大旨,终不出其范围。昺《疏》亦多能引证,如《尸子·广泽篇、仁意篇》,皆非今人所及睹。其犍为文学、樊光、李巡之《注》,见於陆氏《释文》者,虽多所遗漏,然疏家之体,惟明本注。注所未及,不复旁搜。此亦唐以来之通弊,不能独责於昺。惟既列《注》文,而疏中时复述其文,但曰郭《注》云云,不异一字,亦更不别下一语,殆不可解。岂其初《疏》与《注》别行欤?今未见原刻,不可复考矣。
《奇字韵》·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杨慎撰。慎有《檀弓丛训》,已著录。是编标字体之稍异者,类以四声,故曰“奇字”。考六书
《青郊杂著》·一卷、《文韵考衷六声会编》·十二卷(湖南巡抚采进本)明桑绍良撰。绍良字遂叔,零陵人。是编前列《青郊杂著》一
《西儒耳目资》(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金尼阁撰。金尼阁字四表,西洋人。其书作於天启乙丑,成於丙寅。以西洋之音通中国之
《声韵源流考》(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万斯同撰。斯同有《庙制图考》,已著录。其作此编,盖欲详考声韵之沿革。首列历代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五卷、《附贡举条式》·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礼部韵略》,旧本不题撰人。晁公武《读书志》云
《读易韵考》·七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张献翼撰。献翼有《读易纪闻》,已著录。此书专考《易》中之韵。案《易·象传》实有韵
《书学正韵》·三十六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元杨桓撰。桓既著《六书统》、《六书溯原》,又依韵编次是书。兼以字母等韵各分标一、
《别本干禄字书》·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唐颜元孙撰。其原本已著录。此本乃柏乡魏裔介所刊,卷端加以考证。其题“炎武按”者,
《声音发源图解》·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潘遂先撰。遂先,句容人。是书为遂先草创,其子命世续成之。分四声为六声,曰初平
《古韵叶音》·六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杨庆撰。庆字宪伯,秦州人。前明诸生。是书首为《类从》,注部分之通转。次为《审音》
《钦定叶韵汇辑》·五十八卷乾隆十五年奉敕撰。字数、部分皆仍《佩文诗韵》。惟以今韵之离合,别古韵之异同。如《江韵》独用则一
《四声篇海》·十五卷(通行本)金韩孝彦撰。孝彦字允中,真定松水人。是编以《玉篇》五百四十二部依三十六字母次之,更取《类篇
《五经字学考》·五卷(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成端人撰。端人字友端,阳城人。此书分《五经》各一卷。每字先以训诂,并及形声,兼
《声音文字通》·三十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赵捴谦撰。捴谦有《六书本义》,已著录。是书乃所定韵谱也。考《皇极经世
《钦定音韵阐微》·十八卷康熙五十四年奉敕撰,雍正四年告成。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文,具述圣祖仁皇帝指授编纂之旨,刊刻颁行。
《正韵笺》·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杨时伟撰。时伟有《春秋编年举要》,已著录。是书前有崇祯辛未《自序》,大旨以《洪武正韵
《韵学集成》·十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章黼撰。黼字道常,嘉定人。是书分部,一准《洪武正韵》。每部之中,以平仄相从。四
《韵总持》·三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朱简撰。简字修能,万历中人。其书一卷为《古韵》。以干、葛、该等十四字标全韵,使各归
《俗书刊误》·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焦竑撰。竑有《易筌》,已著录。是书第一卷至第四卷类分四声,刊正讹字。若之非,容不
《古韵通》·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国朝柴绍炳撰。绍炳字虎臣,仁和人。其书大旨即今韵部分立三法以求古韵之通。一曰全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