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玉篇》·三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梁大同九年黄门侍郎兼太学博士顾野王撰,唐上元元年富春孙强增加字,宋大中祥符六年陈彭年、吴锐、邱雍等重修。凡五百四十二部。今世所行凡三本。一为张士俊所刊,前有野王《序》一篇,启一篇,后有神珙《反纽图》及《分毫字样》。朱彝尊序之,称上元本。一为曹寅所刊,与张本一字无异,惟前多大中祥符《敕牒》一道,称重修本。一为明内府所刊,字数与二本同,而每部之中,次序不同,注文稍略,亦称大中祥符重修本。案《文献通考》载《玉篇》三十卷,引晁公武《读书志》曰:“梁顾野王撰,唐孙强又尝增字释,神珙《反纽图》附於后。”又载《重修玉篇》三十卷,引《崇文总目》曰:“翰林学士陈彭年与史馆校刊吴锐、直集贤院邱雍等重加刊定。”是宋时《玉篇》,原有二本。彭年等《进书表》称:“肃奉诏条,俾从详阅,讹谬者悉加刊定,敷浅者仍事讨论。”其《敕牒》后所列字数称:“旧一十五万八千六百四十一言,新五万一千一百二十九言,新、旧总二十万九千七百七十言,注四十万七千五百有三十字。”是彭年等大有增删,已非孙强之旧,故明内府本及曹本均称重修张本。既与曹本同,则亦重修本矣。乃删去重修之牒,诡称上元本,而大中祥符所改《大广益会》之名及卷首所列字数,仍未及削改,可谓拙於作伪。彝尊《序》乃谓胜於今行大广益本,殆亦未见所刊,而以意漫书欤?元陆友《研北杂志》称:“顾野王《玉篇》惟越本最善,末题会稽吴氏三一娘写,楷法殊精。”又考《永乐大典》,每字之下皆引顾野王《玉篇》云云,又引宋《重修玉篇》云云,二书并列。是明初上元本犹在,而其“篇”字韵中所载《玉篇》全部,乃仍收大广益会本,而不收上元旧本,顾孙原帙,遂不可考。殆以重修本注文较繁,故以多为贵耶?当时编纂之无识,此亦一端矣。卷末所附沙门神珙《五音声论》及《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为言等韵者所祖。近时休宁戴氏作《声韵考》,力辩反切始魏孙炎,不始神珙,其说良是。至谓唐以前无字母之说,神珙字母乃剽窃儒书而托词出於西域,则殊不然。考《隋书·经籍志》称:“婆罗门书以十四音贯一切字,汉明帝时与佛经同入中国。”则远在孙炎前。又释藏译经字母,自晋僧伽婆罗以下,可考者尚十二家,亦远在神珙前。盖反切生於双声,双声生於字母。此同出於喉吻之自然,华不异梵,梵不异华者也。中国以双声取反切,西域以字母统双声。此各得於聪明之自悟,华不袭梵,梵不袭华者也。稽其源流,具有端绪。特神珙以前,自行於彼教。神珙以后,始流入中国之韵书。亦如利玛窦后,推步测验参用西法耳,岂可谓欧罗巴书全剽窃洛下、鲜于之旧术哉?戴氏不究其本,徒知神珙在唐元和以后,遂据其末而与之争,欲以求胜於彼教。不知声音之学,西域实为专门。儒之胜於释者,别自有在,不必争之於此也。
《方言类聚》·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陈与郊撰。与郊有《檀弓集注》,已著录。是编取扬雄原本,依《尔雅》篇目分为《释诂》《
《说文广义》·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程德洽撰。德洽字学澜,长洲人。是书本许氏《说文》而旁采诸家篆文并列於下,然不著
《钦定音韵阐微》·十八卷康熙五十四年奉敕撰,雍正四年告成。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文,具述圣祖仁皇帝指授编纂之旨,刊刻颁行。
《六书指南》·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李登撰。登字士龙,自号如真生,上元人。官新野县县丞。是书成於万历壬辰。用《千字文》
《文字审》·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亦无序、跋。中间颇有涂乙。相其纸墨,盖近人手稿也。其书取李焘《说文五音谱
《篆隶考异》·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国朝周靖撰。靖字敉宁,吴县人。明吏部文选司郎中周顺昌之曾孙也。是书辨别篆、隶同异,用
《韵补》·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吴棫撰。棫字才老。武夷徐蒇为是书序,称与蒇本同里,而其祖后家同安。王明清《挥麈三录》
《康熙字典》·四十二卷康熙五十五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古小学存於今者,惟《说文》、《玉篇》为最旧。《说文》体皆篆籀,不便施行
《音论》·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顾炎武撰。炎武有《左传杜解补正》,已著录。自陈第作《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而
《汗简》·三卷、《目录叙略》·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郭忠恕撰。忠恕字恕先,洛阳人。是书首有李建中题字。后有附题两行,称
《律古词曲赋叶韵》·十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程元初撰。元初字全之,歙县人。是编成於万历甲寅,首有《自序》及《凡例》。
《韵会小补》·三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方日升撰。日升字子谦,永嘉人。万历间馆於京山李维桢家,成此书。维桢门人周士显令建
《韵白》·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国朝毛先舒撰。皆杂论古韵、今韵、词韵、曲韵,盖其《韵学通指》之绪馀也。其中“驳古诗三声
《别雅》·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吴玉搢撰。玉搢字山夫,山阳人。廪贡生,官凤阳府训导。是书取字体之假借通用者,依韵编之
《古音丛目》·五卷、《古音猎要》·五卷、《古音馀》·五卷、《古音附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杨慎撰。慎有《檀弓丛训》
《四声等子》·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钱曾《读书敏求记》谓即刘鉴所作之《切韵指南》,曾一经翻刻,特易
《字辨》·七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熊文登撰。文登字于岸,南昌人。是书详辨字音、字义、字形,分为十门:一曰《误写辨》,二
《华夷译语》·一卷(永乐大典本)明洪武二十二年翰林侍讲火源洁奉敕撰。钱曾《读书敏求记》作史源洁,字之讹也。前有刘三吾《序
《方言》·十三卷(永乐大典本)旧本题“汉扬雄撰,晋郭璞注”。考《晋书·郭璞传》有注《方言》之文,而《汉书·扬雄传》备列所
《诗经叶音辨讹》·八卷(通行本)国朝刘维谦撰。维谦字让宗,自号双虹半士,松江人。是书首列《等子图》,次为《分隶字母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