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四十二卷
康熙五十五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古小学存於今者,惟《说文》、《玉篇》为最旧。《说文》体皆篆籀,不便施行。《玉篇》字无次序,亦难检阅。《类篇》以下诸书,则惟好古者藏弆之,世弗通用。所通用者,率梅膺祚之《字汇》、张自烈之《正字通》。然《字汇》疏舛,《正字通》尤为芜杂,均不足依据。康熙四十九年,乃谕大学士陈廷敬等删繁补漏,辨疑订讹,勒为此书。仍两家旧目,以十二辰纪十二集,而每集分三子卷,凡一百一十九部。冠以《总目》、《检字》、《辨似》、《等韵》各一卷。殿以《补遗》、《备考》各一卷。部首之字,以画之多寡为序,部中之字亦然。每字之下,则先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之音。《唐韵》久佚,今能一一徵引者,徐铉校《说文》所用即《唐韵》之翻切也。次训释其义,次列别音、别义,次列古音。均引证旧典,详其始末,不使一语无稽。有所考辨,即附於注末。又每字必载古体,用《说文》例。改从隶书,用《集韵》例。兼载重文、别体、俗书、讹字,用《干禄字书》例。皆缀於注后,用《复古编》例。仍从其字之偏旁,别出於诸部,用《广韵》互见例。至於增入之字,各依字画多寡,列於其数之末,则《说文》之新附、《礼部韵略》之续降例也。其《补遗》一卷,收稍僻之字。《备考》一卷,收不可施用之字。凡古籍所载,务使包括无遗。盖拘泥古义者,自《说文》九千字外,皆斥为伪体。遂至音韵必作音均,衣裳必作衣常,韩愈书为韩瘉,诸葛亮书为诸葛谅。动生滞碍,於事理难通,固为不可。若夫孙休之所自造,王起之所未识,傅奕之称{泥土}人,段成式之作字,皆考之古而无徵,用之今而多骇。存而并列,则通儒病其荒唐;削之不登,则浅儒疑其挂漏。别为附录,等诸外篇,尤所谓去取得中、权衡尽善者矣。御制《序》文谓:“古今形体之辨,方言声气之殊,部分班列,开卷了然。无一义之不详,无一音之不备。信乎六书之渊海,七音之准绳也。”
《五方元音》·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樊腾凤撰。腾凤字凌虚,尧山人。是书论切字之法,以阴平、阳平析四声为五,犹属旧例。
《周秦刻石释音》·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元吾邱衍撰。衍字子行,钱塘人。初宋淳熙间,有杨文昺者,著《周秦刻石释音》一书,
《集钟鼎古文韵选》·五卷(通行本)明释道泰撰。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此名,注曰“字来峰,泰州人”。其书分韵集钟鼎古文,然
《方言据》·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魏濬撰。濬有《易象古义通》,已著录。是书乃纪四方言语之异而求其可据者凡二百馀条,多见
《字学元元》·十卷(内府藏本)明袁子让撰。子让字仔肩,郴州人。万历辛丑进士,官眉州知州。是编因刘鉴《切韵指南》所载音和、
《类音》·八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国朝潘耒撰。耒字次耕,号稼堂,吴江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耒受业於顾炎
《字鉴》·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元李文仲撰。文仲,长洲人。自署吴郡学生。其始末则无考也。文仲从父世英,以六书惟假借难名,
《增修复古编》·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旧本题“吴均撰”。但自署其字曰“仲平”。不著爵里,亦不著时代。其《凡例》称注释用
《古俗字略》·七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陈士元撰。士元有《易象钩解》,已著录。是编标题之下题曰“归云别集”,与所注《周易》
《音韵日月灯》·七十卷(问南巡抚采进本)明吕维祺撰。维祺有《四礼约言》,已著录。是书凡《韵母》五卷、《同文铎》三十卷、《
《韵学要指》·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先是,奇龄撰《古今通韵》十二卷,进呈御览,
《黄公说字》(无卷数,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顾景星撰。景星字黄公,蕲州人。康熙己未荐举博学鸿词。其学自称推本许慎,而大抵以
《洪武正韵》·十六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洪武中奉敕撰。时预纂修者为翰林侍讲学士乐韶凤、宋濂、待制王僎、修撰李淑允、编修
《埤雅》·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陆佃撰。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人。少从学於王安石。熙宁三年擢进士甲科,授蔡州推官,选为郓
《字诂》·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黄生撰。生字扶孟,歙县人。前明诸生。是编取魏张揖《字诂》以名其书,於六书多所发明。每
《韵学大成》·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濮阳涞撰。涞字贞庵,广德人。嘉靖丁酉举人,官南昌府通判。是书大抵本之《中原音韵》,
《六书本义》·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赵捴谦撰。捴谦原名古则,馀姚人。宋秦悼惠王之后。明初徵修《洪武正韵》,持议不协,
《读易韵考》·七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张献翼撰。献翼有《读易纪闻》,已著录。此书专考《易》中之韵。案《易·象传》实有韵
《从古正文》·五卷(礼部尚书曹秀先家藏本)明黄谏撰。谏字世臣,兰州人。天顺壬戌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后坐与石亨交,谪
《韵补》·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吴棫撰。棫字才老。武夷徐蒇为是书序,称与蒇本同里,而其祖后家同安。王明清《挥麈三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