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经补韵》·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杨伯岩撰。伯岩字彦思,号泳斋,自称代郡人。然南宋时代郡已属金,盖署郡望也。淳祐间以工部郎守衢州。周密《云烟过眼录》载伯岩家所见古器,列高克恭、胡泳之后,似入元尚在矣,宋《礼部韵略》,自景祐中丁度修定颁行,与《九经》同列学官,莫敢出入。其有增加之字,必奏请详定而后入。然所载续降六十三字、补遗六十一字,犹各於字下注明。其音义勿顺及丧制所出者,仍不得奏请入韵。故校以《广韵》、《集韵》,所遗之字颇多。伯岩是书,盖因官韵漏略,拟摭《九经》之字以补之。《周易》、《尚书》各一字、《毛诗》六字、《周礼》、《礼记》各三十一字、《左传》五字、《公羊传》、《孟子》各二字,凡七十九字。各注合添入某韵内或某字下,又附载音义弗顺、丧制所出者八十八字。盖当时於丧制一条,拘忌过甚。如《檀弓》“何居”之“居”本为语词,亦以为涉於凶事,不敢入韵,故附载之。然《自序》称非敢上於官以求增补,则并所列应补之字亦未行用也。其书考据经义,精确者颇多。惟其中如《周礼·司尊彝》“修爵”之“修”音“涤”,《礼记·聘义》“孚尹”之“孚”音“浮”之类,乃古字假借,不可施於今韵。又如《诗·泮水》之“黮”字、《周礼·占人》之“篡”字、《公羊传·成五年》之“氵不”字,乃重文别体,与韵无关。一概拟补,未免少失断限耳。
《音韵源流》·五十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潘咸撰。咸有《易蓍图说》,已著录。其书分三部。一曰《仓沮元韵》,凡三十六卷。分
《诗本音》·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顾炎武撰。《音学五书》之二也。其书主陈第诗无叶韵之说,不与吴棫《补音》争,而亦全不
《汉隶分韵》·七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亦无时代。考其分韵,以《一东》、《二冬》、《三江》等标目,是元韵,非宋
《等切元声》·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熊士伯撰。是编成於康熙癸未,又其讲明今韵之书也。案等韵之法,约三十六母为二十三行
《屈宋古音义》·三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陈第撰。第既撰《毛诗古音考》,复以《楚辞》去风人未远,亦古音之遗,乃取屈原所著《
《俗书刊误》·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焦竑撰。竑有《易筌》,已著录。是书第一卷至第四卷类分四声,刊正讹字。若之非,容不
《钦定西域同文志》·二十四卷乾隆二十八年奉敕撰。先是,乾隆二十年威弧遥指,戡定伊犁。续又削平诸回部。昆仑月窟,咸隶黄图。
《古今通韵》·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是书为排斥顾炎武《音学五书》而作。创为五部
《韵学集成》·十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章黼撰。黼字道常,嘉定人。是书分部,一准《洪武正韵》。每部之中,以平仄相从。四
《黄公说字》(无卷数,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顾景星撰。景星字黄公,蕲州人。康熙己未荐举博学鸿词。其学自称推本许慎,而大抵以
《韵岐》·四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国朝江昱撰。昱有《尚书私学》,已著录。是编於官韵之中,择其一字数音者,各分别字义异同。
《声音发源图解》·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潘遂先撰。遂先,句容人。是书为遂先草创,其子命世续成之。分四声为六声,曰初平
《声韵图谱》(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钱人麟撰。人麟字铸庵,武进人。康熙庚子举人,官萧山县知县。是书即等韵旧法而变通
《字学指南》·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朱光家撰。光家字谦甫,上海人。是书成於万历辛丑。首二卷,一曰《辨体辨音》,次曰《同
《六书准》·四卷(内府藏本) 国朝冯调鼎撰。调鼎字雪鸥,华亭人。其书分象形、指事、会意、谐声四类,每类分平上去入,而假借
《音声纪元》·六卷(通行本)明吴继仕撰。继仕有《六经图》,已著录。是书大旨以沈约以来诸韵书但论四声、七音而不以律吕风气为
《蒙古字韵》·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元朱宗文撰。宗文字彦章,信安人。前有刘更《序》,又称为朱巴颜。盖宗文尝充蒙古字学弟子
《六书本义》·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赵捴谦撰。捴谦原名古则,馀姚人。宋秦悼惠王之后。明初徵修《洪武正韵》,持议不协,
《班马字类》·五卷(内府藏本)宋娄机撰。前有楼钥《序》,称为《史汉字类》。案司马在前,班固在后,倒称“班马”起於杜牧之诗
《说文解字》·三十卷(通行本)汉许慎撰。慎字叔重,汝南人。官至太尉南阁祭酒。是书成於和帝永元十二年。凡十四篇,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