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声等子》·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钱曾《读书敏求记》谓即刘鉴所作之《切韵指南》,曾一经翻刻,特易其名。今以二书校之,若辨音和、类隔、广通、局狭、内外转摄振救、正音凭切、寄韵凭切、喻下凭切、日寄凭切及双声叠韵之例,虽全具於《指南》、《门法玉钥匙》内。然词义详略显晦,迥然不侔。至内摄之《通》、《止》、《遇》、《果》、《宕》、《曾》、《流》、《深》,外摄之《江》、《蟹》、《臻》、《山》、《效》、《假》、《梗》、《咸》十六摄图,虽亦与《指南》同。然此书《曾摄》作内八,而《指南》作内六;《流摄》此书作内六,而《指南》作内七;《深摄》此书作内七,《指南》作内八:皆小有不同。至以《江摄》外一附《宕摄》内五下、《梗摄》外七附《曾摄》内六下,与《指南》之各自为图,则为例迥殊。虽《指南》、《假摄》外六附《果摄》内四之下,亦间并二摄。然《假摄》统《歌》、《麻》二韵,《歌》、《麻》本通,故《假》得附《果》。若此书之以《江》附《宕》,则不知《江》谐《东》、《冬》,不通《阳》、《唐》,以《梗》附《曾》,则又误通《庚》、《蒸》为一韵,似不出於一手矣。又此书《七音纲目》,以帮、滂、并、明、非、敷、奉、微之唇音为宫,影、晓、匣、喻之喉音为羽,颇变《玉篇》五音之旧。《指南》《五音诀》具在,未尝以唇为宫,以喉为羽,亦不得混为一书。《切韵指南》卷首有后至元丙子熊泽民《序》,称古有《四声等子》,为传流之正宗。然而中间分析,尚有未明。关西刘士明著书曰《经史正音切韵指南》,则刘鉴之《指南》十六摄图,乃因此书而革其《宕摄》附《江》、《曾摄》附《梗》之误,此书实非鉴作也。以字学中论等韵者,司马光《指掌图》外,惟此书颇古,故并录存之,以备一家之学焉。
《六书故》·三十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戴侗撰。考《姓谱》,侗字仲达,永嘉人。淳祐中登进士第,由国子监簿守台州。德祐初,
《韵学通指》·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国朝毛先舒撰。是编与柴绍炳《古韵通》、沈谦《词韵》同时而出。三人本相友善,故兼举二
《唐韵正》·二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顾炎武撰。《音学五书》之四也。其书以古音正《唐韵》之讹。书首有《凡例》曰:“凡韵
《类纂古文字考》·五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都俞撰。俞字仲良,钱唐人。仕履未详。考其《序》、《跋》,盖万历间人也。是书以古
《古音表》·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顾炎武撰。《音学五书》之五也。凡分十部。以《东》、《冬》、《锺》、《江》为第一,《
《崔氏小尔雅》·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旧本题明崔铣撰。铣有《读易馀言》,已著录。此书凡分十篇。核检其文,实即《孔丛
《四声切韵表》·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著录。是书前列《凡例》六十二条,备论分析考
《六书例解》·一卷、附《六书杂说》·一卷、《八分书辨》·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杨锡观撰。是书首冠黄之隽《篆学三书序》
《韵补正》·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顾炎武撰。案《宋志》,吴棫有《毛诗叶韵补音》十卷,又《韵补》五卷。自朱子作《诗集传
《尔雅注疏》·十一卷(内府藏本)晋郭璞注,宋邢昺疏。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官至弘农太守。事迹具《晋书》本传。昺有《孝经疏
《同文备考》·八卷、附《声韵会通韵要粗释》·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王应电撰。应电有《周礼传》,已著录。是编考辨
《并音连声字学集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明万历二年会稽陶承学得此书於吴中,属其同邑毛曾删除繁冗,以成是
《本韵一得》·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龙为霖撰。为霖字雨苍,成都人。由拔贡生官至潮州府知府。是书为所定新韵。卷首载《
《古今韵表新编》·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国朝仇廷模撰。廷模字季亭,宁波人。康熙辛卯举人,官知县。其书每韵分舌、齿、喉、唇
《钦定西域同文志》·二十四卷乾隆二十八年奉敕撰。先是,乾隆二十年威弧遥指,戡定伊犁。续又削平诸回部。昆仑月窟,咸隶黄图。
《他山字学》·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钱邦芑撰。邦芑字开少,丹徒人。晚为僧,号大错。其书辨正字画及音读之误,凡四十三目
《韵学大成》·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濮阳涞撰。涞字贞庵,广德人。嘉靖丁酉举人,官南昌府通判。是书大抵本之《中原音韵》,
《蒙古字韵》·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元朱宗文撰。宗文字彦章,信安人。前有刘更《序》,又称为朱巴颜。盖宗文尝充蒙古字学弟子
《类篇》·四十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旧本题“司马光撰”。景定癸亥,董南一作光《切韵指掌图序》,亦称光尝被命修纂《类篇》,
《续千文》·一卷(通行本)宋侍其良器撰。良器里贯未详。官左朝散大夫,知池州军事。是编皆摭周兴嗣《千字文》所遗之字,仍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