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纬坤灵图》·一卷(永乐大典本)
案《坤灵图》,孙瑴谓配《乾凿度》名篇。马氏《经籍考》著录一卷。今仅存论《乾》、《无妄》、《大畜》卦辞及史注所引“日月连璧”数语,则其阙佚者盖已夥矣。考《后汉书》注,《易》纬《坤灵图》第三,在《辨终备》、《是类谋》之上。而王应麟《玉海》谓三馆所藏有《郑注易纬》七卷,《稽览图》一,《辨终备》四,《是类谋》五,《乾元序制记》六,《坤灵图》七,二卷、三卷无标目。《永乐大典》篇次亦然。今略依原第编著,盖从宋时馆阁本也。
(案:儒者多称“谶纬”,其实谶自谶,纬自纬,非一类也。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史记·秦本纪》称卢生奏录图书之语,是其始也。纬者,经之支流,衍及旁义。《史记》自序引《易》“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汉书·盖宽饶传》引《易》“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注者均以为《易》纬之文是也。盖秦汉以来,去圣日远,儒者推阐论说,各自成书,与经原不相比附。如伏生《尚书大传》、董仲舒《春秋阴阳》,核其文体,即是纬书。特以显有主名,故不能托诸孔子。其他私相撰述,渐杂以术数之言,既不知作者为谁,因附会以神其说。迨弥传弥失,又益以妖妄之词,遂与谶合而为一。然班固称:“圣人作经,贤者纬之。”杨侃称:“纬书之类,谓之秘经。图谶之类,谓之内学。河洛之书,谓之灵篇。”胡应麟亦谓:“谶纬二书,虽相表里,而实不同。”则纬与谶别,前人固已分析之。后人连类而讥,非其实也。右《乾凿度》等七书,皆《易》纬之文,与图谶之荧惑民志、悖理伤教者不同。以其无可附丽,故著录於《易》类之末焉。)
──右“易类”一百五十八部,一千七百五十七卷。《附录》八部,十二卷,皆文渊阁著录。
(案:盈虚消息,理之自然也。理不可见,圣人即数以观之,而因立象以著之。以《乾》一卦而论,积一至六、自下而上者,数也。一潜,二见,三惕厉,四跃,五飞,六亢者,理也,而象以见焉。至於互体变爻,错综贯串,《易》之数无不尽,《易》之理无不通,《易》之象无不该矣。《左氏》所载即古占法,其条理可覆案也。故象也者,理之当然也,进退存亡所由决也。数也者,理之所以然也,吉凶悔吝所由生也。圣人因卜筮以示教,如是焉止矣。宋人以数言《易》,已不甚近於人事,又务欲究数之所以然,於是由卦画推奇偶,由奇偶推《河图》、《洛书》,由《河图》、《洛书》演为黑白方圆、纵横顺逆,至於汗漫而不可纪,曰此作《易》之本也。及其解经,则彖义爻象又绝不本图书立说,岂画卦者一数,系辞者又别一数耶?夫圣人垂训,实教人用《易》,非教人作《易》。今不谈其所以用,而但谈其所以作,是《易》之一经非千万世遵为法戒之书,而一二人密传玄妙之书矣。经者,常也,曾是而可为常道乎?朱子以康节之学为《易》外别传,持论至确。其作《易学启蒙》,盖以程子《易传》不及象数,故兼备此义以补所阙,非专以数立教也。后人弃置《本义》而专以《启蒙》为口实,殆倒置其本末矣。今所编录,於推演数学者略存梗概,以备一家。其支离曼衍,不附《经》文,於《易》杳不相关者,则竟退置於术数家,明不以魏伯阳、陈抟等方外之学淆《六经》之正义也。)
《易宪》·四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明沈泓撰。泓字临秋,华亭人。崇祯癸未进士。官刑部主事。是编随文诠义,不载《本义》原文,
《易准》·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曹庭栋撰。庭栋字六吉,嘉善人。是书为图学而作。一卷《河图》,二卷《洛书》,三卷《大衍
《易象约言》(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吴鼐撰。鼐字大年,无锡人。乾隆丙辰进士,官工部主事。是书诠释文句,颇为简明。惟
《程氏易通》·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程廷祚撰。廷祚有《大易择言》,已著录。是书凡《易学要论》二卷、《周易正解》十卷
《周易易简编》(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陆起龙撰。起龙字云从,上海人。万历壬子举人。官永宁县知县。是书《自序》,谓采汉
《学易举隅》·三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元鲍恂撰。恂字仲孚,崇德人。登至元乙亥进士。荐为翰林,不就。王祎《造邦勋贤录》,称
《易传阐庸》·一百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姜震阳撰。震阳字复亨,自称曰东楚,盖淮、泗间人也。其书以朱子《本义》为主,附缀诸
《易经一说》(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王俶撰。俶字善思,彭山人。其书大旨以程《传》、《本义》原互相发明,不容偏废。坊
《古周易》·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吕祖谦编。祖谦字伯恭,金华人。隆兴元年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官至直秘阁著作郎,国史院
《大易合参讲义》·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朱用行撰。用行字翼承,新建人。是书大旨以朱子为主。首列《本义》,而以《正义》
《周易浅释》·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潘思榘撰。思榘字补堂,阳湖人。雍正甲辰进士。官至福建巡抚。是书皆即卦变之法以求象
《易图说》·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吴仁杰撰。仁杰字斗南,昆山人。《宋史·艺文志》载仁杰《古周易》十二卷,《易图说》三卷
《易通》·一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其《易》学之第六称也。多取《通书》、《正蒙》之言发明《易》理。案《通书》一
《周易口义》·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倪天隐述其师胡瑗之说。瑗字翼之,泰州如皋人。用范仲淹荐,由布衣拜校书郎。历太常
《易说要旨》·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李寅撰。寅字东崖,吴江人。是书用王弼本,仅解《上经》、《下经》。前有康熙甲申《自
《大易粹言》·十卷(江苏蒋曾莹家藏本)宋方闻一编。闻一,舒州人。淳熙中为郡博士。时温陵曾穜守舒州,命闻一辑为是书,旧《序
《易传灯》·四卷(永乐大典本) 《易传灯》一书,诸家书目俱不著录,朱彝尊《经义考》亦不载其名,惟《永乐大典》散见於各卦之
《周易洗心》·九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国朝任启运撰。启运字翼圣,荆溪人。雍正癸丑进士。官至宗人府府丞。是编大旨谓读《易》
《周易劄记》·三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逯中立撰。中立字与权,号确斋,聊城人。万历己丑进士。由行人擢给事中,以建言贬陕西按
《古周易订诂》·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何楷撰。楷字元子,晋江人。天启乙丑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唐王聿键起兵於闽,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