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辨惑》·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邵伯温撰。伯温字子文,邵子之子也。南渡后官至利路转运副使。事迹具《宋史·儒林传》。案沈括《梦溪笔谈》,载“江南郑夬字扬庭,曾为一书谈《易》。后见兵部员外郎秦玠,论夬所谈,玠骇然曰:‘何处得此法?’玠尝遇一异人,授此历数,推往古兴衰运历无不皆验。西都邵雍亦知大略”云云,盖当时以邵子能前知,故引之以重其术。伯温谓邵子《易》受之李之才,之才受之穆修,修受之陈抟,平时未尝妄以语人。惟大名王天悦、荥阳张子望尝从学,又皆蚤死。秦玠、郑夬尝欲从学,皆不之许。天悦感疾且卒,夬赂其仆於卧内窃得之,遂以为学,著《易传》、《易测》、《明范》、《五经时用》数书,皆破碎妄作,穿凿不根。因撰此书以辨之。《宋史》邵子本传颇采其说。考《书录解题》有郑夬《易传》十三卷,《宋史·艺文志》有郑夬《时用书》二十卷,《明用书》九卷,《易传辞》三卷,《易传辞后语》一卷,今并佚。《司马光集》有《进郑夬易测劄子》,称其“不泥阴阳,不涉怪妄,专用人事,指明六爻,求之等伦,诚难多得。”与伯温所辨,褒贬迥殊。光亦知《易》之人,不应背驰如是。以理推之,夬窃邵子之书而变化其说,以阴求驾乎其上。所撰《易测》,必尚随爻演义,不涉术数,故光有“不泥阴阳,不涉怪妄”之荐。至其《时用书》之类,则纯言占卜之法,故伯温辞而辟之。其兼《易测》言之者,不过憎及储胥之意耳。朱彝尊《经义考》载此书,注曰“未见”。此本自《永乐大典》录出,盖明初犹存。《宋史·艺文志》但题《辨惑》一卷,无“易学”字,《永乐大典》则有之,与《书录解题》相合,故今仍以《易学辨惑》著录焉。
《周易易简说》·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高攀龙撰。攀龙字云从,无锡人。万历己丑进士。官至左都御史。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谥
《周易古文钞》·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刘宗周撰。宗周字起东,号念台,山阴人。万历辛丑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南都破后,绝粒
《周易玩辞》·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项安世撰。安世字平甫,松阳人。《馆阁续录》载其淳熙二年同进士出身。绍熙五年除校书
《河洛定议赞》·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其说以伏羲则《河图》画《乾》、《坎》、《艮》、《震》四卦,则《洛书》画
《易深》·八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许伯政撰。伯政字惠棠,巴陵人。乾隆壬戌进士,官山东道监察御史。是书以为图画皆出太昊之
《读易蒐》·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郑赓唐撰。赓唐,缙云人。前明天启丁卯举人,官至福建按察使佥事。是书《序》称丁亥
《古易汇编》·十七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李本固撰。本固字维宁,临清州人。万历壬辰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案《易》自费直以
《古周易》·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吕祖谦编。祖谦字伯恭,金华人。隆兴元年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官至直秘阁著作郎,国史院
《易经颂》·十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陈仁锡撰。是书多剖析字句,以发挥意义,亦间与《本义》异同。大抵据文臆断之处多
《桂林点易丹》·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顾懋樊撰。懋樊字霖调,仁和人。其自题“桂林”者,乃举所居之地而言也。崇祯中副榜
《易宪》·四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明沈泓撰。泓字临秋,华亭人。崇祯癸未进士。官刑部主事。是编随文诠义,不载《本义》原文,
《易说》·一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汝惺撰。汝惺字匪席,德州人。所论十五事皆阐发宋儒旧说。《自序》谓汉儒所传三《礼》
《学易阐微》·四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罗登标撰。登标字子建,宁化人。康熙间举人,官松溪县教谕。是书皆辨《易》中疑义,凡
《石潭易传撮要》·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刘髦撰。髦字孟恂,永新人。永乐戊子举人。是书大旨以程子之全体大用具於《易传》,
《易裨传》·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林至撰。至字德久,松江人。《书录解题》作槜李人,未详孰是。淳熙中登进士第。官至秘书省
《易学》·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吴极撰。极字元无,汉阳人。万历丙辰进士。尝官知县,而其所官之地则不可考。是编首有天启丙
《易学启蒙意见》·五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韩邦奇撰。邦奇字汝节,朝邑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谥恭简。事迹具
《易经中说》·四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卢翰撰。翰字子羽,颍州人。嘉靖甲午举人。官兖州府推官。其讲《易》专主人事,而证
《大易合参讲义》·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朱用行撰。用行字翼承,新建人。是书大旨以朱子为主。首列《本义》,而以《正义》
《易象数钩深图》·三卷(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张文炳撰。文炳字明德,绛州人。康熙中以实录馆供事议叙,授高唐州州判,终於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