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辑说明解》·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宋冯椅撰”。椅有《厚斋易学》,已著录,此其别行之伪本也。案椅原书,《宋史·艺文志》作五十卷,此本卷数悬殊。其不合者一。又朱彝尊《经义考》载《中兴艺文志》云:“冯椅为《辑注》、《辑传》、《外传》,以程沙随、朱文公虽本古《易》为注,犹未及尽正孔《传》名义,乃改‘《彖》曰’‘《象》曰’为‘《赞》曰’,又改《系辞》上、下为《说卦》上、中,以《隋经籍志》有《说卦》三篇也”。此本仍作“《彖》曰”、“象曰”,不作“《赞》曰”,《系辞传》亦仍分上、下,不作《说卦》上、下。其不合者二。胡一桂《易本义附录纂疏》曰“冯厚斋讲《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云,箕字蜀本作其字,此继统而当明扬之时之象,其指大君当明扬之时而传之子,则其子亦为明夷矣。又谓文王作爻辞,移置君象於上六,以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况明夷之主,六五在下而承之,明夷之主之子之象也。子继明夷之治,利在於贞,明不可以复夷也。后世以其为箕,遂傅会於文王与纣事,甚至以爻辞为周公作,而非文王。盖箕子之囚在文王羑里之后,方演《易》时,箕子之明未夷也。李隆山深然其说”云云,此本解《明夷》六五上六二爻,仍用旧说,未尝改箕字为其字。其不合者三。且《永乐大典》具载椅书,有《辑注》、《辑传》之目,与《中兴艺文志》同其议论,与胡氏之言同。又其以古训改今文者甚多,如裳之为常,渎之为黜,宠之为龙,拯之为承,皆本《说文》、《释文》诸家。《履》、《否》诸卦则以为旧脱卦名宜补,《姤卦》则以为勿“用取”下衍“女”字,《渐卦》则以“渐之进”“之”字为“渐”字之讹。今此书皆无其文。又《辑注》、《外传》所引诸家如司马光、王安石凡二三十家,多外间所未有,今并无之。至其各卦讲解,多沿袭《本义》,与《永乐大典》所载全殊。其为伪托,更无疑义。今椅之全书业已重编成帙,此本已可不存。以外间传写已久,恐其乱真,故存其目而论之焉。
《易经粹言》·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应麟撰。麟字囿呈,宜黄人。康熙丁酉举人。是编不载《经》文。首卷总论卦图,上、下二
《易本义附录纂疏》·十五卷(内府藏本)元胡一桂撰。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婺源人。景定甲子领乡荐,试礼部不第,教授乡里以终。
《日讲易经解义》·十八卷康熙二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易》为四圣所递传,则四圣之道法、治法具在於是。故其大旨在即阴阳往
《周易生生真传》·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谓先儒解《易》为变易,为交易,总不如《系辞》“生生之谓易”五字最确。
《易例举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吴鼎撰。鼎字尊彝,号易堂,金匮人。乾隆辛未荐举经学,授国子监司业,官至翰林院侍讲
《大易则通》·十五卷、《闰》·一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胡世安撰。世安字处静,别号菊潭,井研人。前明崇祯戊辰进士,历任少
《周易不我解》·二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徐体乾撰。体乾字行健,长淮卫人。嘉靖癸未进士。《自序》谓尝得《青山易》半卷,《
《田间易学》·十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国朝钱澄之撰。澄之原名秉镫,字饮光,自号田间老人,桐城人。家世学《易》,又尝
《西溪易说》·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李过撰。过字季辨,兴化人。董真卿《周易会通》称此书有过《自序》,在庆元戊午,谓
《易经详说》(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冉觐祖撰。觐祖字永光,中牟人。康熙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是书兼用程《传》、《本义
《易义便览》·三卷(侍讲刘亨地家藏本)国朝向德星撰。德星字云路,溆浦人。是书前有乾隆丙寅德星《自序》,大旨以朱子《本义》
《周易明善录》·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徐继发撰。继发字绳武,贵溪人。其书专以后天诸图为主,由占筮卦气而蔓衍於律吕等韵
《大易阐微录》·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刘琯撰。琯字献白,枣强人。先天之图,於《周易》之上别尊羲《易》,其传出自陈抟
《易象钩解》·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陈士元撰。士元字心叔,应城人。嘉靖甲辰进士。官至滦州知州。是编专阐《经》文取象之义
《易脩墨守》·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唐枢撰。枢字惟镇,归安人。嘉靖丙戌进士。官刑部主事。以疏争李福达事,斥为民。隆庆
《射易淡咏》·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卷端惟题“西农”二字。前有陈愫《索射易书》一篇,称其字曰“孝若”。考
《易图明辨》·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胡渭撰。渭原名渭生,字朏明,号东樵,德清人。是书专为辨定图书而作。初,陈抟推阐
《易小帖》·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说《易》之语,而其门人编次成书者也。奇龄所著经解,惟《仲氏易》及《春秋传》二
《易通》·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赵以夫撰。以夫字用父,宗室子。居於长乐。嘉定十年进士。历官资政殿学士。是书前有以夫《自
《大易衍说》(无卷数,安徽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元李简撰”。简有《学易记》,已著录。是编即以《学易记序》冠於卷首,而书则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