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统图说》(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耿人龙撰。人龙字书升,号岵云,江阴人。是书於三十六母删知、彻、澄、娘、敷、微六母,定为三十位。以呼、呵、嘻、嘘四声分配宫、商、角、羽。一声之中,兼摄平、上、去、入,而又分清针、浊针,别为十二通,析为四十八韵。又於十二通之中别为三转。其图有横、直二母,以直母统三十位,横母统四十八韵,故名“韵统”。其苦思密审,亦竭一生之功。然千古之音,随时而异;一时之音,随地而异;一地之音,随人而异;一人之音,随年而异。故周公以圣人之才行天子之事,而《周礼》“保氏以六书教国子”,“小史掌达书名於四方”,皆以同天下之文,而不能同天下之音。三百篇中,今有不能得其韵者,非本无韵,韵不同也。历代韵书,大抵守其大纲以存古,通其小节以随时。以渐而变,莫知其然,未有能毅然决裂,尽改前代旧法者。知声音万变,不可以一人之私意定也。人龙乃欲以一人之口吻,强天下万世而从我。其自谓穷极精妙者,以叩他人则扞格矣,岂能行之事乎?其不用见、溪、群、疑等字为字母,而以一英轩、二英烟至三十焚烦为声母,不过改头换面,其用实同。其所论反切之法,以为切密於反,切可通反,而反不可通切。反为翻读,其途易泛。切为疾读,其用尤的。不知自孙炎以来,但称某字某反,唐人讳反,乃皆称切,唐玄度《九经字样》具有明文。其后乃兼称反切,不必穿凿字义,横生分别。其谓徵音不立专部,寄之角部转音唏韵之中,而宫、商各部皆杂入正徵、变徵诸音,此即徵音为事,散见於君臣民物之理,亦殊为附会。至论今韵无入十三部古皆有入,今韵有入之部古皆无入,此即回互通转之所由生。则又故示颠倒,冀耸俗听者矣。
《说文解字》·三十卷(通行本)汉许慎撰。慎字叔重,汝南人。官至太尉南阁祭酒。是书成於和帝永元十二年。凡十四篇,合《目录》
《六书分类》·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傅世尧撰。世尧字宾石,归德人。其书分部,一依梅膺祚《字汇》之例,每字以小篆、古
《六书通》·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闵齐伋撰。齐伋字寓五,乌程人。世所传朱墨字版、五色字版谓之闵本者,多其所刻。是书成
《佩觿》·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郭忠恕撰。此书上卷备论形声讹变之由,分为三科:一曰造字,二曰四声,三曰传写。中、下二卷
《骈雅》·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朱谋撰。谋有《周易象通》,已著录。此书皆刺取古书文句典奥者,依《尔雅》体例,分章训释。
《音论》·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顾炎武撰。炎武有《左传杜解补正》,已著录。自陈第作《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而
《六书正义》·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吴元满撰。元满字敬甫,歙县人。万历中布衣。焦竑《笔乘》曰:“新安吴敬甫,博雅士也
《康熙字典》·四十二卷康熙五十五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古小学存於今者,惟《说文》、《玉篇》为最旧。《说文》体皆篆籀,不便施行
《九经字样》·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唐唐玄度撰。玄度里籍未详。惟据此书,知其开成中官翰林待诏。考《唐会要》称:“大和七年
《洪武正韵》·十六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洪武中奉敕撰。时预纂修者为翰林侍讲学士乐韶凤、宋濂、待制王僎、修撰李淑允、编修
《方言据》·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魏濬撰。濬有《易象古义通》,已著录。是书乃纪四方言语之异而求其可据者凡二百馀条,多见
《音韵清浊鉴》·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王祚祯撰。祚祯字楚珍,大兴人。是书以金韩道昭《五音集韵》、元刘鉴《切字玉钥匙》
《正字通》·十二卷(通行本)旧本或题“明张自烈撰”,或题“国朝廖文英撰”,或题“自烈文英同撰”。考钮琇《觚賸·粤觚下篇》
《钟鼎字源》·五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汪立名编。立名号西亭,婺源人。官工部主事。是编成於康熙丙申。《自序》称金石虽皆传
《方言》·十三卷(永乐大典本)旧本题“汉扬雄撰,晋郭璞注”。考《晋书·郭璞传》有注《方言》之文,而《汉书·扬雄传》备列所
《西儒耳目资》(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金尼阁撰。金尼阁字四表,西洋人。其书作於天启乙丑,成於丙寅。以西洋之音通中国之
《韵补》·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吴棫撰。棫字才老。武夷徐蒇为是书序,称与蒇本同里,而其祖后家同安。王明清《挥麈三录》
《六书溯原直音》·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吴元满撰。是书主於辨别字体。所分十二门,亦与《六书正义》同,其庞杂瞀乱亦同。
《童蒙习句》·一卷(通行本)明赵捴谦撰。捴谦有《六书本义》,已著录。焦竑《笔乘》载捴谦著书十种,此书居第八。惟《六书本义
《五方元音》·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樊腾凤撰。腾凤字凌虚,尧山人。是书论切字之法,以阴平、阳平析四声为五,犹属旧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