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韵源流考》(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万斯同撰。斯同有《庙制图考》,已著录。其作此编,盖欲详考声韵之沿革。首列历代韵书之可考者,次列历代韵书之无考者,而采摭其序文、凡例、目录,以存梗概。上起魏李登《声类》,下迄国朝顾炎武、毛奇龄、邵长蘅之书,无不采录。而草创未终,略无端绪;匡廓粗具,挂漏宏多。如首列李登、吕静、周颙、沈约、萧该、阳休之、陆法言、唐玄宗、孙愐、颜元孙、颜真卿、李舟、李涪、徐锴、陈彭年、丁度、吴棫、毛晃、刘渊、周德清、韩道昭、黄公绍、阴时夫、宋濂(案此书以乐韶凤为首,其《序》则濂所撰,专归之濂,殊误)、孙吾与、杨黼(案《韵学集成》著者章黼,此杨黼亦误)、张之象、潘恩之书,已为不备。而李涪《刊误》不过偶论韵一条,并非韵书,尤为循名失实。续列历代韵书总目,自周研至张贵谟,凡三十二家,皆宋以前人,注云“已见前篇者不录”。然其中有名可考者,如唐僧智猷《辨体加字切韵》五卷见於《唐志》、《宋志》,宋僧《鉴聿韵总》五篇见於欧阳修集,皆前篇所遗,竟漏不载。又载李启《声类》十卷,注曰“魏校书令”。隋、唐二《志》俱无,知斯同何所本。殆辗转裨贩,误左校令为校书令,误李登为李启,而未能考正耶?所列诸韵目录,仅《广韵》、《平水韵》、《韵会》、《正韵》、《韵经》五家,其他即姑勿论。《广韵》繁、简二本,有《殷》、《文》独用,《欣》、《文》同用之分,《集韵》与《唐韵》有改并窄韵十二部之别,乃韵书沿革之大者,亦竟遗之。至於论古韵,则吴棫、陈第、顾炎武、毛奇龄、邵长蘅诸说,南辕北辙,互相攻击,而并全录其文,无一字之考订。知为杂抄之本,不过储著书之材,而尚未能著书。后人以其名重,遂录传之,故触处罅漏如是也。
《声韵丛说》·一卷、《韵问》·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先舒撰。先舒字稚黄,一名骙,字驰黄,仁和人。是编杂论三百篇及古
《释名》·八卷(内府藏本)汉刘熙撰。熙字成国,北海人。其书二十篇。以同声相谐,推论称名辨物之意,中间颇伤於穿凿,然可因以
《律古词曲赋叶韵》·十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程元初撰。元初字全之,歙县人。是编成於万历甲寅,首有《自序》及《凡例》。
《集古隶韵》·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方仕撰。案是时有二方仕。一为固始人,正德戊辰进士。一即此方仕,字伯行,宁波人也。其
《字学同文》·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卫执穀撰。执穀字子觐,韩城人。是书凡分十三目:曰上类、下类、上下中类、上下左右类
《古韵通》·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国朝柴绍炳撰。绍炳字虎臣,仁和人。其书大旨即今韵部分立三法以求古韵之通。一曰全通,《东
《音论》·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顾炎武撰。炎武有《左传杜解补正》,已著录。自陈第作《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而
《黄公说字》(无卷数,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顾景星撰。景星字黄公,蕲州人。康熙己未荐举博学鸿词。其学自称推本许慎,而大抵以
《说文解字篆韵谱》·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南唐徐锴撰。其书取许慎《说文解字》,以四声部分,编次成书。凡小篆皆有音训,其无
《群经音辨》·七卷(通行本)宋贾昌朝撰。昌朝字子明,获鹿人。天禧初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初加左仆射,
《续方言》·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杭世骏撰。世骏字大宗,号堇浦,仁和人。乾隆丙辰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是书采《
《古器铭释》·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卞蓘撰。蓘,扬州人。是书成於嘉靖中,皆抄袭《博古图》及薛尚功《钟鼎款识》之文。前后
《说文字原》·一卷、《六书正讹》·五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元周伯琦撰。伯琦字全温,饶州人。官至兵部侍郎。明郎瑛《七修类
《重订马氏等音外集》·一卷、《内集》·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此本为康熙戊子宣城梅建所刊。内自称“槃什马氏自援”。建《序》
《汗简》·三卷、《目录叙略》·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郭忠恕撰。忠恕字恕先,洛阳人。是书首有李建中题字。后有附题两行,称
《五音集韵》·十五卷(内府藏本)金韩道昭撰。道昭字伯晖,真定松水人。世称以等韵颠倒字纽始於元熊忠《韵会举要》,然是书以三
《同文备考》·八卷、附《声韵会通韵要粗释》·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王应电撰。应电有《周礼传》,已著录。是编考辨
《文字审》·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亦无序、跋。中间颇有涂乙。相其纸墨,盖近人手稿也。其书取李焘《说文五音谱
《四声等子》·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钱曾《读书敏求记》谓即刘鉴所作之《切韵指南》,曾一经翻刻,特易
《谐声指南》·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吴元满撰。其说六书,以谐声为多,而古有数字同从一字谐声,而数字之读乃迥异者,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