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切元声》·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熊士伯撰。是编成於康熙癸未,又其讲明今韵之书也。案等韵之法,约三十六母为二十三行,排端精於一、四,知照於二、三。是以出切行韵,彼此轇轕。元刘鉴以类隔、交互等二十门法取字,后人咸遵其说。是书於等子门法颇有驳正。至内外八转、通广侷狭之类,辨论尤为详悉。然等韵之学,唯凭唇吻,虽精究此事者,不能不杂以方音,故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左右佩剑,相笑不休。自以为豪发无憾,而听之又未尝不别有说也。即如此书,内外以照二为限。内门二等,惟照有字,俱切入三等,所谓内转切三也。外门则牙、舌、唇、齿、喉二等俱有字,仍切二等,所谓外转切二也。内三外二门法,不过如此。然《臻》之开合二摄,二等止照有字,何以谓之外转耶?通广侷狭,等子明列四门,而切法以三等切及第四为“通广”一门,四等切及第三为“侷狭”一门。此外又有“小通广侷狭”门,又有“通广侷狭不定”门。是门法与等子互异也。又谓知、彻、澄同照、穿、床,泥同娘,敷同非,皆可省。按照、穿、床系齿音,知、彻、澄系舌音。士伯云庄之与章,是照与照别,非与知有异。不知章与张自别,惟《中原音韵》中钟、追锥之类,皆不分别,不可以律等子也。然则泥、娘以上下等为别,非、敷以清浊之次为别,又安可废乎?独其於双声、叠韵及《五音九弄反纽图》,剖析微至,足证前人之误,为不可没耳。
《六书通》·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闵齐伋撰。齐伋字寓五,乌程人。世所传朱墨字版、五色字版谓之闵本者,多其所刻。是书成
《说文系传考异》·四卷、《附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汪宪撰。宪号鱼亭,仁和人。乾隆乙丑进士,候选主事,未就铨而卒
《说文解字篆韵谱》·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南唐徐锴撰。其书取许慎《说文解字》,以四声部分,编次成书。凡小篆皆有音训,其无
《别雅》·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吴玉搢撰。玉搢字山夫,山阳人。廪贡生,官凤阳府训导。是书取字体之假借通用者,依韵编之
《声音发源图解》·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潘遂先撰。遂先,句容人。是书为遂先草创,其子命世续成之。分四声为六声,曰初平
《音论》·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顾炎武撰。炎武有《左传杜解补正》,已著录。自陈第作《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而
《蒙古译语》·一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称“言语不通,非译者无以达其志。今详定译语一卷,好事者熟之,
《重修玉篇》·三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梁大同九年黄门侍郎兼太学博士顾野王撰,唐上元元年富春孙强增加字,宋大中祥符六年
《八矢注字图说》·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顾陈垿撰。陈垿有《钟律陈数》,已著录。是编乃其所定韵书。八矢者,譬字为的,以
《尔雅注》·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郑樵撰。樵字渔仲,莆田人。居夹漈山中,因以为号。又自称西溪逸民。绍兴间以荐召对,授右
《五经字学考》·五卷(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成端人撰。端人字友端,阳城人。此书分《五经》各一卷。每字先以训诂,并及形声,兼
《问奇集》·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张位撰。位字明成,新建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事迹具《明史》本
《元韵谱》·五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乔中和撰。中和有《说易》,已著录。是书以上平为阳,下平为阴,上声为阴,去声为阳,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毛晃增注,其子居正校勘重增。诸家所称《增韵》,即此书也。晃尝作《禹贡指南》
《韵白》·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国朝毛先舒撰。皆杂论古韵、今韵、词韵、曲韵,盖其《韵学通指》之绪馀也。其中“驳古诗三声
《韵学集成》·十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章黼撰。黼字道常,嘉定人。是书分部,一准《洪武正韵》。每部之中,以平仄相从。四
《篆隶考异》·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国朝周靖撰。靖字敉宁,吴县人。明吏部文选司郎中周顺昌之曾孙也。是书辨别篆、隶同异,用
《天然穷源字韵》·九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姜日章撰。日章字旦童,如皋人。是编成於康熙丁酉。分《日》、《月》、《水》、《
《干禄字书》·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唐颜元孙撰。元孙,杲卿之父,真卿之诸父也。官至滁、沂、濠三州刺史,赠秘书监。大历九年
《九经补韵》·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杨伯岩撰。伯岩字彦思,号泳斋,自称代郡人。然南宋时代郡已属金,盖署郡望也。淳祐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