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刊误补遗》·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吴仁杰撰。仁杰有《易图说》,已著录。是书前有淳熙己酉曾绛《序》,称仁杰知罗田县时自刊版。又卷末有庆元己未林瀛《跋》,称陈虔英为刊於全州郡斋。殆初欲刊而未果,抑虔英又重刊欤。旧刻久佚,此本乃朱彝尊之子昆田抄自山东李开先家,因传於世。据其标题,当为刘攽《两汉书刊误》而作,而书中乃兼补正刘敞、刘奉世之说。考赵希弁《读书附志》,载《西汉刊误》一卷,《东汉刊误》一卷,称刘攽撰。《文献通考》载《东汉刊误》一卷,引《读书志》之文,亦称刘攽撰。又载《三刘汉书标注》六卷,引《读书志》之文,称刘敞、刘攽、刘奉世同撰。又引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别本题公非先生刊误。其实一书。徐度《却埽编》引攽所校《陈胜》、《田横》传二条,称其兄敞及兄子奉世皆精於《汉书》。每读,随所得释之,后成一编,号《三刘汉书》。以是数说推之,盖攽於前后《汉书》初各为《刊误》一卷,赵希弁所说是也。后以攽所校《汉书》与敞父子所校合为一编,徐度所记是也。然当时乃以攽书合於敞父子书,非以敞父子书合於攽书,故不改敞父子《汉书标注》之名,而《东汉》一卷,无所附丽,仍为别行,则马端临所列是也。至别本乃以攽书为主,而敞、奉世说附入之,故仍题《刊误》之名,则陈振孙所记是也。厥后遂以《东汉刊误》并附以行,而《两汉刊误》名焉。仁杰之兼补三刘,盖据后来之本,而其名则未及改也。《文献通考》载是书十七卷,《宋史·艺文志》则作十卷。今考其书,每卷多者不过十四页,少者仅十二页,势不可於十卷之中析出七卷。而十卷之中补前汉者八卷,补后汉者仅二卷,多寡亦太相悬。殆修《宋史》时已佚其七卷,以不完之本著录欤。刘氏之书,於旧文多所改正,而随笔标记,率不暇剖析其所以然。仁杰是书,独引据赅洽,考证详晰,元元本本,务使明白无疑而后已,其淹通实胜於原书。虽中间以“麟止”为“麟趾”之类,间有一二之附会。要其大致,固瑕一而瑜百者也。曾绛《序》述周必大之言,以博物洽闻称之,固不虚矣。
《南齐书》·五十九卷(内府刊本)梁萧子显撰。子显事迹附载《梁书·萧子恪传》。章俊卿《山堂考索引馆阁书目》云“《南齐书》本
《周书》·五十卷(内府刊本)唐令狐德棻等奉敕撰。贞观中修梁、陈、周、齐、隋五史,其议自德棻发之。而德棻专领《周书》,与岑
《旧唐书》·二百卷(内府刊本)晋刘昫等奉敕撰。《五代史记》昫本传,不言昫撰此书,史漏略也。自宋嘉祐后,欧阳修、宋祁等重撰
《史记集解》·一百三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裴骃撰。骃字龙驹,河东闻喜人,官至南中郎参军,其事迹附见於《宋书·裴松之传》
《宋书》·一百卷(内府刊本)梁沈约撰。约事迹具《梁书》本传。约表上其书,谓《本纪》、《列传》缮写已毕,合《志》、《表》七
《史记琐琐》·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郝敬撰。敬有《周易正解》,已著录。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敬《山草堂集》,不详卷数,
《魏书》·一百十四卷(内府刊本)北齐魏收奉敕撰。收表上其书,凡十二《纪》、九十二《列传》,分为一百三十卷。今所行本为宋刘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内府刊本)元托克托等奉敕撰。(案托克托,原作脱脱,今改正。)其《总目》题《本纪》四十七、《志》一
《晋书》·一百三十卷(内府刊本)唐房乔等奉敕撰。刘知几《史通·外篇》谓贞观中诏,前后《晋史》十八家,未能尽善,敕史官更加
《宋史偶识》·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项梦原撰。梦原,字希宪,秀水人,万历己未进士,官至刑部郎中,管河张秋。其书乃读《宋
《史记疑问》·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国朝邵泰衢撰。泰衢有《檀弓疑问》,已著录。《史记》采众说以成书,徵引浩博,不免牴牾。
《南史》·八十卷(内府刊本)唐李延寿撰。延寿事迹附载《新唐书·令狐德棻传》。延寿承其父大师之志,为《北史》、《南史》。而
《史记》·一百三十卷(内府刊本)汉司马迁撰,褚少孙补。迁事迹具《汉书》本传。少孙据张守节《正义》引张晏之说,以为颍川人,
《读史记十表》·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国朝汪越撰,徐克范补。越字师退,康熙乙酉举人。克范字尧民。皆南陵人。是书有《
《三国志补注》·六卷、附《诸史然疑》·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杭世骏撰。世骏有《续方言》,已著录。是书补裴松之《三国志
《汉书》·一百二十卷(内府刊本)汉班固撰,其妹班昭续成之。始末具《后汉书》本传。是书历代宝传,咸无异论。惟《南史·刘之遴
《明史》·三百三十六卷(内府刊本)国朝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等奉敕撰。乾隆四年七月二十五日书成,表进。凡《本纪》二十四卷、《
《史记正义》·一百三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唐张守节撰。守节始末未详。据此书所题,则其官为诸王侍读率府长史也。是书据《
《辽史拾遗》·二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厉鹗撰。鹗字太鸿,钱塘人,康熙庚子举人,是书拾《辽史》之遗,有注有补。均摘
《元史》·二百十卷(内府刊本)明宋濂等奉敕撰。洪武二年,得元十三朝《实录》,命修《元史》,以濂及王祎为总裁。二月,开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