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古录》·二十卷(光禄寺卿陆锡熊家藏本)
宋司马光撰。光既撰《资治通鉴》及《目录》、《考异》,又有《举要历》,有《历年图》,有《百官表》。《历年图》仍依《通鉴》,起於三晋,终於显德。《百官表》止著宋代。是书则上溯伏羲,下讫英宗治平之末,而为书不过二十卷。盖以各书卷帙繁重,又《历年图》刻於他人,或有所增损,乱其卷帙。故芟除繁乱,约为此编,而诸论则仍《历年图》之旧。元祐初表上於朝。陈振孙《书录解题》曰:越本汇聚诸论於一卷,潭本则分系於各代之后。此刻次第,盖依潭本,较越本易於循览。《朱子语录》曰:《稽古录》一书,可备讲筵宫僚进读,小儿读六经了,令读之,亦好。末后一表,其言如蓍龟,一一皆验。今观其诸论,於历代兴衰治乱之故,反覆开陈,靡不洞中得失。洵有国有家之炯鉴,有裨於治道者甚深。故虽非洛学之派,朱子亦不能不重之,足见其不可磨灭矣。南渡以后,龚颐正尝续其书,今《永乐大典》尚有全本。然是非颇乖於公议,陈振孙深不取之。盖其心术学问皆非光比,故持论之正亦终不及光也。
《通鉴释例》·一卷(内府藏本)宋司马光撰。皆其修《通鉴》时所定《凡例》。后附《与范祖禹论修书帖》二通。有光曾孙尚书吏部员
《竹书纪年》·二卷(内府藏本) 案《晋书·束晳传》:晋太康二年,汲县人发魏襄王冢,得古书七十五篇。中有《竹书纪年》十三篇
《御批通鉴辑览》·一百十六卷、附《明唐桂二王本末》·三卷乾隆三十二年奉敕撰。是书排辑历朝事迹,起自黄帝,讫於明代。编年纪
《宋九朝编年备要》·三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陈均撰。均,字平甫,号云岩,莆田人。端平初有言是书於朝者,敕下福州宣取,赐
《通鉴纲目前编》·二十五卷(编修邵晋涵家藏本)明南轩撰。轩,字叔后,渭南人。据轩《自序》,题吏部文选司郎中前翰林院庶吉士
《纲目续麟》·二十卷、《校正凡例》·一卷、《附录》·一卷、《汇览》·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张自勋撰。自勋,字卓菴,南昌
《竹书统笺》·十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徐文靖撰。文靖有《禹贡会笺》,已著录。是编盖作於孙之騄考定《竹书》以后,亦因伪
《皇王史订》·四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李学孔撰。学孔,字瞻黄,渭州人,顺治中尝官大宁卫断事。是编以刘恕《外纪》义类未确
《考信编》·七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杜思撰。思,字子睿,鄞县人。嘉靖丙辰进士,官至青州府知府。是书皆载上古之事,其目有
《通鉴地理通释》·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王应麟撰。应麟有《周易郑氏注》,已著录。是书以《通鉴》所载地名,异同沿革,最
《两朝纲目备要》·十六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所纪自宋光宗绍熙元年迄宁宗嘉定十七年事迹。诸家书目皆不著录。考元吴师
《元经》·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旧本题隋王通撰。唐薛收续,并作传。宋阮逸注。其书始晋太熙元年,终隋开皇九年,凡九卷,称为
《秘阁元龟政要》·十六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书中已称成祖,则嘉靖以后人作也。所纪皆明太祖事。然起於元顺帝至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十八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旧本题“朝散郎尚书礼部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李焘经进”。考《宋史·艺文志》
《经世策》·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魏校撰。校有《周礼沿革传》,已著录。是书编年纪事,起汉高祖奉楚怀王命伐秦之岁,止文帝
《读史纲要》·一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王植撰。植有《四书参注》,已著录。此书纪历代帝王年号,而附录僣伪诸国。排比旧文,
《皇王大纪》·八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宋胡宏撰。宏字仁仲,号五峰,崇安人,安国之季子也。以荫补承务郎。绍兴中尝上
《明本纪》·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纪明太祖事迹,自起兵濠梁,迄建国金陵。皆分年排载,颇为详备。盖亦自
《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唐温大雅撰。大雅,字彦宠,并州祁人,官礼部尚书,封黎国公,事迹具《唐书》本传。
《世史正纲》·三十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邱濬撰。濬有《家礼仪节》,已著录。是书本明方孝孺释统之意,专明正统。起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