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纲目测海》·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元何中撰。中,字太虚,一字养正,抚州人,事迹具《元史·儒学传》。是书以纠《通鉴纲目》书法之同异。卷末有大德丙午《自跋》曰:朱子作《纲目》、续《春秋》,然其间书法,可商略者犹多。间附己意,缉成《纲目测海》三卷,示儿辈云云。盖不知《纲目》出赵师渊之手,犹误以为朱子书也。书中所列凡三例。一辨胡、吕二家所注。如魏徙都大梁条,胡氏谓魏王不恨不用孟子,而恨不听公叔之言,中以为徙都之后六年,孟子方至魏之类是也。一发明二家所未注。如秦人诛卫鞅条下,中补注曰:书秦人何,鞅得罪於众,犹共诛之之类是也。一乃纠正本书之讹异。於全书之中,不过十之二三耳。其中如秦魏冉出其故君之妃归于魏一条,中谓诸侯之妻宜称夫人,不宜称妃。不知元妃孟子,固《左传》文也。又汉元狩六年封三王一条,中谓宜载诰策之辞。不知《纲目》纪事之书,非载文之书也。又莽废孺子一条,中谓既书始建国元年,则不必书莽。不知孺子废而后成为始建国也。又秦王世民杀太子建成一条,中谓宜削秦王字,此泥以爵字为褒贬例也。又张柬之等举兵讨武氏一条,中谓多“之乱”二字,不知书法在“讨”字,此二字删之固可,存之亦无害也。又晋主重贵发大梁一条,中谓“宜书北迁”,不知朱子宋人,避二帝北迁之事,变其文也。其他间有可取,不过摭拾细碎,不能深裨於史学。《纲目》非无可纠,如中此书,尚未足以纠《纲目》也。
《龙飞纪略》·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吴朴撰。朴,字华甫,诏安人。是编仿《纲目》体例,纪明太祖事迹。初名《征伐礼乐书》,
《两朝纲目备要》·十六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所纪自宋光宗绍熙元年迄宁宗嘉定十七年事迹。诸家书目皆不著录。考元吴师
《纲鉴正史约》·三十六卷(内府藏本)明顾锡畴撰。锡畴,字九畴,号瑞屏,昆山人,万历己未进士。崇祯末,官至南京礼部侍郎。福
《后汉纪》·三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晋袁宏撰。宏,字彦伯,阳夏人,太元初官至东阳太守,事迹具《晋书·文苑传》。是书前有
《通鉴纲目释地纠缪》·六卷、《补注》·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庚撰。庚,字浦山,秀水人。是书以《通鉴纲目集览》、《质
《中兴小纪》·四十卷(永乐大典本)宋熊克撰。克,字子复,建阳人,孝宗时官至起居郎,兼直学士院,出知台州,事迹具《宋史·文
《续资治通鉴长编》·五百二十卷(永乐大典本)宋李焘撰。焘有《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已著录。焘博极群书,尤究心掌故。以当时学
《明六朝索隐》·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明雷礼撰,何应元校。应元不知何许人。其书以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
《嘉隆两朝闻见纪》·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沈越撰。越,字韩峰,南京锦衣卫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编以薛应旂
《竹书纪年》·二卷(内府藏本) 案《晋书·束晳传》:晋太康二年,汲县人发魏襄王冢,得古书七十五篇。中有《竹书纪年》十三篇
《春秋编年举要》(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杨时伟撰。时伟有《正韵笺》,已著录。是书成於崇祯甲戌。凡前后二编,皆仿《史记
《秘阁元龟政要》·十六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书中已称成祖,则嘉靖以后人作也。所纪皆明太祖事。然起於元顺帝至
《御定通鉴纲目三编》·四十卷乾隆四十年奉敕撰。初,大学士张廷玉等奉敕采明一代事迹,撰《通鉴纲目三编》,以续朱子及商辂之书
《汉纪》·三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汉荀悦撰,悦,字仲豫,颍阴人,献帝时官秘书监侍中,《后汉书》附见其祖《荀淑传》。称献帝
《资治通鉴目录》·三十卷(光禄寺卿陆锡熊家藏本)宋司马光撰。此书亦与《通鉴》同奏上,即《进书表》所谓略举事目以备检阅者也
《纲目续麟》·二十卷、《校正凡例》·一卷、《附录》·一卷、《汇览》·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张自勋撰。自勋,字卓菴,南昌
《甲子会纪》·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薛应旂撰。前四卷以六十甲子纪年。上自黄帝八年,下至嘉靖四十二年,为七十二甲子。又每
《宪章录》·四十七卷(内府藏本)明薛应旂撰。所载上起洪武,下迄正德,用编年之体。盖以续所作《宋元通鉴》。然采摭杂书,颇失
《宋九朝编年备要》·三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陈均撰。均,字平甫,号云岩,莆田人。端平初有言是书於朝者,敕下福州宣取,赐
《竹书统笺》·十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徐文靖撰。文靖有《禹贡会笺》,已著录。是编盖作於孙之騄考定《竹书》以后,亦因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