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木轩纪年略》·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焦袁熹撰。袁熹有《春秋阙如编》,已著录。康熙甲午,故户部尚书王鸿绪纂辑《明史》,袁熹预其事。开局月馀,以持论龃龉辞去。乃自以其意著此书。纪事始於帝尧,编年则始於春秋。撮其治乱兴亡之大端,而各系以论,亦颇考证其异同。未及卒业,仅及汉顺帝而止。其门人徐逵照裒辑剩稿,编为此本。首卷及第三卷皆袁熹手自标识,提其纲要。二卷、四卷、五卷则逵仿袁熹之例,补为标识者也。其书叙述简明,非他家史略不冗即漏者比,持论亦多平允。而爱奇嗜博,好取异说。如周文王商末受命称王,九年卫武公攻杀其兄共伯而自立。杂书讹异,皆不以为非。甚至何休注《公羊传》谓平王之四十九年为鲁隐公受命之元年,而比周於二王之后。亦以为其理谬而其意善,殊为乖舛。其订正事实,多所纠正。然好以明人所刻《竹书纪年》为据,不知其伪。如周威烈王十四年公孙会以廪丘叛,安王十九年田侯剡立之类,皆执以驳《史记》,亦为失考。至於《孟子》所载之曹交,本不云曹君之弟,称曹君之弟者乃汉赵岐注。朱子偶然因之,失於详核。袁熹不考旧文,误执之以疑《史记》,并疑《春秋》,所见更左矣。
《资治通鉴后编》·一百八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徐乾学撰。乾学有《读礼通考》,已著录。是编以元、明人续《通鉴》者陈桱
《通鉴地理通释》·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王应麟撰。应麟有《周易郑氏注》,已著录。是书以《通鉴》所载地名,异同沿革,最
《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内府藏本)宋司马光撰,元胡三省音注。光以治平二年受诏撰《通鉴》,以元丰七年十二月戊辰书成奏上
《通鉴纲目测海》·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元何中撰。中,字太虚,一字养正,抚州人,事迹具《元史·儒学传》。是书以纠《通鉴纲
《历代二十一传残本》·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程元初撰。元初有《律古词曲赋叶韵》,已著录。是书略仿《资治通鉴纲目》之例
《成宪录》·十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记明太祖至英宗五朝之事。考明太宗庙号,至嘉靖十七年始改曰成祖。
《龙飞纪略》·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吴朴撰。朴,字华甫,诏安人。是编仿《纲目》体例,纪明太祖事迹。初名《征伐礼乐书》,
《皇王大纪》·八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宋胡宏撰。宏字仁仲,号五峰,崇安人,安国之季子也。以荫补承务郎。绍兴中尝上
《宋季三朝政要》·六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卷首《题词》,称理宗国史为元载入北都,无复可考,故纂集理、度二朝
《纲目分注补遗》·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芮长恤撰。长恤,字蒿子,原名城,字岩尹,溧阳人,前明诸生。初,朱子因司马光《
《通鉴续编》·二十四卷(左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旧本题元陈桱撰。桱,字子经,奉化人,流寓长洲,后入明为翰林编修,以附杨宪
《元经》·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旧本题隋王通撰。唐薛收续,并作传。宋阮逸注。其书始晋太熙元年,终隋开皇九年,凡九卷,称为
《竹书统笺》·十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徐文靖撰。文靖有《禹贡会笺》,已著录。是编盖作於孙之騄考定《竹书》以后,亦因伪
《宪章录》·四十七卷(内府藏本)明薛应旂撰。所载上起洪武,下迄正德,用编年之体。盖以续所作《宋元通鉴》。然采摭杂书,颇失
《大事纪》·十二卷、《通释》·三卷、《解题》·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吕祖谦撰。祖谦有《古周易》,已著录。是书取司马
《资治通鉴目录》·三十卷(光禄寺卿陆锡熊家藏本)宋司马光撰。此书亦与《通鉴》同奏上,即《进书表》所谓略举事目以备检阅者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百卷(永乐大典本)宋李心传撰。心传,字微之,井研人,官至礼部侍郎,事迹具《宋史·儒林传》。是书述
《国史纪闻》·十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张铨撰。铨字宇衡,沁州人,万历甲辰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辽东。天启元年,大兵
《增节音注资治通鉴》·一百二十卷(内府藏本)宋陆唐老编。唐老,会稽人,淳熙中进士第一。故此书亦称《陆状元通鉴》。皆於司马
《秘阁元龟政要》·十六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书中已称成祖,则嘉靖以后人作也。所纪皆明太祖事。然起於元顺帝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