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纪》(无卷数,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明孙悫撰。悫字士先,华容人。作《古微书》之孙瑴,即其弟也。是书以新、旧《唐书》皆为踳驳。其所指摘,如《旧书》杨朝晟一人两传。《新书》既立《武后本纪》,又复立传。《旧书》列薛怀义於《外戚》。《新书》附张易之、昌宗兄弟於《张行成传》。《旧书》於元和四年、麟德元年皆阙不书。穆宗即位之年,桂仲武诛杨清收安南事,六月、八月再见。《李光弼传》擒周贽事,亦再见。李光颜弟光进,从郭子仪收西京事,误入李光弼弟光进《传》中。代宗生时,李林甫尚未仕,而《新书》语涉林甫,安禄山至洛阳即不能睹物,而《新书》纪其至长安。祖孝孙之乐律、僧一行之算术,《新书》皆不入《方技传》。又谭忠之效忠王室,沈既济之议立中宗纪,申《春秋》之义,《新书》皆不立传。其说大抵皆当。其体例参取於编年、纪传之间,以诸臣《列传》分附於《本纪》之后。盖仿前代《实录》附载诸臣《列传》之例,亦未为特创。至删《宰相世系表》,惟存《宰相》、《方镇》、《公主》三表,义例亦允。然《宰相》、《方镇》皆甚略。《公主》仍是删节《新书》之文,殊非《表》体。盖散附《本纪》则不能各成一传,总为一传又自乱其例。改题曰《表》,亦不得已之变例也。至删除诸《志》,而云欲通汉、唐、宋合为一《志》。其意盖仿《宋书》、《隋书》。然宋去汉、晋不远,事多相因,不得不原其沿革。唐享国三百馀载,自有一代之典制,其事迥殊。《隋志》则本名《五代史志》,不过附编於《隋书》,益不可为例矣。前列引用书目,下至明人文集,一一备载。而吴缜《新唐书纠谬》、《五代史纂误》至为切要,独不见引。王铚伪《龙城录》乃屡据以考异同,宜其庞杂冗漫也。简端及字旁多有批评,乃其侄禔瞿之笔,颇多失考。如徐勣赐姓一条,上批曰:赐姓一事,唐为尤甚,其弊至明代始革。是并江彬、钱宁不知矣。
《季汉五志》·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复礼撰。复礼有《家礼辨定》,已著录。是编以陈寿《三国志》昭烈止於作传,诸葛、
《读史津逮》·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潘永圜撰。永圜字大生,金坛人。是书成於康熙丙午。自三皇五帝迄於有明。属正统者标曰
《钦定续通志》·五百二十七卷乾隆三十二年奉敕撰,纪传谱略,一仍郑氏之旧。惟郑氏《列传》因诸史旧文,标题错互,而又稍有所改
《藏书》·六十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李贽撰。贽有《九正易因》,已著录。是编上起战国,下迄於元,各采摭事迹,编为纪传。纪
《东都事略》·一百三十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宋王偁撰。偁,字季平,眉州人。父赏,绍兴中为实录修撰。偁承其家学,旁搜九朝事
《半窗史略》·四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龙体刚撰。体刚号铁芝,永新人。是编辑历朝史事,各撰为歌,每歌缀以略言。其三十
《十八史略》·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曾先之撰。先之,字从野,庐陵人。自称曰前进士,而《江西通志·选举》中不载其名。盖前
《读史图纂》·一卷(编修查莹家藏本)明俞焕章撰,管一骖删正。焕章,字文伯;一骖,字左仲,并宣城人。是书成於万历辛亥。凡列
《续后汉书》·九十卷(永乐大典本)元郝经撰。经,字伯常,陵川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赠昭文馆大学士、荣禄大夫,追封冀国公,
《春秋别典》·十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薛虞畿撰。前有虞畿《自序》,不署年月。称尝阅注牒,见春秋君臣往迹,不下千事,散见
《蜀汉本末》·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元赵居信撰。居信,字季明,许州人,至治中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是书宗《资治通鉴纲
《邃古记》·八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朱谋撰。谋有《周易通》,已著录。是书所记,始於盘古,迄於有虞。提纲纪事,而杂引诸书
《读史备忘》·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范理撰。理,字道济,天台人,宣德庚戌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其书自西汉迄
《后汉书补逸》·二十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姚之骃撰。之骃,字鲁斯,钱塘人,康熙辛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编搜辑《后汉
《识大录》(无卷数,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刘振撰。振字自成,宣城人。其书纪明君臣事迹,仿各史例。惟改《本纪》为《帝典》,自
《彩线贯明珠秋檠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所纪历代帝王,自伏羲至明武宗止,则是嘉靖以后书也。亦史略蒙求之
《史略详注补遗大成》·十卷(内府藏本)明李纪撰。纪,字大正,金谿人。初,元庐陵曾先之撰《十八史略》,至宋而止。明初临川梁
《钦定历代纪事年表》·一百卷康熙五十一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初,康熙四十六年圣驾南巡,布衣龚士炯献《历代年表》,所载至隋而止
《隆平集》·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宋曾巩撰。巩,字子固,南丰人。嘉祐二年进士。调太平州司法参军,召为集贤校理,出
《辽大臣年表》·一卷、《金大臣年表》·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前列诸帝统系图,后为辽、金二表。俱系年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