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上易集传》·十一卷、《卦图》·三卷、《丛说》·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朱震撰。震字子发,荆门军人。政和中登进士第。南渡后赵鼎荐为祠部员外郎,官翰林学士。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题曰“汉上”,盖因所居以为名。前有震《进书表》,称“起政和丙申,终绍兴甲寅,凡十八年而成。”其说以象数为宗,推本源流,包括异同,以救庄老虚无之失。陈善《扪虱新话》诋其妄引《说卦》,分伏羲、文王之《易》,将必有据《杂卦》反对造孔子《易图》者。晁公武《读书志》以为多采先儒之说,然颇舛谬。冯椅《厚斋易学》述毛伯玉之言,亦讥其卦变、互体、伏卦、反卦之失。然朱子曰:“王弼破互体,朱子发用互体。互体自左氏已言,亦有道理,只是今推不合处多。”魏了翁曰:“《汉上易》太烦,却不可废。”胡一桂亦曰:“变、互、伏、反、纳甲之属,皆不可废,岂可尽以为失而诋之。观其取象,亦甚有好处。但牵合处多,且文辞繁杂,使读者茫然。看来只是不善作文尔。”是得失互陈,先儒已有公论矣。惟所叙图书授受,谓“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更三传而至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更三传而至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再传至程颢、程颐。厥后雍得之以著《皇极经世》,牧得之以著《易数钩隐图》,敦颐得之以著《太极图说》、《通书》,颐得之以述《易传》。”其说颇为后人所疑。又宋世皆以九数为《洛书》,十数为《河图》。独刘牧以十数为《洛书》,九数为《河图》。震此书亦用牧说,与诸儒互异。然古有《河图》、《洛书》,不云十数、九数。大衍十数见於《系辞》,太乙九宫见於《乾凿度》,不云《河图》、《洛书》。黑白、奇偶、八卦、五行,自后来推演之学,楚失齐得,正亦不足深诘也。
《易经中说》·四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卢翰撰。翰字子羽,颍州人。嘉靖甲午举人。官兖州府推官。其讲《易》专主人事,而证
《经义管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饶一辛撰。一辛字冶人,南城人。是书成於雍正丙午。凡《图说》七、《周易统天旋卦赋》
《易纬是类谋》·一卷(永乐大典本)案《是类谋》,一作《筮类谋》。马氏《经籍考》一卷,郑康成注。其书通以韵语缀辑成文,古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纳喇性德编。相传谓其稿本出陆元辅,性德殁后,徐乾学刻入《九经解》,
《周易旁注图说》·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朱升撰。升字允升,休宁人。元至正乙酉举於乡,授池州路学正,秩满归里。丁酉太祖兵
《周易古文钞》·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刘宗周撰。宗周字起东,号念台,山阴人。万历辛丑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南都破后,绝粒
《大易象数钩深图》·三卷(内府藏本)元张理撰。理字仲纯,清江人。延祐中官福建儒学提举。是书上卷《太极图》,即周子之图。其
《易象钞》·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胡居仁撰。居仁字叔心,号敬斋,馀干人,事迹具《明史·儒林传》。是书前有居仁《自序》,
《易经说意》·七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陈际泰撰。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崇祯甲戌进士。官行人司行人。《明史·文苑传》附见《
《周易广义》·四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郑敷教撰。敷教字汝敬,吴县人。崇祯庚午举人。是编用注疏本,以程《传》、朱《义》为
《全易十有八变成卦定议》·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大旨谓数九则满,满则损。数六则谦,谦则益。故大《易》总不外《
《易蓍图说》·十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潘咸撰。咸不知何许人。所著别有《音韵源流》,中引李渔《诗韵》,则其人在李渔后矣。
《易见》·九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贡渭滨撰。渭滨字羡溪,丹阳人。是书前列《易序传》,序诸儒姓氏、《易》学源流,邵子、程
《易学启蒙翼传》·四卷(内府藏本)元胡一桂撰。一桂之父方平,尝作《易学启蒙通释》,一桂更推阐而辨明之,故曰《翼传》。《自
《成均课讲周易》(无卷数,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崔纪撰。纪原名珺,字君玉,后更今名,字南有。永济人。康熙戊戌进士,官至副都
《易图说》·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吴仁杰撰。仁杰字斗南,昆山人。《宋史·艺文志》载仁杰《古周易》十二卷,《易图说》三卷
《易纬稽览图》·二卷(永乐大典本)案《后汉书·樊英传》注,举《七纬》之名,以《稽览图》冠《易》纬之首。《隋志》《郑康成注
《易辰》·九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贺登选撰。登选号澹馀,鄱阳人。崇祯甲戌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书以三百八十四爻取象之义,
《续韦斋易义虚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涂宗濬撰。宗濬字镜原,南昌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谥恭襄。是编用注疏
《易象与知编》·一卷、《图书合解》·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题曰“天山道人撰”。不著名氏,不知何许人也。其书惟论《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