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防一览》·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潘季驯撰。季驯有《司空奏议》,已著录。季驯在嘉靖、万历间,凡四奉治河之命。在事二十七年,著有成绩。尝於万历七年工成时,汇集前后章奏及诸人赠言,纂成一书,名《塞断大工录》。既而以其犹未赅备,复加增削,辑为是编。首《敕谕图说》一卷,次《河议辨惑》一卷,次《河防险要》一卷,次《修守事宜》一卷,次《河源河决考》一卷,次《前人文章之关系河务及诸臣奏议》凡八十馀篇,分为九卷。明代仰东南转漕,以实京师。又泗州祖陵,逼近淮泗,故治水者必合漕运与陵寝而兼筹之。中叶以后,溃决时闻,议者纷如聚讼。季驯独力主复故道之说,塞崔镇,堤归仁,而黄不北;筑高家堰、黄浦八浅,而淮不东。创为减水顺水坝、遥堤、缕堤之制,而蓄泄有所赖。其大旨谓通漕於河,则治河即以治漕;会河於淮,则治淮即以治河;合河、淮而合入于海,则治河、淮即以治海。故生平规画,总以束水攻沙为第一义。考《汉书》载王莽时徵治河者,大司马史张戎已有“水自刮除成空”语。是借水刷沙,古人已露其意,特从未有见诸行事者。季驯乃斟酌相度,神而明之,永为河渠利赖之策。后来虽时有变通,而言治河者终以是书为准的。阎若璩《潜邱札记》有《与刘颂眉书》曰:“考万历六年,潘司空季驯河工告成,其功近比陈瑄,远比贾鲁,无可移易矣。乃十四年河决范家口,又决天妃坝;二十三年河、淮决溢,邳、泗、高、宝等处皆患水灾;天启元年河决王公堤。安得云潘司空治后无水患六十年!大抵潘司空之成规具在,纵有天灾,纵有小通变,治法不出其范围之外。故曰《河防一览》为平成之书”云云。若璩居於山阳,於河渠利病得之目睹,斯可谓平情之论矣。
《水道提纲》·二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齐召南撰。召南字次风,台州人,乾隆丙辰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礼部侍
《滇南杂记》·二卷(山东巡无采进本)明许伯衡撰。伯衡号听菴,昆山人。万历庚子举人,官晋宁州知州,兼摄昆阳州事。伯衡尝辑《
《龙唐山志》·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僧性制撰。龙唐山在昌化县西七十里,以其上有龙池,故名。《浙江通志》作龙塘,独此本
《天下郡国利病书》·一百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顾炎武撰。炎武有《左传杜解补正》,已著录。是书盖杂取天下府州县志书,
《浦江志略》·八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毛凤韶撰。凤韶字瑞成,麻城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司佥事。是编乃嘉靖丙戌凤
《瓯江逸志》·一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国朝劳大舆撰。大舆字宜斋,石门人。顺治辛卯举人,官永嘉县教谕。是编前记温州旧事,后
《嘉靖惟扬志》·三十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盛仪撰。仪字德章,江都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太仆寺卿。扬州舆记,宋代
《历代帝王宅京记》·二十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顾炎武撰。所录皆历代建都之制,上起伏羲,下讫於元,仿《雍录》、《长安志》
《滁州志》·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胡松撰。松字汝茂,滁州人。嘉靖己丑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谥恭肃。事迹具《明
《三郡图说》·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王世懋撰。世懋有《却金传》,已著录。是编乃其官分守九江道时所作。三郡者,一饶州,二
《循沧集》·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姚希孟撰。希孟字孟长,长洲人。万历己未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
《台湾记略》·一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国朝李麟光撰。麟光号蓉洲,武进人。是编杂记台湾山川,附以《暹罗别记》一篇。篇帙寥寥
《高丽记》·(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旧本题宋徐兢撰。案:兢别有《高丽图经》四十卷,已著於录。此本所载,即从图经
《皇都水利》·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袁黄撰。黄号了凡,嘉善人。万历丙辰进士,官兵部主事。是编历考北直隶河渠,意在兴修水
《宝华山志》·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国朝释德基撰。宝华山在句容县北六十里。齐释宝志结庐於此,后人重宝志之名,因以名山。是
《洱海丛谈》·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释同揆撰。同揆字轮庵,云南大理府文殊寺僧也。是书纪滇南未入版图之初,引《隋书》西
《神州古史考》·一卷、《方舆通俗文》·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倪璠撰。璠字鲁玉,钱塘人。康熙乙酉举人,官内阁中书舍人。
《江汉丛谈》·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惟卷首题曰环中迂叟。前后无序跋,其著书年月及作者时代亦无考。按陶珽《续
《水经注释》·四十卷、《刊误》·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赵一清撰。一清字诚夫,仁和人。郦道元《水经注》,传写舛讹,其
《杏花村志》·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郎遂撰。遂字赵客,号西樵子,池州人。按,杜牧之为池阳守,清明日出游,诗有“借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