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河奏绩书》·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附《河防述言》·一卷(内廷藏本)
国朝靳辅撰。辅有《奏疏》,已著录。是书卷一为《川泽考》、《漕运考》、《河决考》、《河道考》。卷二为《职官考》、《堤河考》及《修防汛地埽规》,河夫额数、闸坝修规、船料工值皆附焉。卷三为辅所上章疏及部议。卷四为各河疏浚事宜及施工缓急先后之处。其《川泽考》所载,於黄河自龙门以下,至淮、徐注海,凡分汇各流,悉考古证今,颇为详尽。於注河各水及河所潴蓄各水,亦缕陈最悉。其《漕运考》亦然。《河道考》於临河要地及距河远近分条序载,较志乘加详。至於堤工修筑事宜,则皆辅所亲验,立为条制者矣。辅自康熙十六年至三十一年,凡三膺总河之任,故疏议独多。其专以治上河为治下河之策,虽据一时所见,与后来形势稍殊,然所载修筑事宜,亦尚有足资采择者。与张伯行《居济一得》,均尚非纸上之空谈也。
又《河防述言》一卷,为张霭生所撰。皆追述其友陈潢之论,故曰“述言”。潢字天一,号省斋,钱塘人。为辅之幕客。辅治河,多资其经画。康熙甲子,圣驾南巡,辅以潢功上闻,特赐参赞河务按察司佥事衔。其书凡十二篇,一曰《河性》,主於顺而利导之。二曰《审势》,谓凡有所患,当推其致患之所以然。三曰《估计》,谓省工省料,其坏必速,所费较所省为更大。四曰《任人》,主於慎选择,明赏罚,而归本於正己以率属。五曰《源流》,谓河水本清,其淤涨由挟中国之水。六曰《堤防》,主潘季驯以堤束水,以水刷沙之说,而尤以减水坝为要务,七曰《疏浚》,主於溃决之处先固其两旁,不使日扩,乃修复故道,而借引河以注之。八曰《工料》,工主於核实,料主於豫备。九曰《因革》,言今昔形势不同。十曰《善守》,谓黄河无一劳永逸之策,在时时谨小慎微,而归重於河员之久任。十一曰《杂志》,述治河之委曲。十二曰《辨惑》,则驳当时之异议也。其言往往中理,与靳辅书足相发明。今录附辅书之末,以资参考。书前冠黄河全图,乃霭生自作。虽不及钦定《河源纪略》之明确,而远胜笃什等之所记。又靳辅《奏疏》一篇,虽专为潢而发,然颇足见当日治河之始末,今亦并存之焉。
《安澜文献》·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沈光曾撰。光曾,秀水人。官高邮州知州。是编辑前明及国朝修治南河大要,分为四篇。
《九边考》·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魏焕编。焕字东洲,长沙人。嘉靖乙丑进士,官兵部职方司主事。是书作於嘉靖辛丑。第一卷为
《边防控扼形势图论》·一卷(永乐大典本)宋江默撰。默始末未详。其《进书状》有云:“臣效官极边四载,考究今古地名形胜,撰列
《吴郡图经续记》·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朱长文撰。长文字伯原,苏州人。未冠,登进士乙科,以足疾不仕。后以苏轼荐,充本州
《万历嘉定县志》·二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韩浚撰。浚字邃之,淄川人。官嘉定县知县。元至元中秦辅之始创县志。明自洪熙至嘉
《江心志》·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释元奇撰。江心寺在温州府北永嘉江中,即谢灵运诗所谓“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者也
《台湾纪略》·一卷(大学士英廉购进本)国朝林谦光撰。谦光字芝楣,长乐人。是编乃康熙二十三年平定郑克塽以后所作。分十三篇,
《筹海重编》·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邓锺撰。锺字道鸣,晋江人。万历二十年,倭大入朝鲜,海上传警。总督萧彦命锺取昆山郑若
《雁山志胜》·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徐待聘撰。待聘字廷珍,常熟人。万历辛丑进士,官至按察使副使。是编乃其官乐清知县时所
《南溪书院志》·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叶廷祥、郭以隆、纪延誉、陈翘卿同撰。廷祥官尤溪县知县。以隆称署县事,疑为丞簿之类
《敬止集》·四卷(浙江苏汪汝瑮家藏本)明陈应芳撰。应芳字元振,泰州卫人。万历乙未进士,官福建布政司参政。淮南夙称泽国,而
《日本考》·五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李言恭、都杰同撰。言恭字惟寅,岐阳武靖王文忠之裔,以万历二年袭封临淮侯。杰字彦辅,
《大清一统志》·五百卷乾隆二十九年奉敕撰。是书初於乾隆八年纂辑成书,每省皆先立统部,冠以图表。首《分野》,次《建置沿革》
《琅盐井志》·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沈鼐撰。鼐字枚臣,长洲人。由贡生官云南琅盐井盐课提举。是书成於康熙壬辰,因来度旧
《宁波府简要志》·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黄润玉撰。润玉有《四明文献录》,已著录。是编以旧志太冗,乃删除繁赘,定为是编。
《嘉靖贵州图经新志》·十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赵赞撰。赞,叶榆人。官贵州宣慰使司儒学教授。是编成於嘉靖中。其凡例谓旧志
《九鲤湖志》·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黄天全撰。天全,莆田人。其书成於万历中。九鲤湖在福建仙游县,天全以旧志仅载游览之作
《黄运两河考议》·六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首《总论》一篇,次以历代治河之事编年纪载,始唐尧,迄明熹宗。其大
《四明山志》·九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黄宗羲撰。宗羲有《易学象数论》,已著录。四明山旧称名胜,而岩壑幽邃,文士罕能周
《南岳小录》·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唐道士李冲昭撰。卷首有自序,称“弱年悟道,近岁依师。洎临岳门,频访灵迹。遍阅古碑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