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郑康成注》·一卷(通行本)
宋王应麟编。应麟,字伯厚,庆元人。自署浚仪,盖其祖籍也。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鸿词科。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事迹具《宋史·儒林传》。案《隋志》载郑玄《周易注》九卷,又称郑玄、王弼二注,梁陈列於国学,齐代惟传郑义,至隋王注盛行,郑学浸微。然《新唐书》著录十卷,是唐时其书犹在,故李鼎祚《集解》多引之。宋《崇文总目》惟载一卷,所存者仅《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四篇,馀皆散佚。至《中兴书目》始不著录(案《中兴书目》今不传,此据冯椅《易学》所引),则亡於南北宋之间。故晁说之、朱震尚能见其遗文,而淳熙以后诸儒即罕所称引也。应麟始旁摭诸书,裒为此帙,经文异字,亦皆并存。其无经文可缀者,则总录于末简。又以玄注多言互体,并取《左传》,《礼记》,《周礼》,《正义》中论互体者八条,以类附焉。考玄初从第五元先受京氏《易》,又从马融受费氏《易》,故其学出入於两家。然要其大旨,费义居多,实为传《易》之正脉。齐陆澄《与王俭书》曰:“王弼注《易》,玄学之所宗。今若崇儒,郑注不可废。”其论最笃。唐初诏修《正义》,仍黜郑崇正,非达识也。应麟能於散佚之馀,搜罗放失,以存汉《易》之一线,可谓笃志遗经,研心古义者矣。近时惠栋别有考订之本,体例较密。然经营创始,实自应麟,其捃拾之劳亦不可泯。今并著於录,所以两存其功也。
(谨按:前代遗书后人重编者,如有所窜改增益,则从重编之时代,《曾子》、《子思子》之类是也。如全辑旧文,则仍从原书之时代。故此书虽宋人所辑,而列於汉代之次。后皆仿此。)
《周易大全》·二十四卷(内府藏本)明胡广等奉敕撰。考《明成祖实录》,永乐十二年十一月甲寅,命行在翰林院学士胡广、侍讲杨荣
《易图通变》·五卷、《易筮通变》·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雷思齐撰。思齐字齐贤,临川人。宋亡之后,弃儒服为道士,居乌石观
《易象》·二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王明弼撰。明弼字亭二,陕西人。康熙间官凤翔府教授。是编取六十四卦《大象》列《本义》於
《易芥》·八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陆振奇撰。振奇字庸成,仁和人。万历丙午举人。是书《经义考》作十卷,与此本不符。然所引
《读易随钞》(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亦无序目。其书用反对之说,除《乾》、《坤》、《颐》、《大过》、《坎》
《易说辨正》·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程廷祚撰。此书盖其中年所作,在《大易择言》、《易通》二书之前。后多附入二书中,然
《周易时论合编》·二十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方孔炤撰。孔炤字潜夫,号仁植,桐城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
《三易大传》·七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李陈玉撰。书分二册。一曰《先天古易》,以解图书。又每篇系以赞语。其最异者,以《
《周易析疑》·十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张兰皋撰。兰皋原名一是,字天随,武进人。是书初刻於乾隆甲子,至己巳又改订八十页
《易纬稽览图》·二卷(永乐大典本)案《后汉书·樊英传》注,举《七纬》之名,以《稽览图》冠《易》纬之首。《隋志》《郑康成注
《周易注》·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上、下经》注及《略例》,魏王弼撰。《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注,
《羲画愤参》·二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陆位时撰。位时字与偕,钱塘人。在前明尝官鄞县训导。是书成於顺治丙戌。前有位时
《乔氏易俟》·十八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乔莱撰。莱字石林,宝应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官至翰林院侍读。是书杂采宋元后
《吴园易解》·九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宋张根撰。根字知常,德兴人。年二十一登进士第。大观中官至淮南转运使,以朝散大夫终於家
《周易集注》·十一卷、《图说》·一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王琬撰。琬,渭南人。是书成於乾隆乙酉。《自序》称年八十有一,盖
《周易明善录》·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徐继发撰。继发字绳武,贵溪人。其书专以后天诸图为主,由占筮卦气而蔓衍於律吕等韵
《图易定本》·一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邵嗣尧撰。嗣尧,郇阳人。康熙庚戌进士,官至江南提学副使。其言《易》,以《河》、
《读易绪言》·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钱棻撰。棻字仲芳,嘉善人。崇祯壬午举人。文渊阁大学士士升子也。士升尝作《易揆》,棻
《读易自识》(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金綎撰。綎字丝五,吴县人。是书随笔记录,未分卷帙。首为总论,次为《系辞》、《序
《周易爻物当名》·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黎遂球撰。遂球字美周,番禺人。天启丁卯举人。从朱由榔起兵。后守赣州,城破巷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