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郑康成注》·一卷(通行本)
宋王应麟编。应麟,字伯厚,庆元人。自署浚仪,盖其祖籍也。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鸿词科。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事迹具《宋史·儒林传》。案《隋志》载郑玄《周易注》九卷,又称郑玄、王弼二注,梁陈列於国学,齐代惟传郑义,至隋王注盛行,郑学浸微。然《新唐书》著录十卷,是唐时其书犹在,故李鼎祚《集解》多引之。宋《崇文总目》惟载一卷,所存者仅《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四篇,馀皆散佚。至《中兴书目》始不著录(案《中兴书目》今不传,此据冯椅《易学》所引),则亡於南北宋之间。故晁说之、朱震尚能见其遗文,而淳熙以后诸儒即罕所称引也。应麟始旁摭诸书,裒为此帙,经文异字,亦皆并存。其无经文可缀者,则总录于末简。又以玄注多言互体,并取《左传》,《礼记》,《周礼》,《正义》中论互体者八条,以类附焉。考玄初从第五元先受京氏《易》,又从马融受费氏《易》,故其学出入於两家。然要其大旨,费义居多,实为传《易》之正脉。齐陆澄《与王俭书》曰:“王弼注《易》,玄学之所宗。今若崇儒,郑注不可废。”其论最笃。唐初诏修《正义》,仍黜郑崇正,非达识也。应麟能於散佚之馀,搜罗放失,以存汉《易》之一线,可谓笃志遗经,研心古义者矣。近时惠栋别有考订之本,体例较密。然经营创始,实自应麟,其捃拾之劳亦不可泯。今并著於录,所以两存其功也。
(谨按:前代遗书后人重编者,如有所窜改增益,则从重编之时代,《曾子》、《子思子》之类是也。如全辑旧文,则仍从原书之时代。故此书虽宋人所辑,而列於汉代之次。后皆仿此。)
《古周易》·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吕祖谦编。祖谦字伯恭,金华人。隆兴元年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官至直秘阁著作郎,国史院
《周易蕴义图考》·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姜兆锡撰。是编主先天之学,皆根柢图书,演错综互变之旨,大抵推阐旧说也。
《淮海易谭》·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孙应鳌撰。应鳌字山甫,贵州清平籍,南直隶如皋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谥
《紫岩易传》·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张浚撰。紫岩者,浚自号也。其曾孙献之《跋》云:“忠献公潜心於《易》,尝为之传,前后
《易传灯》·四卷(永乐大典本) 《易传灯》一书,诸家书目俱不著录,朱彝尊《经义考》亦不载其名,惟《永乐大典》散见於各卦之
《易学统此集》·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孙维明撰。其子越续成之。维明字克晟,江宁人。前有天启四年维明《自序》。其书多取
《易璇玑》·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吴沆撰。沆字德远,临川人。绍兴十六年,与其弟澥诣行在献书。澥所献曰《宇内辨》,曰《历
《汉上易集传》·十一卷、《卦图》·三卷、《丛说》·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朱震撰。震字子发,荆门军人。政和中登进士第。南
《读易随钞》(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亦无序目。其书用反对之说,除《乾》、《坤》、《颐》、《大过》、《坎》
《易经通注》·九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大学士傅以渐、左庶子曹本荣奉敕撰。首载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谕旨,次载顺治十五年
《周易章句证异》·十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翟均廉撰。均廉字春沚,仁和人。乾隆乙酉举人。官内阁中书舍人。是书取《周易》
《易经渊旨》·一卷(山西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吴郡归有光撰”。有光字熙甫。嘉靖乙丑进士。官至太仆寺丞。事迹具《明史·文苑传
《东易问》·八卷(奉天府尹采进本)国朝魏枢撰。枢字又弼,一字慎斋,承德人。雍正庚戌进士,官永平府教授。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
《大易则通》·十五卷、《闰》·一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胡世安撰。世安字处静,别号菊潭,井研人。前明崇祯戊辰进士,历任少
《读易索隐》·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洪鼐撰。鼐字廷器,寿昌人。正德庚午举人。官国子监助教。朱彝尊《经义考》载有是书,注
《易测》·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曾朝节撰。朝节字植斋,临武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是编取王弼《注》、孔颖达《疏
《易经述》(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陈诜撰。诜字叔大,号实斋,海宁人。康熙壬子举人。由中书科中书官至礼部尚书。谥清恪
《易精蕴大义》·十二卷(永乐大典本)元解蒙撰。蒙字求我,吉水人。《江西通志》作“字来我”,盖字形相近而误也。中天历乙巳江
《易裨传》·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林至撰。至字德久,松江人。《书录解题》作槜李人,未详孰是。淳熙中登进士第。官至秘书省
《易窥》(无卷数,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程玉润撰。玉润字铉吉,常熟人。万历癸丑进士。据《经义考》所引倪长玗语,知其尝官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