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朔访古记》·二卷(永乐大典本)
不著撰人名氏。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著录,亦不云谁作。考元刘仁本《羽庭集》有是书序曰:“今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葛逻禄迺贤易之,自其先世徙居鄞。至正五年,挈行李,出浙渡淮,溯大河而济。历齐、鲁、陈、蔡、晋、魏、燕、赵之墟,吊古山川、城郭、邱陵、宫室、王霸人物、衣冠文献、陈迹故事,暨近代金宋战争疆场更变者。或得於图经地志,或闻诸故老旧家,流风遗俗,一皆考订。夜还旅邸,笔之於书。又以其感触兴怀,慷慨激烈,成诗歌者继之,总而名曰《河朔访古记》,凡一十六卷”云云。则此书实为纳新作,焦氏考之未审。序称十六卷,焦氏作十二卷,亦误也。纳新族出西北郭啰禄,因以为氏。郭啰洛者,以《钦定西域图志》考之,即今塔尔巴哈台也。元时色目诸人,散处天下,故纳新寓居南阳,后移於鄞县。初辟为浙东东湖书院山长,以荐授翰林编修官,出参桑戩失里军事,卒於军。所著《金台集》,尚有刊本,惟此书久轶。今散见《永乐大典》中者,惟一百三十四条,所纪皆在真定、河南境内,而其馀不存。又仁本所称继以诗歌者,亦不复可见。然据今所存诸条,其山川古迹,多向来地志所未详。而金石遗文,言之尤悉,皆可以为考证之助。谨汇而编之,核其道里疆界,各以类从。真定路为一卷,河南路为一卷,仍录刘仁本原序冠之。虽残阙之馀,十存一二,而崖略宛在,条理可寻,讲舆地之学者犹可多所取资焉。
《万历衡州府志》·十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伍让撰。让,衡阳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贵州提学佥事。是志成於万历乙酉,旧本签
《历代帝王宅京记》·二十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顾炎武撰。所录皆历代建都之制,上起伏羲,下讫於元,仿《雍录》、《长安志》
《澉浦续志》·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董穀撰。穀字硕甫。正德丙子举人,官安义、汉阳二县知县。罢官后,自号碧里山樵,又曰汉
《西方要记》·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国朝西洋人利类思、安文思、南怀仁等撰。利类思、安文思皆以明末入中国,南怀仁以顺治十
《白鹿书院志》·十九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德琦撰。德琦有《庐山志》,已著录。康熙甲午,德琦为星子县知县,因取廖文英原
《楚书》·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明陶晋楧撰。晋楧字若楧,秀水人。崇祯间尝侍亲官楚,因杂记湖南山水物产,间及古迹。然考证
《新河成疏》·(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工部都水郎中游季勋、沈子木、朱应时、涂渊,主事陈楠、张纯、唐炼同编。初
《衡岳志》·十三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彭簪撰,姚宏谟重订。考《明史·艺文志》,载彭簪《衡岳志》八卷。此多五卷,当即宏谟
《山东通志》·四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陆釴撰。按,明有两陆釴。其一昆山人,见《明史·文苑传》。此陆釴字举之,号少石子,
《南夷书》·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张洪撰。洪字宗海,常熟人。洪熙初召入翰林,官修撰。是编乃永乐四年缅甸宣慰使那
《舆地广记》·三十八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欧阳忞撰。晁公武《读书志》谓实无其人,乃著书者所假托。陈振孙《书录解题》则
《嘉靖江西通志》·三十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林庭、周广同撰。庭字利瞻,闽县人。弘治已未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谥康懿。事迹
《西粤对问》·(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江德中撰。德中字汉若,徽州人。官至广西布政司参议。是书记西粤山川风土物产,颇
《南方草木状》·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晋嵇含撰。含事迹附载《晋书·嵇绍传》。考《隋志》、《旧唐志》俱有含集十卷,(《隋志
《淞故述》·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杨枢撰。枢字运之,自称细林山人,华亭人。嘉靖戊子举人,官至江西临江府同知。是书乃所述
《嘉靖仁和县志》·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沈朝宣撰。朝宣字三吾,仁和人。官江陵知县。此志撰於嘉靖已酉,凡例谓义类悉依洪
《金陵世纪》·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陈沂撰。分《都邑》、《城郭》、《宫阙》、《郊庙》、《官署》、《邕泮》、《衢
《豫章今古记》·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考《隋书·经籍志》,有雷次宗《豫章记》一卷。宋王象之《舆地碑
《禹门寺志》·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戴英撰。英字上慎,宜兴人。崇祯甲戌进士。禹门寺在宜兴之龙池山。是编前志山寺僧侣,后
《嘉泰会稽志》·二十卷、《宝庆续志》·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会稽志》二十卷,宋施宿等撰。《续志》八卷,宋张淏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