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学典礼》·六卷(永乐大典本)
不著撰人名氏。诸家书目皆不著录。核其所载,始於元太宗丁酉,而终於成宗大德间,盖元人所录也。其书杂钞案牍,排缀成编,未经文士之修饰,故词多椎朴。又原序原目,散佚无考,亦无从得其门类。幸其年月先后,皆有可稽,尚可排比成帙。谨釐析其文,勒为六卷。虽繁复之失,在所未免,而一代庙学之制,措置规画,梗概具存,颇可与《元史》相参考。如至元六年设举学校官一条,称儒学提举司秩从六品,而《百官志》作从五品;各路儒学教授秩八品,而《百官志》作九品。至元十九年郡县学院官职员数一条,称总管府设教授二员,学录、学正各二员,散府设教授二员,学录、学正各一员。而《百官志》作总管府教授一员,学正一员,学录一员,散府上中州教授一员,下州学正一员。俱不相合。盖宋濂等修史之时,据其末年之制,而大德以前之旧典,则未及详考也。又《选举志》称至元二十八年令江南诸路学及各县学内设立小学,选老成之士教之。其他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与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是明言小学书院设於世祖之时,而此书载所立小学书塾乃在大德四年。以成宗时人记成宗时事,不应讹异如是。或至元时虽有此议,实未及施行,至成宗乃补定其规制,而史未及详与?《元史》一书,自开局至告成,仅阅八月。其间潦草阙略,不一而足,诸志尤不赅备。留此一编,犹足以见一朝养士之典,固考古者所必稽矣。其中有当日文书程式,后人不能尽解,以致传写讹脱者,并详核釐正。无可考者则阙之。人名、地名、官名,译语对音,尤多舛异。今皆一一核定,俾不失其真,以纠向来流传之误焉。
《太庙敕议》·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明嘉靖中礼部颁行本也。成祖既迁都北平,而南京太庙仍旧不废。至嘉靖十三年,南京太
《拯荒事略》·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旧本题元欧阳玄撰。玄字原功,浏阳人。延祐二年进士,除同知平江州事。调芜湖、武冈二县
《庙学典礼》·六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诸家书目皆不著录。核其所载,始於元太宗丁酉,而终於成宗大德间,盖元人所录也
《明典礼志》·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郭正域撰。正域有《批点考工记》,已著录。是书其官礼部尚书时所辑。第一卷为登极仪,
《汇征录》·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记康熙十七年荐举博学鸿词名氏爵里,及御试中选人数次第。谨案,是年正月
《海运图说》·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郑若曾撰。若曾有《郑开阳杂著》,已著录。是编前列二图,后系以说,末附海运故
《淮关志》·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马麟撰。麟,巴县人。嘉靖戊戌进士,官南京户部员外郎。是书凡分八门。其《建置》不叙淮关
《补汉兵志》·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钱文子撰。文子字文季,乐清人。绍熙三年由上舍释褐出身,以吏部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
《山东盐法志》·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查志隆撰,谭耀、詹仰庇参修。志隆字鸣治,海宁人。嘉靖己未进士,官至山东布政司左参
《浮梁陶政志》·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国朝吴允嘉撰。允嘉有《吴越顺存集》,已著录。是书皆记江西景德镇官窑始末。凡七条,
《重修两浙鹾志》·二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王圻撰。圻有《东吴水利考》,已著录。是书《图说》二卷,《诏令》一卷,《盐政
《营造法式》·三十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宋通直郎试将作少监李诫奉敕撰。初,熙宁中敕将作监官编修《营造法式》,至元
《汉官旧仪》·一卷、《补遗》·一卷(永乐大典本)案:《永乐大典》载《汉官旧仪》一卷,不著撰人名氏。考梁刘昭注《续汉书·百
《别本汉旧仪》·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汉议郎东海卫宏敬仲撰。宏所撰《汉官旧仪》,已於《永乐大典》内缮出著录,语详本
《开荒十二政》·一卷(直隶总督采进本)明魏纯粹撰。纯粹,柏乡人。官永城县知县。因万历三十六年纯粹在永城开垦荒田,招集流民
《明贡举考》·九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张朝瑞编。朝瑞有《忠节录》,已著录。是书专考明代科举之制。首为《场屋事例》一卷,
《頖宫礼乐全书》·十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国朝张安茂撰。安茂字蓼匪,松江人。顺治丁亥进士,官至浙江提学佥事。其书分《学校
《漕运通志》·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杨宏撰。宏字希仁,海州大河卫人。嘉靖中,以指挥使署都督同知,总运江北。旧有
《唐律疏义》·三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唐太尉扬州都督赵国公长孙无忌等奉敕撰。《风俗通》称,皋陶谟虞造律。《尚书大传》称,
《通祀辑略》·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载历代崇祀孔庙礼仪,起鲁哀公,迄宋咸淳三年,疑为元人作也。凡三卷,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