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通典详节》·四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知何人所编。验其版式,犹宋时麻沙刻本。所列引用诸儒姓氏,止於吕祖谦、陈傅良、叶适三人,皆注有“文集见行”字,则南宋人所为也。於《杜氏通典》八门内汰其《兵制》一门,於《礼制》门内又删去丧服之制,故六朝诸儒议礼之文藉《通典》以传者,多不见录。又其去取多不可解,如《通典》卷一载后汉田制,凡列荀悦、崔寔、仲长统三人之说,而是书独存荀悦。盖力求简约,而略无义例者也。
《金玉新书》·二十七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盖元时坊本也。其书凡大纲三十一门:一曰《民庶》,二曰《商旅》,三曰《僧
《国赋纪略》·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旧本题明倪元璐撰。元璐有《儿易内外仪》,已著录。是书载古来赋税诸法,每类引故实一条
《救荒活民补遗书》·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朱熊撰。熊字维吉,江阴人。取宋从政郎董煟原书,而益以有明恤赈制诏,及
《钦定大清通礼》·五十卷乾隆元年奉敕撰,越二十一年告成。首纪朝庙大典及钦颁仪式,其馀五礼之序,悉准《周官》,而体例则依仿
《元海运志》·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旧本题明危素撰。素有《草庐年谱》,已著录。是编载曹溶《学海类编》中。验其文,乃邱濬
《汉官旧仪》·一卷、《补遗》·一卷(永乐大典本)案:《永乐大典》载《汉官旧仪》一卷,不著撰人名氏。考梁刘昭注《续汉书·百
《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内府藏本)元马端临撰。端临字贵与,江西乐平人,宋宰相廷鸾之子也。咸淳中,漕试第一。会廷鸾忤贾
《漕书》·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张鸣凤撰。鸣凤有《桂胜》,已著录。是书专论漕运利弊,分为八篇:曰《漕政》、《漕司》、《
《太常总览》·(无卷数,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金赟仁撰。赟仁,嘉靖初道士。以斋醮有宠,官太常寺少卿。是书尝经奏进,於典礼分别
《宝钞通考》·八卷(永乐大典本)元武祺撰。祺里贯未详。至正十三年为户部尚书,因当时钞法渐坏,浮议者但以不动钞本为名,而不
《历代贡举志》·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明冯梦祯撰。梦祯字开之,秀水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是书叙历代贡举之制
《救荒策会》·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陈龙正撰。龙正字惕龙,嘉善人。崇祯甲戌进士,授中书舍人,左迁南京国子监丞,福王召为
《頖宫礼乐疏》·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李之藻撰。之藻字振之,仁和人。万历戊戌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是编首列頖宫祀典,次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四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李心传撰。心传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已著录。心传长於史学,凡朝章国典,
《拯荒事略》·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旧本题元欧阳玄撰。玄字原功,浏阳人。延祐二年进士,除同知平江州事。调芜湖、武冈二县
《捕蝗考》·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国朝陈芳生撰。芳生字漱六,仁和人。螽蝝之害,春秋屡见於策书。《诗·大田篇》:“去其螟
《四译馆考》·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国朝江蘩撰。蘩有《奏议》,已著录。是书略记外藩朝贡之目,恭载列祖敕谕及赐予物数,皆
《元内府宫殿制作》·一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所记元代门廊宫殿制作甚详,而其辞鄙俚冗赘,不类文士之所为。疑当时营缮
《历代兵制》·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宋陈傅良撰。傅良有《春秋传》,已著录。是书上溯成周乡遂之法,及春秋、秦、汉、
《熬波图》·一卷(永乐大典本)元陈椿撰。椿,天台人。始末未详。此书乃元统中椿为下砂场盐司,因前提幹旧图而补成者也。自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