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易传》·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杨简撰。简字敬仲,慈溪人。乾道五年进士。官至宝谟阁学士,大中大夫。事迹具《宋史·道学传》。是书为明刘日升、陈道亨所刻。案朱彝尊《经义考》,载《慈湖易解》十卷,又《已易》一卷,书名卷数皆与此本不合。所载《自序》一篇,与此本卷首题语相同,而无其前数行,亦为小异。明人凡刻古书,多以私意窜乱之,万历以后尤甚。此或日升等所妄改欤?其书前十九卷皆解经文,第二十卷则皆泛论《易》学之语,亦间有与《序》文相复者。今既不睹简之原本,亦莫详其何故也。简之学出陆九渊,故其解《易》,惟以人心为主,而象数事物,皆在所略,甚至谓《系辞》中“近取诸身”一节为不知道者所伪作,非孔子之言。故明杨时乔作《传易考》,竟斥为异端,而元董真卿论《林栗易解》,亦引《朱子语录》,称“杨敬仲文字可毁”云云,实简之务谈高远,有以致之也。考自汉以来,以老庄说《易》始魏王弼,以心性说《易》始王宗传及简。宗传淳熙中进士,简乾道中进士,皆孝宗时人也。顾宗传人微言轻,其书仅存,不甚为学者所诵习。简则为象山弟子之冠,如朱门之有黄榦。又历官中外,政绩可观,在南宋为名臣,尤足以笼罩一世。故至於明季,其说大行。紫溪苏濬解《易》,遂以《冥冥篇》为名,而《易》全入禅矣。夫《易》之为书,广大悉备,圣人之为教,精粗本末兼该,心性之理未尝不蕴《易》中,特简等专明此义,遂流於恍惚虚无耳。昔朱子作《仪礼经传通解》,不删郑康成所引谶纬之说,谓“存之正所以废之”。盖其名既为后世所重,不存其说,人无由知其失也。今录简及宗传之《易》,亦犹是意云。
《易义古象通》·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魏濬撰。濬字苍水,松溪人。万历甲辰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是书前有《明象
《易互》·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杨陆荣撰。陆荣字采南,青浦人。是书卷一曰《卦互》,若《乾》《坤》反对是也。卷二曰《爻
《周易经传集解》·三十六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宋林栗撰。栗字黄中,福清人。绍兴十二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与朱子论《
《易说辨正》·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程廷祚撰。此书盖其中年所作,在《大易择言》、《易通》二书之前。后多附入二书中,然
《易小帖》·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说《易》之语,而其门人编次成书者也。奇龄所著经解,惟《仲氏易》及《春秋传》二
《周易蕴义图考》·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姜兆锡撰。是编主先天之学,皆根柢图书,演错综互变之旨,大抵推阐旧说也。
《易鼎三然》(无卷数,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朱天麟撰。天麟字震青,吴江人,寄籍昆山。崇祯戊辰进士。由兵部主事改授编修。后桂
《易学筮贞》·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赵世对撰。世对字襄臣,衢州人。兹编论《易》为卜筮之书,故经秦火而独存。命之曰《
《大易理数观察》·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朱如日撰。如日字洞彝,号荷轩,莲花厅人。是编成於乾隆丁巳。大抵掇拾图书之陈言
《易大象说录》·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吴舒凫撰。舒凫一名逸,字吴山,吴县人。是书惟释《大象》,盖因杭人施相《周易大
《易深》·八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许伯政撰。伯政字惠棠,巴陵人。乾隆壬戌进士,官山东道监察御史。是书以为图画皆出太昊之
《易宫》·三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吴隆元撰。隆元号易斋,归安人。康熙甲戌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其书前后无序跋,末阙
《吴园易解》·九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宋张根撰。根字知常,德兴人。年二十一登进士第。大观中官至淮南转运使,以朝散大夫终於家
《学易象数举隅》·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汪敬撰。敬字思敬,一字益谦,婺源人。宣德癸丑进士。官户部主事。所著有《易传通释
《说易》·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明乔中和撰。中和字还一,内邱人。崇祯中由拔贡生官至太原府通判。是书前列《图说》,次《卦
《易传灯》·四卷(永乐大典本) 《易传灯》一书,诸家书目俱不著录,朱彝尊《经义考》亦不载其名,惟《永乐大典》散见於各卦之
《周易郁溪记》·十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郁文初撰。文初号郁溪,蕲州人。官至肇庆府知府。此书为河间贾棠所刊。凡《总论》
《易见》·九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贡渭滨撰。渭滨字羡溪,丹阳人。是书前列《易序传》,序诸儒姓氏、《易》学源流,邵子、程
《周易滴露集》(无卷数,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张完臣撰。完臣字良哉,平原人。顺治乙未进士。是书皆训释文句,不及象数。大旨取
《续韦斋易义虚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涂宗濬撰。宗濬字镜原,南昌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谥恭襄。是编用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