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易传》·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杨简撰。简字敬仲,慈溪人。乾道五年进士。官至宝谟阁学士,大中大夫。事迹具《宋史·道学传》。是书为明刘日升、陈道亨所刻。案朱彝尊《经义考》,载《慈湖易解》十卷,又《已易》一卷,书名卷数皆与此本不合。所载《自序》一篇,与此本卷首题语相同,而无其前数行,亦为小异。明人凡刻古书,多以私意窜乱之,万历以后尤甚。此或日升等所妄改欤?其书前十九卷皆解经文,第二十卷则皆泛论《易》学之语,亦间有与《序》文相复者。今既不睹简之原本,亦莫详其何故也。简之学出陆九渊,故其解《易》,惟以人心为主,而象数事物,皆在所略,甚至谓《系辞》中“近取诸身”一节为不知道者所伪作,非孔子之言。故明杨时乔作《传易考》,竟斥为异端,而元董真卿论《林栗易解》,亦引《朱子语录》,称“杨敬仲文字可毁”云云,实简之务谈高远,有以致之也。考自汉以来,以老庄说《易》始魏王弼,以心性说《易》始王宗传及简。宗传淳熙中进士,简乾道中进士,皆孝宗时人也。顾宗传人微言轻,其书仅存,不甚为学者所诵习。简则为象山弟子之冠,如朱门之有黄榦。又历官中外,政绩可观,在南宋为名臣,尤足以笼罩一世。故至於明季,其说大行。紫溪苏濬解《易》,遂以《冥冥篇》为名,而《易》全入禅矣。夫《易》之为书,广大悉备,圣人之为教,精粗本末兼该,心性之理未尝不蕴《易》中,特简等专明此义,遂流於恍惚虚无耳。昔朱子作《仪礼经传通解》,不删郑康成所引谶纬之说,谓“存之正所以废之”。盖其名既为后世所重,不存其说,人无由知其失也。今录简及宗传之《易》,亦犹是意云。
《易学》·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沈一贯撰。一贯字肩吾,号蛟门,鄞县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中极殿大学士(案《明史》本传
《易说》·六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惠士奇撰。士奇字仲儒,吴县人。康熙己丑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是书杂释卦爻,专宗汉学,
《童溪易传》·三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宋王宗传撰。宗传字景孟,宁德人。淳熙八年进士。官韶州教授。董真卿以为临安人。朱彝尊
《周易象义合参》·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吴德信撰。德信字成友,九江人。是书以《系辞》、《文言》、《说卦》、《序卦》
《周易要义》·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宋魏了翁撰。了翁字华父,号鹤山,临邛人。庆元五年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
《周易麈谈》(无卷数,两淮马裕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朱彝尊《经义考》载孙应龙有《周易麈谈》十二卷,疑此本是也。应龙字海门
《图书纪愚》·一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阮琳撰。琳字廷佩,号晶山,莆田人。尝官教谕。其人在成化、弘治间。朱彝尊《经义考》列
《易小帖》·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说《易》之语,而其门人编次成书者也。奇龄所著经解,惟《仲氏易》及《春秋传》二
《易象大旨》·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薛甲撰。甲字应登,江阴人。嘉靖己丑进士。授至江西按察司副使。是书《经》文之外,惟《
《易象图说》·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吴脉鬯撰。脉鬯字灌先,蓬莱人。是书隐括诸图,各为之说。以圆图象天,方图象地,因创
《周易总义》·二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宋易祓撰。《南宋馆阁续录》载祓字彦章,潭州宁乡人。淳熙十一年上舍释褐出身。庆
《图卦亿言》·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贺沚撰。沚字汝定,庐州人。隆庆庚午举人。官至苏州府同知。是书以图书为《易》原本。首
《周易惜阴诗集》·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世沐撰。是书取经传字义,分题赋咏,或为四言赞,或为五言、七言诗,多至一千馀
《续韦斋易义虚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涂宗濬撰。宗濬字镜原,南昌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谥恭襄。是编用注疏
《易纬稽览图》·二卷(永乐大典本)案《后汉书·樊英传》注,举《七纬》之名,以《稽览图》冠《易》纬之首。《隋志》《郑康成注
《易数钩隐图》·三卷、附《遗论九事》·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刘牧撰。牧字长民,其《墓志》作“字先之”,未详孰是,或有
《易象与知编》·一卷、《图书合解》·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题曰“天山道人撰”。不著名氏,不知何许人也。其书惟论《河图》、
《易经浅说》·八卷(内府藏本)明陈琛撰。琛字思献,晋江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主事,乞终养归。嘉靖中起授贵州提学
《春秋占筮书》·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其曰《春秋》者,摭《春秋传》所载占筮以明古人之《易》学。实为《易》作
《周易窥馀》·十五卷(永乐大典本)宋郑刚中撰。刚中字亨仲,金华人。绍兴二年进士及第。官至礼部侍郎,出为川陕宣抚副使,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