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遗书》·二十五卷、《附录》·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二程子门人所记,而朱子复次录之者也。自程子既殁以后,所传语录,有李、吕大临、谢良佐、游酢、苏昞、刘绚、刘安节、杨迪、周孚先、张绎、唐棣、鲍若雨、邹柄、畅大隐诸家,颇多散乱失次,且各随学者之意,其记录往往不同。观尹焞以朱光庭所钞伊川语质诸伊川,伊川有若不得某之心,所记者徒彼意耳之语。则程子在时,所传已颇失其真。(案:此事见朱子后序中。)故《朱子语录》谓游录语慢,上蔡语险,刘质夫语简,李端伯语宏肆,永嘉诸公语絮也。是编成於乾道四年戊子,乃因家藏旧本,复以类访求附益,略据所闻岁月先后,编第成为二十五卷。又以行状之属八篇为附录一卷。《语录》载陈淳问第九卷介甫言律一条何意,曰:伯恭以凡事皆具,惟律不说,偶有此条,遂漫载之。又郑可学问《遗书》有古言乾坤不用六子一段如何?曰:此一段却主张是自然之理,又有一段却不取。又《晦庵文集》内有答吕伯恭书曰:《遗书》节本已写出,愚意所删去者,亦须用草纸抄出,逐条略著删去之意,方见不草草处。若暗地删却,久远却惑人云云。今观书内如刘安节所录谨礼者不透,须看《庄子》一条,语涉偏矫,则注云别本所增。又畅大隐所记道岂可离而不可离一条,纯入於禅,则注云多非先生语。其去取亦深为不苟矣。考《文献通考》载《遗书》卷目,与此本同。而黄震《日抄》所载则至十七卷而止,与此互异。又震所载《遗书》卷目吕与叔《东见录》及《附东见录》均次为第二卷,而此本则《次附东见录》为第三卷,殆传本有异同欤?至附录中年谱一篇,朱子自谓实录所书文集内外书所载,与凡他书之可证者。震则谓朱子访其事於张绎、范棫、孟厚、尹焞而成。盖朱子举其引证之书,震则举其参考之人,各述一端,似矛盾而非矛盾也。
《太极辨》·三卷(永乐大典本)元孙自强撰。自强,会稽人。仕履未详。是书大旨谓圣人之言约而明,先儒之论详而汨。又谓汉、唐以
《明本释》·三卷(永乐大典本)宋刘荀撰。荀,东平人,尚书左仆射挚之孙。书中所称先文肃公,即谓挚也。孝宗时尝知盱眙军。其事
《鲁斋心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许衡撰。衡有《读易私记》,已著录。是书刻於嘉靖元年。前有怀庆府知府洪洞韩士奇序,称
《庭训格言》·一卷雍正八年,世宗宪皇帝追述圣祖仁皇帝天语,亲录成编。凡二百四十有六则,皆实录圣训所未及载者。盖我世宗宪皇
《荷薪义》·八卷(内府藏本)明方大镇撰。大镇字君静,桐城人。万历己丑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始大镇父学渐,讲学桐川。大镇追
《圣贤语论》·二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元王广谋编。广谋始末未详。其书以《礼记》、《家语》、《史记》诸书所载孔子言行
《三鱼堂賸言》·十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国朝陆陇其撰。本名《日抄》,皆平时札记之文,未分门目。其甥金山陈济,排次成编。
《薛方山纪述》·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薛应旂撰。应旂有《四书人物考》,已著录。此其平日所钞先正格言。前有自识,称凡所
《闲辟录》·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程曈撰。曈有《新安学系录》,已著录。是编录朱子集中辨正异学之语,以辟陆、王之说,凡九
《唐氏遗编》·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唐棣编。棣字彦思,宜兴人。尝受业於伊川程子,与门人共记平日问答之语为此书。已载入二
《正学隅见述》·一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宏撰撰。宏撰有《周易筮述》,已著录。是编以周子无极之说。陆九渊争之於前;朱子
《思通集》·二卷、《随意吟》·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秦望撰。望字元宫,无锡人。《思通集》皆杂论义理,自太极、阴阳、天
《圣谕广训》·一卷谨案《圣谕》十六条,圣祖仁皇帝所颁。《广训》一万馀言,则我世宗宪皇帝推绎圣谟以垂范奕世者也。粤稽虞代,
《圣学心法》·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成祖文皇帝撰。前有永乐七年御制序,谓以君道、父道、臣道、子道揭其纲,其下分而为目。
《集程朱格物法》·一卷、《集朱子读书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王澍撰。陆、王之学主於静悟,故以读书为粗迹,而所谓格
《说苑》·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汉刘向撰。是书凡二十篇。隋、唐志皆同。《崇文总目》云今存者五篇,馀皆亡。曾巩《校书序》
《三儒类要》·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徐用检编。用检字鲁源,兰溪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南京太常寺卿。是书汇录薛瑄、陈献章
《馀山遗书》·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劳史撰。史字麟书,号馀山,馀姚人。是书谓易之为道,细无不该,远无不届。故多本易理
《棉阳学准》·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蓝鼎元撰。鼎元有《平台纪略》,已著录。雍正戊申鼎元以普宁县知县署理潮阳。因经理其
《性理纂要》·八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冉觐祖撰。觐祖有《易经详说》,已著录。是书前四卷为性理纂要附训,五卷至八卷为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