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易贯》·五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刘元龙撰。元龙字凝焉,饶阳人。是编前有康熙壬辰《自序》,又有雍正癸卯《补序》。盖其书先成三卷,刊於江南,后又续增二卷,故两序也。元龙自称历三十年乃成书。其首卷即数以言理,首《河图》、次《洛书》,附以《妙合而凝》之图。次卷即象以言理,首《画卦图》,次《太极图》,次《仪象卦爻错变图》,附以《易贯图》。三卷即气以言理,首《变卦图》,次《八卦图》、《综卦图》,附以《致知格物图》。四卷、五卷即六十四卦以言理,标举伏羲《大象》、孔子《大象传》,附以错卦、互卦之解。盖惟讲陈、邵之学者也。其谓《易》不为卜筮而作,所言似高,而实不然。夫圣人立教,随时寓义,初不遗於一事一物。三代以上,无鄙弃一切,空谈理气之学问也。故《诗》之教,理性情,明劝戒,其道至大,而谓《诗》非乐则不可。《春秋》之教,存天理,明王政,其道亦至大,而谓《春秋》非史则不可。圣人准天道以明人事,乃作《易》以牖民。理无迹,寓以象。象无定,准以数。数至博而不可纪,求其端於卜筮,而吉凶悔吝、进退存亡於是见之,用以垂训示戒。曰蓍曰龟,《经》有明文。曰揲曰扐,《传》亦有成法。岂取尽性至命之书而亵而玩之哉。俗儒但见抛珓掷钱之为卜筮,又见夫方技之流置义理而谈趋避,遂以为侮我圣经,乃务恢其说,欲离卜筮而谈《易》。然则四圣人中,周公居一,公作《周官》,以三《易》掌之太卜,无乃先不知《易》乎?是犹观优伶歌曲,而谓圣人必不作《乐》;观小说传奇,而谓圣人必不作史也。
《易经粹言》·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应麟撰。麟字囿呈,宜黄人。康熙丁酉举人。是编不载《经》文。首卷总论卦图,上、下二
《八白易传》·十六卷(湖北巡抚采进本)明叶山撰。山字八白,里贯未详。《经义考》引张云章之言曰:“八白本末无所考见,详其《
《周易集说》·四十卷(内府藏本)宋俞琬撰。琬字玉吾,吴县人。生宋宝祐初,入元隐居著书。徵授温州学录,不赴。至延祐初始卒。
《易经本义翼》·十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不标撰人名氏。惟卷首题签云“苏州府学附生曹沄手辑吴敬庵《羲经本义》二十本,上大
《周易不我解》·二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徐体乾撰。体乾字行健,长淮卫人。嘉靖癸未进士。《自序》谓尝得《青山易》半卷,《
《卦变考略》·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董守谕撰。守谕字次公,鄞县人。天启甲子举人。是书成於崇祯癸未。大旨以卦变之说出於汉
《易林疑说》(无卷数,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杨瞿崃撰。瞿崃字稚实,晋江人。万历丁未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先是,瞿崃之父著
《易学筮贞》·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赵世对撰。世对字襄臣,衢州人。兹编论《易》为卜筮之书,故经秦火而独存。命之曰《
《周易象旨决录》·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熊过撰。过字叔仁,号南沙,富顺人。嘉靖己丑进士。官至礼部祠祭司郎中。《明史·文
《易经辨疑》·四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郑国器撰。国器,湘乡人。是书首为《图书辨疑》,次为《羲易辨疑》,以旧传先天八卦方
《易序图说》·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秦镛撰。镛字大音,无锡人。崇祯丁丑进士。官清江县知县。是书以《序卦》言义理而不及象
《大易衍说》(无卷数,安徽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元李简撰”。简有《学易记》,已著录。是编即以《学易记序》冠於卷首,而书则绝
《周易参义》·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梁寅撰。寅字孟敬,新喻人。元末辟集庆路儒学训导,以亲老辞。明年兵起,遂隐居教授。
《东易问》·八卷(奉天府尹采进本)国朝魏枢撰。枢字又弼,一字慎斋,承德人。雍正庚戌进士,官永平府教授。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
《易思图解》(无卷数,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刘日曦撰。日曦字仲升,彭泽人。天启壬戌进士。是书以邵子《大横》、《大圆》二图为先
《易引》·九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时化字伯雨,歙县人。万历甲午举人。官至叙州府同知。时化传其高祖社昌之《易》
《周易象通》·八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朱谋撰。谋字郁仪,宁献王七世孙。万历间以中尉摄石城王府事。是书惟释《上、下经》文
《河洛定议赞》·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其说以伏羲则《河图》画《乾》、《坎》、《艮》、《震》四卦,则《洛书》画
《易经通注》·九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大学士傅以渐、左庶子曹本荣奉敕撰。首载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谕旨,次载顺治十五年
《易略》·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陆梦龙撰。梦龙字君启,会稽人。万历庚戌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调陕西,进布政司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