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易贯》·五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刘元龙撰。元龙字凝焉,饶阳人。是编前有康熙壬辰《自序》,又有雍正癸卯《补序》。盖其书先成三卷,刊於江南,后又续增二卷,故两序也。元龙自称历三十年乃成书。其首卷即数以言理,首《河图》、次《洛书》,附以《妙合而凝》之图。次卷即象以言理,首《画卦图》,次《太极图》,次《仪象卦爻错变图》,附以《易贯图》。三卷即气以言理,首《变卦图》,次《八卦图》、《综卦图》,附以《致知格物图》。四卷、五卷即六十四卦以言理,标举伏羲《大象》、孔子《大象传》,附以错卦、互卦之解。盖惟讲陈、邵之学者也。其谓《易》不为卜筮而作,所言似高,而实不然。夫圣人立教,随时寓义,初不遗於一事一物。三代以上,无鄙弃一切,空谈理气之学问也。故《诗》之教,理性情,明劝戒,其道至大,而谓《诗》非乐则不可。《春秋》之教,存天理,明王政,其道亦至大,而谓《春秋》非史则不可。圣人准天道以明人事,乃作《易》以牖民。理无迹,寓以象。象无定,准以数。数至博而不可纪,求其端於卜筮,而吉凶悔吝、进退存亡於是见之,用以垂训示戒。曰蓍曰龟,《经》有明文。曰揲曰扐,《传》亦有成法。岂取尽性至命之书而亵而玩之哉。俗儒但见抛珓掷钱之为卜筮,又见夫方技之流置义理而谈趋避,遂以为侮我圣经,乃务恢其说,欲离卜筮而谈《易》。然则四圣人中,周公居一,公作《周官》,以三《易》掌之太卜,无乃先不知《易》乎?是犹观优伶歌曲,而谓圣人必不作《乐》;观小说传奇,而谓圣人必不作史也。
《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康熙五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御纂。自宋以来,惟说《易》者至夥,亦惟说《易》者多岐。门户交争,务求相
《周易程朱传义折衷》·三十三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元赵采撰。采字德亮,号隆斋,潼川人。其书用注疏本,节录程子《易传》、
《先天易贯》·五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刘元龙撰。元龙字凝焉,饶阳人。是编前有康熙壬辰《自序》,又有雍正癸卯《补序》。盖
《玩易微言摘钞》·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杨廷筠撰。廷筠字仲坚,钱塘人。万历壬辰进士。是编采诸家说《易》之言,汇集成帙,
《大易疏义》·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王芝藻撰。芝藻字淇瞻,溧水人。顺治甲午举人。其书论《九畴》本於《洛书》,谓万物之
《易学参说》·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冯昌临撰。昌临字与肩,嘉兴人。是书分内、外二编。内编为说六篇,自《先天八卦图》以
《易见》·九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贡渭滨撰。渭滨字羡溪,丹阳人。是书前列《易序传》,序诸儒姓氏、《易》学源流,邵子、程
《读易管窥》·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吴隆元撰。是编卷一为《考略》,次列《河图》、《洛书》诸图。其《河图旋毛》、《洛书
《羲画愤参》·二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陆位时撰。位时字与偕,钱塘人。在前明尝官鄞县训导。是书成於顺治丙戌。前有位时
《全易十有八变成卦定议》·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大旨谓数九则满,满则损。数六则谦,谦则益。故大《易》总不外《
《易经纂言》(无卷数,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国朝王士陵撰。士陵字阿瞻,武邑人。康熙癸巳举人,官翁源县知县。是编用注疏本,大
《周易颂》·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其《易》学之第二种也。上卷九十颂,下卷亦九十颂。前后泛言象数,中间每卦为
《风姬易溯》·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王宣撰。宣字纪卿,一字虚舟,金溪人。其书止《上、下经》卦爻辞。前有《自序》曰“风,
《桂林点易丹》·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顾懋樊撰。懋樊字霖调,仁和人。其自题“桂林”者,乃举所居之地而言也。崇祯中副榜
《周易口义》·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倪天隐述其师胡瑗之说。瑗字翼之,泰州如皋人。用范仲淹荐,由布衣拜校书郎。历太常
《周易拨易堂解》·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刘斯组撰。斯组字斗田,新建人。雍正甲辰举人,官杞县知县。是书前有《记略》,
《陆堂易学》·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陆奎勋撰。奎勋字坡星,平湖人。康熙辛丑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是编讲《易》,宗朱子者
《周易浅释》·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潘思榘撰。思榘字补堂,阳湖人。雍正甲辰进士。官至福建巡抚。是书皆即卦变之法以求象
《周易晓义》·九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唐一麟撰。一麟,宜兴人。由贡生官江宁府学训道。是书成於乾隆戊辰。大旨主於义理,与
《周易义海撮要》·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李衡撰。衡字彦平,江都人。乾道中官秘阁修撰,寻除御史改起居郎。事迹具《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