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子札记》·(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崔纪撰。纪有《成均课讲周易》,已著录。是书以《中庸》之旨发明《太极图说》、《通书》之理。大意谓太极即《中庸》上天之载,其阴中有阳者,是太极之静,而中即《中庸》所谓人心未发之中。阳中有阴者,是太极之动,而和即《中庸》所谓人心已发之和。其变四象而言五行,用意尤在於土,以明太极即不贰之诚。盖本明薛瑄之说而益推衍之。纪所解《中庸》,以主静为主,亦此意也。
《知言》·六卷、《附录》·一卷(永乐大典本)宋胡宏撰。宏有《皇王大纪》,已著录。是编乃其论学之语,随笔札记,屡经改订而后
《经世硕画》·三卷(山西巡抚采进本)明辛全撰。此书辑前代事迹议论之有关治道者,分为二门:一曰圣典采据,皆纪明太祖至英宗五
《圣学辑要》·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潘继善撰。继善有《音律节略考》,已著录。是书为目凡六,论致知、力行、存养、慎独为
《大儒心学语录》·二十七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王蓂撰。是编亦其归养之时所辑诸儒语录。凡周子、程子、张子、邵子、杨时、谢良
《太极绎义》·一卷、《通书绎义》·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舒芬撰。芬有《周易笺》,已著录。此其所著《梓溪内集》之二种也。
《夜行烛》·(无卷数,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曹端撰。端有《太极图说述解》,已著录。明初理学,以端为冠。而其父崇事佛、老
《张子抄释》·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吕柟撰。是编摘录张子之书。以《西铭》、《东铭》为冠,次《正蒙》十九篇,次《经学理窟
《庸斋日记》·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徐三重撰。是书前一卷说《易》,后七卷说四书,皆随意标举,非循文笺注。盖借经义以发挥
《家范》·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司马光撰。光有《易说》,已著录。是书见於《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者卷目俱与此相合
《黄氏日抄》·九十五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黄震撰。震有《古今纪要》,已著录。是书本九十七卷:凡读经者三十卷,读三传及孔氏
《近思续录》·四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国朝刘源渌撰。源渌字昆石,自号直斋,安邱人。是书因朱子《近思录》篇目,采辑朱子
《理学类编》·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九韶撰。九韶字美和,后以字行。故《明史》附见宋讷传作张美和。清江人。元末累举不仕
《省心杂言》·一卷(永乐大典本)宋李邦献撰。邦献,怀州人。太宰邦彦之弟。官至直敷文阁。是书在宋有临安刊本,题为林逋撰。或
《卓菴心书》·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张自勋撰。自勋有《纲目续麟》,已著录。其论学以求放心为本。谓阳明言良知,是偶有所见
《盐铁论》·十二卷(内府藏本)汉桓宽撰。宽字次公,汝南人。宣帝时举为郎,官至庐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年,诏郡国举贤良文学之
《玉溪师传录》·一卷、《附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宋童伯羽撰。伯羽字蜚卿,瓯宁人,朱子之门人也。是编所录朱子语
《三立编》·十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王梓编。梓字琴伯,郃阳人。官崇宁县知县。是编取明王守仁著述,分类编辑。以讲学者为
《体独私钞》·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黄百家撰。百家字主一,馀姚人。康熙中尝以荐预修明史。其父宗羲为刘宗周门人,故百家
《谋道续录》·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谭旭撰。旭字东白,新建人。康熙丁酉副榜贡生。是书末有其门人吕步青跋,称旭先有《谋
《性理群书句解》·二十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熊节编。熊刚大注。节字端操,建阳人。官至通直郎,知闽清县事。刚大亦建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