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十二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
案晁公武《读书志》曰:王冰谓《灵枢》即《汉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之九,或谓好事者於皇甫谧所集《内经·仓公论》中钞出之,名为古书,未知孰是。又李濂《医史》载元吕复《群经古方论》曰:《内经》,《灵枢》,汉、隋、唐志皆不录,隋有《针经》九卷,唐有灵宝注《黄帝九灵经》十二卷而已。或谓王冰以《九灵》更名为《灵枢》,又谓《九灵》尤详於针,故皇甫谧名之为《针经》。苟一经而二名,不应《唐志》别出《针经》十二卷,是《灵枢》不及《素问》之古,宋、元人已言之矣。近时杭世骏《道古堂集》亦有《灵枢经跋》,曰《七略》、《汉·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篇,皇甫谧以《针经》九卷、《素问》九卷合十八篇当之。《隋书·经籍志》、《针经》九卷,《黄帝九灵》十二卷。是《九灵》自《九灵》,《针经》自《针经》,不可合而为一也。王冰以《九灵》名《灵枢》,不知其何所本。余观其文义浅短,与《素问》之言不类,又似窃取《素问》而铺张之。其为王冰所伪托可知。后人莫有传其书者。至宋绍兴中,锦官史崧乃云家藏旧本《灵枢》九卷,除已具状经所属申明外,准使府指挥依条申转运司选官详定,具书送秘书省国子监。是此书至宋中世而始出,未经高保衡、林亿等校定也。其中十二经水一篇,黄帝时无此名,冰特据身所见而妄臆度之云云。其考证尤为明晳。然李杲精究医理,而使罗天益作《类经》,兼采《素问》、《灵枢》。吕复亦称善学者,当与《素问》并观其旨义,互相发明。盖其书虽伪,而其言则缀合古经,具有源本。譬之梅赜古文,杂采逸书,联成篇目,虽牴牾罅漏,赝托显然,而先王遗训,多赖其蒐辑以有传,不可废也。此本前有绍兴乙亥史崧序,称旧本九卷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於卷末。又目录首题鼇峰熊宗立点校重刊,末题原二十四卷,今并为十二卷。是此本为熊氏重刊所并。吕复称史崧并是书为十二卷,以复其旧,殆误以熊本为史本欤?
《伤寒微旨》·二卷(永乐大典本)宋韩祗和撰。是书《宋史·艺文志》不载。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其名,亦不著作者名氏。但据序
《针灸大全》·十卷(内府藏本)明杨继洲编。继洲万历中医官。里贯未详。据其刊版於平阳,似即平阳人也。是书前有巡按山西御史赵
《素问悬解》·十三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朝国朝黄元御撰。元御有《周易悬象》,已著录。是书谓《素问》八十一篇秦汉以后始著竹
《医开》·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王世相撰。世相字季邻,号清溪,蒲州人。吕柟之门人也。官延川县知县。是书凡分二十
《李氏医鉴》·十卷、《续补》·二卷(内府藏本)国朝李文来编。文来字昌期,婺源人。初,休宁汪桓作《医方集解》、《本草备要》
《伤寒总病论》·六卷、附《音训》·一卷、《修治药法》·一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宋庞安时撰。安时字安常,蕲水人。(案:袁
《心印绀珠经》·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李汤卿撰。汤卿不知何许人。是书为嘉靖丁未嘉兴府知府赵瀛所校刊。上卷曰原道统,曰推
《扁鹊指归图》·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以脉证形色编为歌括,以便记诵。盖坊市俗医所为。
《宣明论方》·十五卷(通行本)金刘完素撰。是书皆对病处方之法。首诸证门,自煎厥薄厥飧泄胀以及诸痹心疝凡六十一证,皆采用内
《经验良方》·十一卷(通行本)明陈仕贤编。仕贤字邦宪,福清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副都御史。其书首载医旨脉诀药性,别为一卷
《集验背疽方》·一卷(永乐大典本)宋李迅撰。迅字嗣立,泉州人。官大理评事,以医著名。此书见於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所集凡
《卫生集》·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周宏撰。宏始末未详。前有正德庚辰宏自序,复系以五言律诗一章,词颇近俚。其论外感法仲景
《先醒斋广笔记》·四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明缪希雍撰。希雍字仲醇,常熟人。《明史·方技传》附见《李时珍传》中。天启中
《急救良方》·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张时彻编。分三十九门,专为荒村僻壤之中不谙医术者而设。故药取易求,方皆简易,不甚推
《苏沈良方》·八卷(永乐大典本)宋沈括所集方书,而后人又以苏轼之说附之者也。考《宋史·艺文志》有《括灵苑方》二十卷,《良
《疮疡经验全书》·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宋窦汉卿撰。卷首署燕山窦汉卿。而申时行序乃称汉卿合肥人,以疡医行於宋庆历
《玉楸药解》·四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黄元御撰。玉楸者,元御别号也。是书谓诸家本草,其议论有可用者,有不可用者,乃别
《保婴撮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薜铠撰。铠字良武,吴县人。弘治中官太医院医士。是编分门纂辑,於幼科证治最为详悉。其
《志斋医论》·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高士撰。士字志斋,鄞县人。是书作於嘉靖中。上卷专论痘疹,下卷杂论阴阳六气,
《脚气治法总要》·二卷(永乐大典本)宋董汲撰。汲字及之,东平人。始末未详,钱乙尝序其癍疹论,则其著书在元丰、元祐之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