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治法总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董汲撰。汲字及之,东平人。始末未详,钱乙尝序其癍疹论,则其著书在元丰、元祐之间。是书《书录解题》作一卷,《宋史·艺文志》亦同。久无传本,今从《永乐大典》所载排纂成帙。以篇页稍繁,分为二卷。上卷论十二篇,大旨谓脚气必由於风湿,风湿兼有冷热,皆原本肾虚。阴阳虚实,病之别也;春夏秋冬,治之异也;高燥卑湿,地之辨也;老壮男女,人之殊也。说赅备矣。下卷方四十六,独活汤、木香散、传信方、防风粥、桑枝煎专治风,天麻丸、茴香丸、乌蛇丸、趁痛丸专治湿,薏苡仁汤、海桐皮散、木瓜丸治风湿相兼,独活、寄生汤、石楠丸、牛滕丸治风湿挟虚,金牙酒治风湿瘴疠,八味丸、肾沥汤、地黄粥治虚,神功丸、麻仁丸、三脘散、大黄汤治实。属阴者兼冷,木香饮子治其偏於阴也。属阳者兼热,红雪治其偏於阳也。绛宫丸、白皮小豆散、木通散治其属於阴阳而兼淋闭者也。松节散、食前丸、食后丸,橘皮丸治寻常法也。三仁丸、润肠丸、五柔丸治老人血枯法也。天门冬大煎,则为总治法。淋煠蒸熨五方,则为外治法。而以针灸法为始。原序方有一十九门,大约不出於此,即阙佚亦廑矣。考脚气即《素问》所谓厥疾,至唐始有此名,治法亦渐以详备。然李暄及苏敬、徐玉、唐侍中诸家之书,今多不传,独汲此帙尚存,颇为周密醇正。观其自述,称尝患此疾至剧,因深思其源,遂得秘要。殆所谓三折肱而为良医者欤?今特录而存之,以备专门之一种焉。
《医史》·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李濂撰。濂有《祥符人物志》,已著录。是编采录古来名医,自《左传》医和以下,迄元
《济阴纲目》·十四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国朝武之望撰。汪淇笺释。之望字叔卿,自署关中人。淇字澹漪,一字右子,钱塘人。是书
《四圣悬枢》·四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黄元御撰。是书谓寒疫、温疫、痘病、疹病皆由於岁气,世皆以小儿之痘为胎毒,非也。
《金匮悬解》·二十二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黄元御撰。元御谓张机著《金匮玉函经》以治内伤杂病,大旨主於扶阳气以为运化之
《名医类案》·十二卷(通行本)明江瓘编。其子应宿增补。瓘字民莹,歙县诸生。因病弃而学医,应宿遂世其业。其书成於嘉靖己酉。
《丹溪心法附馀》·二十四卷(内府藏本) 明方广撰。广字约之,号古斋,休宁人。是书成於嘉靖丙申。因程用光所订朱震亨《丹溪心
《伤寒缵论》·二卷、《绪论》·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璐撰。取张机《伤寒论》重分其例,采喻昌《尚论篇》及各家之注为之
《经验良方》·十一卷(通行本)明陈仕贤编。仕贤字邦宪,福清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副都御史。其书首载医旨脉诀药性,别为一卷
《水牛经》·三卷(永乐大典本)旧本题唐造父撰。造父未详何许人。原序有云,唐则天垂拱二年八月,收得水牛有病证。造父奏言,水
《避水集验要方》·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董炳撰。炳字文化,泗州人。是编以常用有验之方,分类裒辑,无所阐发。其所用之药有
《黄帝素问》·二十四卷(内府藏本)唐王冰注。《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篇,无《素问》之名。后汉张机《伤寒论》引之
《巢氏诸病源候论》·五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隋大业中太医博士巢元方等奉诏撰。考《隋书·经籍志》有《诸病源侯论》五卷,目一
《素问钞补正》·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丁瓒编。瓒字点白,镇江人。嘉靖丁丑进士,官至温州府知府。初,滑寿著《素问钞》,
《太医局程文》·九卷(永乐大典本)宋时考试医学之制也。其命题有六,一曰墨义,试以记问之博;二曰脉义,试以察脉之精;三曰大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十八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宋陈言撰。言字无择,莆田人。是书分别三因,归於一治,其说出《金匮要略》。
《妇人大全良方》·二十四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宋陈自明撰。自明字良父,临川人。官建府医学教授。是编凡分八门,首调经,次众
《濒湖脉学》·一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明李时珍撰。宋人剽窃王叔和《脉经》,改为《脉诀》,其书之鄙谬,人人知之,然未能一
《医学管见》·一卷(通行本)明何瑭撰。瑭号柏齐,怀庆人。弘治壬戌进士,官至南京右副都御史。谥文定。事迹具《明史·儒林传》
《玉机微义》·五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徐用诚撰,刘纯续增。用诚字彦纯,会稽人。纯字宗厚,咸宁人。用诚原本,名《医学折衷
《针灸聚英》·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高武撰。武始末未详。是书以经络空穴类聚为一卷,各病取穴治法为一卷,诸论针灸法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