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治法总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董汲撰。汲字及之,东平人。始末未详,钱乙尝序其癍疹论,则其著书在元丰、元祐之间。是书《书录解题》作一卷,《宋史·艺文志》亦同。久无传本,今从《永乐大典》所载排纂成帙。以篇页稍繁,分为二卷。上卷论十二篇,大旨谓脚气必由於风湿,风湿兼有冷热,皆原本肾虚。阴阳虚实,病之别也;春夏秋冬,治之异也;高燥卑湿,地之辨也;老壮男女,人之殊也。说赅备矣。下卷方四十六,独活汤、木香散、传信方、防风粥、桑枝煎专治风,天麻丸、茴香丸、乌蛇丸、趁痛丸专治湿,薏苡仁汤、海桐皮散、木瓜丸治风湿相兼,独活、寄生汤、石楠丸、牛滕丸治风湿挟虚,金牙酒治风湿瘴疠,八味丸、肾沥汤、地黄粥治虚,神功丸、麻仁丸、三脘散、大黄汤治实。属阴者兼冷,木香饮子治其偏於阴也。属阳者兼热,红雪治其偏於阳也。绛宫丸、白皮小豆散、木通散治其属於阴阳而兼淋闭者也。松节散、食前丸、食后丸,橘皮丸治寻常法也。三仁丸、润肠丸、五柔丸治老人血枯法也。天门冬大煎,则为总治法。淋煠蒸熨五方,则为外治法。而以针灸法为始。原序方有一十九门,大约不出於此,即阙佚亦廑矣。考脚气即《素问》所谓厥疾,至唐始有此名,治法亦渐以详备。然李暄及苏敬、徐玉、唐侍中诸家之书,今多不传,独汲此帙尚存,颇为周密醇正。观其自述,称尝患此疾至剧,因深思其源,遂得秘要。殆所谓三折肱而为良医者欤?今特录而存之,以备专门之一种焉。
《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明李时珍撰。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官楚王府奉祠正。事迹具《明史·方技传》。是编
《针灸资生经》·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旧本题叶氏广勤堂新刊,盖麻沙本也。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嘉定庚辰徐正卿初刊序,称东嘉王
《伤寒论条辨续注》·十二卷(大学士英廉购进本)国朝郑重光撰。重光字在辛,歙县人。明万历中方有执作《伤寒论条辨》,号为精审
《针灸问对》·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汪机撰。机字省之,祁门人。《明史·方技传》称,吴县张颐、祁门汪机、杞县李可大、常熟
《旅舍备要方》·一卷(永乐大典本)宋董汲撰。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董汲《小儿癍疹论》、《脚气治法》,不及此书。然《宋史·
《此事难知》·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元王好古撰。是编专述李杲之绪论,於伤寒证治尤详。其问三焦有几,分别手足,明孙一奎极称
《伤寒心镜》·一卷(通行本)一名张子和《心镜别集》,旧本题镇阳常德编。德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时代。考李濂《医史》张从正传
《折肱漫录》·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黄承昊撰。承昊字履素,号暗斋,秀水人。黄洪宪之子也。万历丙辰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
《卫济宝书》·二卷(永乐大典本)旧本题东轩居士撰,不著名氏。陈振孙《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皆列其目为一卷。世间久无
《临证指南医案》·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叶桂撰。桂字天士,吴县人。以医术名於近时,然生平无所著述。是编乃门人取其方药
《金鎞秘论》·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旧本题梁谿流寓李药师撰。不知何许人。自序称唐李靖以三等法教士,故亦以三等法治病。药
《集验背疽方》·一卷(永乐大典本)宋李迅撰。迅字嗣立,泉州人。官大理评事,以医著名。此书见於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所集凡
《李氏医鉴》·十卷、《续补》·二卷(内府藏本)国朝李文来编。文来字昌期,婺源人。初,休宁汪桓作《医方集解》、《本草备要》
《医学汇纂指南》·八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端木缙撰。缙字仪标,当涂人。是书成於康熙丁亥。摘取古今医书,薈萃成帙。每病之
《急救仙方》·六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其书《宋志》及诸家书目均未著录。惟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有《救急仙方》十一卷
《圣济总录纂要》·二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政和中奉敕编,国朝程林删定。林字云来,休宁人。初,徽宗御制《圣济经》十卷四
《伤寒总病论》·六卷、附《音训》·一卷、《修治药法》·一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宋庞安时撰。安时字安常,蕲水人。(案:袁
《尚论篇》·八卷(通行本)国朝喻昌撰。昌字嘉言,南昌人。崇祯中以选贡入都,卒无所就。往来靖安间,后又寓常熟,所至皆以医术
《褚氏遗书》·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旧本题南齐褚澄撰。澄字彦适,阳翟人,褚渊弟也。尚宋文帝女庐江公主,拜驸马都尉
《扁鹊指归图》·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以脉证形色编为歌括,以便记诵。盖坊市俗医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