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微旨》·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韩祗和撰。是书《宋史·艺文志》不载。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其名,亦不著作者名氏。但据序题元祐丙寅,知其为哲宗时人而已。今检《永乐大典》各卷内,此书散见颇多,每条悉标韩祗和之名。而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亦称自后汉张机著《伤寒论》,晋王叔和、宋成无己(案:无己乃金人,说见前《伤寒论》条下),庞安常、朱肱、许叔微、韩祗和、王宾之流,皆互相阐发,其间祗和姓名,与《永乐大典》相合。是祗和实北宋名医,以伤寒为专门者,特《宋史·方技传》不载,其履贯遂不可考耳。书凡十五篇,间附方论。大抵皆推阐张机之旨,而能变通於其间。其可下篇,不立汤液,惟以早下为大戒。盖为气质羸弱者言。然当以脉证相参,知其邪入阳明与否,以分汗下,不宜矫枉过直,竟废古方。至如辨脉篇,据伤寒例桂枝下咽阳盛乃毙,承气入胃,阴盛乃亡之义,以攻杨氏之谬误。可汗篇,分阴盛阳虚、阳盛阴虚、阴阳俱盛三门,则俱能师张氏而神明其意矣。又如汗下温三法,分案时候辰刻,而参之脉理病情,乃因张机正伤寒之法而通之於春夏伤寒,更通之於冬月伤寒,亦颇能察微知著。又如以阳黄归之汗温太过,阴黄归之过下亡津,则於金匮发阳发阴之论,研析精微,不特伤寒之黄切中穷要,即杂病之黄亦可以例推矣。其书向惟王好古《阴证略例》中,间引其文,而原本久佚。今采掇薈稡,复成完帙,谨依原目,厘为上下二卷。陈振孙所称之原序,则《永乐大典》不载,无从采补。殆编纂之时,旧本已阙欤。
《雷公炮制药性解》·六卷(通行本)旧本题明李中梓撰。凡金石部三十三种,果部十八种,穀部十一种,草部九十六种,木部五十七种
《临证指南医案》·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叶桂撰。桂字天士,吴县人。以医术名於近时,然生平无所著述。是编乃门人取其方药
《瘟疫论》·二卷、《补遗》·一卷(通行本)明吴有性撰。有性字又可,震泽人。是书成於崇祯壬午。以四时不正之气发为瘟疫,其病
《伤寒论条辨》·八卷、附《本草钞》·一卷、《或问》·一卷、《痉书》·一卷(内府藏本)明方有执撰。有执字中行,歙县人。是书
《济生方》·八卷(永乐大典本)宋严用和撰。用和始末未详。《吴澄集》有《易简归一序》,称严子礼剽陈氏《三因方》之论,而附以
《内外伤辨惑论》·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金李杲撰。杲字明之,自号东垣老人,真定人。尝以纳赀得官,监济源税。案元砚坚作《东
《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明李时珍撰。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官楚王府奉祠正。事迹具《明史·方技传》。是编
《难经经释》·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徐大椿撰。大椿有《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已著录。是书以秦越人八十一《难经》有不合《
《针灸节要》·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高武撰。是书以《难经》、《素问》为主。《难经》首取行针补泻,次取井荣俞经合,次及经
《四圣心源》·十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黄元御撰。四圣者,黄帝、岐伯、秦越人、张机也。元御於《素问》、《灵枢》、《难经
《名医类案》·十二卷(通行本)明江瓘编。其子应宿增补。瓘字民莹,歙县诸生。因病弃而学医,应宿遂世其业。其书成於嘉靖己酉。
《难经本义》·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周秦越人撰,元滑寿注越。人即扁鹊,事迹具《史记·本传》。寿字伯仁,《明史·方技传》称
《兰室秘藏》·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金李杲撰。其曰《兰室秘藏》者,盖取《黄帝素问》藏诸灵兰之室语。前有至元丙子罗天益序,
《运气易览》·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汪机撰。机有《针灸问对》,已著录。是编取《素问》中五运六气之说详加辨论,所衍各图,
《博济方》·五卷(永乐大典本)宋王衮撰。衮,太原人。其仕履未详,惟郎简原序称其尝为钱塘酒官而已。此书诸家书目皆著录,惟《
《灵秘十八方加减》·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德府良医所良医济南胡嗣廉校编。前有嘉靖十七年可泉子序,云不知何人所辑,则
《证治准绳》·一百二十卷(通行本)明王肯堂撰。肯堂有《尚书要旨》,已著录。是编据肯堂自序,称先撰《证治准绳》八册,专论杂
《伤寒心要》·一卷(通行本)旧本题都梁镏洪编。洪始末未详,大旨敷演刘完素之说。所列方凡十八。又有病后四方,与常德《伤寒心
《痊骥集》·二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前载通玄三十九论。病分五脏治之,各有方论,复附杂病诸方。今世疗马之剂,其源大
《脉因证治》·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其书按四时气候,详列诸病。先脉,次因,次证,次治,颇有条理,而分属处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