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微旨》·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韩祗和撰。是书《宋史·艺文志》不载。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其名,亦不著作者名氏。但据序题元祐丙寅,知其为哲宗时人而已。今检《永乐大典》各卷内,此书散见颇多,每条悉标韩祗和之名。而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亦称自后汉张机著《伤寒论》,晋王叔和、宋成无己(案:无己乃金人,说见前《伤寒论》条下),庞安常、朱肱、许叔微、韩祗和、王宾之流,皆互相阐发,其间祗和姓名,与《永乐大典》相合。是祗和实北宋名医,以伤寒为专门者,特《宋史·方技传》不载,其履贯遂不可考耳。书凡十五篇,间附方论。大抵皆推阐张机之旨,而能变通於其间。其可下篇,不立汤液,惟以早下为大戒。盖为气质羸弱者言。然当以脉证相参,知其邪入阳明与否,以分汗下,不宜矫枉过直,竟废古方。至如辨脉篇,据伤寒例桂枝下咽阳盛乃毙,承气入胃,阴盛乃亡之义,以攻杨氏之谬误。可汗篇,分阴盛阳虚、阳盛阴虚、阴阳俱盛三门,则俱能师张氏而神明其意矣。又如汗下温三法,分案时候辰刻,而参之脉理病情,乃因张机正伤寒之法而通之於春夏伤寒,更通之於冬月伤寒,亦颇能察微知著。又如以阳黄归之汗温太过,阴黄归之过下亡津,则於金匮发阳发阴之论,研析精微,不特伤寒之黄切中穷要,即杂病之黄亦可以例推矣。其书向惟王好古《阴证略例》中,间引其文,而原本久佚。今采掇薈稡,复成完帙,谨依原目,厘为上下二卷。陈振孙所称之原序,则《永乐大典》不载,无从采补。殆编纂之时,旧本已阙欤。
《金匮要略论注》·二十四卷(通行本)汉张机撰,国朝徐彬注。机字仲景,南阳人。尝举孝廉,建安中官至长沙太守。是书亦名《金匮
《伤寒兼证析义》·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倬撰。倬字飞畴,吴江人。张登弟也。是书专论伤寒而挟杂病者,分中风、虚劳、中
《疗马集》·四卷、《附录》·一卷(内府藏本)明喻仁、喻杰同撰。仁杰皆六安州马医。其书方论颇简明。附录一卷,则医驼方也。
《产育宝庆方》·二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以为郭稽中撰。考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濮阳李师圣得《产论
《孙氏医案》·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孙泰来、孙明来同编。二人皆休宁孙一奎之子。是编即所辑《一奎医案》也。凡三吴治验二卷
《明堂灸经》·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题曰西方子撰,不知何许人。与《铜人针灸经》俱刊於山西平阳府。其书专论灸法。《
《汤液本草》·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元王好古撰。曰汤液者,取《汉志》汤液经方义也。上卷载东垣药类法象、用药心法,附以五宜
《张氏医通》·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璐撰。璐字路玉,号石顽,吴江人。是编取历代名家方论,汇次成编。门类先后,悉依
《普门医品》·四十八卷、附《医品补遗》·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王化贞撰。化贞字肖乾,诸城人。万历癸丑进士,官至佥都御史
《证治准绳》·一百二十卷(通行本)明王肯堂撰。肯堂有《尚书要旨》,已著录。是编据肯堂自序,称先撰《证治准绳》八册,专论杂
《河间六书》·二十七卷(通行本)明吴勉学编。勉学字肖愚,歙县人。是编裒辑金刘完素之书,凡《原病式》一卷,《宣明论方》十五
《医学正传》·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虞抟撰。抟字天民,自号花溪恒德老人。义乌人。是书成於正德乙亥。其学以朱震亨
《宣明论方》·十五卷(通行本)金刘完素撰。是书皆对病处方之法。首诸证门,自煎厥薄厥飧泄胀以及诸痹心疝凡六十一证,皆采用内
《外台秘要》·四十卷(通行本)唐王焘撰。焘,郿人。王珪孙也。《唐书》附见珪传。称其性至孝,为徐州司马,母有疾,弥年不废带
《鲁府秘方》·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刘应泰编。应泰尝为鲁王府侍医。其里贯未详。是书分福、寿、康、宁四集。首载五言赞一首
《传信适用方》·二卷(两淮监政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载此书,亦不云谁作,而别有刘禹锡《传信方》二卷。考此
《痊骥集》·二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前载通玄三十九论。病分五脏治之,各有方论,复附杂病诸方。今世疗马之剂,其源大
《针灸聚英》·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高武撰。武始末未详。是书以经络空穴类聚为一卷,各病取穴治法为一卷,诸论针灸法为一卷
《伤寒心要》·一卷(通行本)旧本题都梁镏洪编。洪始末未详,大旨敷演刘完素之说。所列方凡十八。又有病后四方,与常德《伤寒心
《医学求真录总论》·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黄宫绣撰。宫绣宜黄人。是书成於乾隆庚午。据其凡例,称尝著《医学求真录》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