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局程文》·九卷(永乐大典本)
宋时考试医学之制也。其命题有六,一曰墨义,试以记问之博;二曰脉义,试以察脉之精;三曰大义,试以天地之奥与脏腑之源;四曰论方,试以古人制方佐辅之法;五曰假令,试以证候方治之宜;六曰运气,试以一岁阴阳客主与人身感应之理。考《宋史》,医学初隶太常寺,元丰间始置提举判局,设三科以教之,曰方脉科、针科、疡科。凡方脉以《素问》、《难经》、《脉经》为大经,以《巢氏病源》、《龙树论》、《千金翼方》为小经,针科、疡科则去《脉经》而增《三部针灸经》。常以春试,学生愿与者听。迨崇宁间,改隶国子监;分上舍、内舍、外舍。其考试法,第一场问三经大义五道。次场方脉及临证运气各二道,针科、疡科试小经大义三道,运气二道。三场假令治病法三道。中格高等,为尚药局医师以下职。乾道中罢局而存御医诸科,后更不置局,仅存医学科。淳熙中又稍变其制焉。此太医局系绍熙二年后所置,程文以墨义为第一道,较旧制又稍异矣。其裒为一集,不知何人所编,世亦别无传本。今从《永乐大典》中排纂,得墨义九道,脉义六道,大义三十七道,论方八道,假令十八道,运气九道,谨厘次为九卷。其文皆通贯三经,及三部针灸之法,暨金石之品,草木之性,辨析精微,足资启发。盖有宋一代,於医学最为留意,自皇祐中於古来经方脉论皆命孙兆、林亿、高保衡等校刊颁行,垂为程式。故学者沿波讨流,各得以专门名家。观於是编,可以见当时讨论之详矣。
《诊宗三昧》·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璐撰。是书专明脉理。首宗旨,次医学,次色脉,次脉位,次脉象,次经络,次师传,次
《伤寒说意》·十一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黄元御撰。元御既作《伤寒悬解》,谓论文简奥,非读者所能遽晓。乃会通大意,复著
《兰室秘藏》·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金李杲撰。其曰《兰室秘藏》者,盖取《黄帝素问》藏诸灵兰之室语。前有至元丙子罗天益序,
《流注指微赋》·一卷(永乐大典本)元何若愚撰。若愚爵里未详。原注有云,《指微论》三卷,亦是何公所作。探经络之赜,原针刺之
《医学管见》·一卷(通行本)明何瑭撰。瑭号柏齐,怀庆人。弘治壬戌进士,官至南京右副都御史。谥文定。事迹具《明史·儒林传》
《局方发挥》·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元朱震亨撰。以《和剂局方》不载病源,止於各方下条列证候,立法简便,而未能变通,因一一
《证治大还》·四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陈治撰。治字三农,华亭人。是书凡证视近纂二卷,药理近考二卷,济阴近编五卷,幼幼
《兰台轨范》·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徐大椿撰。大椿持论,以张机所传为主,谓为古之经方。唐人所传,已有合有不合,宋、元
《疮疡经验全书》·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宋窦汉卿撰。卷首署燕山窦汉卿。而申时行序乃称汉卿合肥人,以疡医行於宋庆历
《得心录》·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国朝李文渊撰。文渊有《左传评》,已著录。是编皆所制新方。前有自题云,古方不能尽中后
《运气易览》·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汪机撰。机有《针灸问对》,已著录。是编取《素问》中五运六气之说详加辨论,所衍各图,
《明堂灸经》·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题曰西方子撰,不知何许人。与《铜人针灸经》俱刊於山西平阳府。其书专论灸法。《
《安老怀幼书》·四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明刘宇编。宇字志大,河南人。成化壬辰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副使。初,宋咸淳中
《本经逢原》·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璐撰。其书以神农本经为主,而加以发明,兼及诸家治法。部分次第,悉依李氏《本草纲
《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四卷(侍郎金简购进本)旧本题金李杲撰。考《珍珠囊》为洁古老人张元素著,其书久已散佚。世传东垣《
《李氏医鉴》·十卷、《续补》·二卷(内府藏本)国朝李文来编。文来字昌期,婺源人。初,休宁汪桓作《医方集解》、《本草备要》
《医学源流论》·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徐大椿撰。其大纲凡七,曰经络脏腑,曰脉,曰病,曰药,曰治法,曰书论,曰古今。分
《集验背疽方》·一卷(永乐大典本)宋李迅撰。迅字嗣立,泉州人。官大理评事,以医著名。此书见於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所集凡
《伤寒治例》·一卷(通行本)明刘纯撰。其体例与《杂病治例》相同,不标六经,亦不分表里,但以现证九十五种为纲,而每证推其病
《大本琼瑶发明神书》·二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旧本题赐太师刘真人撰,不著其名。前有崇宁元年序,则当为宋徽宗时人。然序称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