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类方》·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徐大椿撰。世传后汉张机《伤寒论》乃晋王叔和蒐采成书,本非机所编次。金聊城成无己始为作注。又以己意移易篇章。自后医家屡有刊定,如治《尚书》者之争洪范、武成,注《大学》者之争古本、今本,迄於有明,终无定论。大椿以为非机依经立方之书,乃救误之书,当时随症立方,本无定序。於是削除阴阳六经门目,但使方以类从,症随方证使人可按证以求方,而不必循经以求症。虽於古人著书本意未必果符,而於聚讼纷呶之中亦芟除葛藤之一术也。其中如大青龙汤下注云,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症者,此汤主之。大椿则以为病情甚轻,不应投以麻黄、桂枝、石膏,此条必有舛误。又甘草茯苓汤下注云,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此汤主之。大椿则以为此汗出者乃发汗后汗出不止,非伤寒自汗。其辨证发明,亦多精到。凡分一十二类,计方一百一十有三,末附六经脉法。又论正证之外有别证、变证,附以刺法,皆有原委可寻。自谓七年之中,五易草稿乃成云。
《千金要方》·九十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唐孙思邈撰。思邈,华原人。《唐书·隐逸传》称其少时,周洛州刺史独孤信称为圣童。及
《运气易览》·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汪机撰。机有《针灸问对》,已著录。是编取《素问》中五运六气之说详加辨论,所衍各图,
《医学管见》·一卷(通行本)明何瑭撰。瑭号柏齐,怀庆人。弘治壬戌进士,官至南京右副都御史。谥文定。事迹具《明史·儒林传》
《素问注证发微》·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马莳撰。莳字仲化,会稽人。其说据《汉志·内经》十八篇之文,以《素问》九卷、《灵
《苏沈良方》·八卷(永乐大典本)宋沈括所集方书,而后人又以苏轼之说附之者也。考《宋史·艺文志》有《括灵苑方》二十卷,《良
《避水集验要方》·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董炳撰。炳字文化,泗州人。是编以常用有验之方,分类裒辑,无所阐发。其所用之药有
《医门法律》·十二卷、附《寓意草》·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喻昌撰。昌既著《尚论篇》,发明伤寒之理,又取风寒暑湿燥火六
《此事难知》·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元王好古撰。是编专述李杲之绪论,於伤寒证治尤详。其问三焦有几,分别手足,明孙一奎极称
《伤寒说意》·十一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黄元御撰。元御既作《伤寒悬解》,谓论文简奥,非读者所能遽晓。乃会通大意,复著
《绛雪园古方选注》·三卷、附《得宜本草》·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子接撰。子接字晋三,长洲人。自古集经方者不过注某圆
《伤寒论条辨》·八卷、附《本草钞》·一卷、《或问》·一卷、《痉书》·一卷(内府藏本)明方有执撰。有执字中行,歙县人。是书
《司牧马经痊骥通玄论》·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旧本题东原兽医卞管勾集注。有三十九论,四十六说。於马之病源治诀,简
《瘟疫论》·二卷、《补遗》·一卷(通行本)明吴有性撰。有性字又可,震泽人。是书成於崇祯壬午。以四时不正之气发为瘟疫,其病
《医开》·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王世相撰。世相字季邻,号清溪,蒲州人。吕柟之门人也。官延川县知县。是书凡分二十
《志斋医论》·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高士撰。士字志斋,鄞县人。是书作於嘉靖中。上卷专论痘疹,下卷杂论阴阳六气,
《甲乙经》·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晋皇甫谧撰。谧有《高士传》,已著录。是编皆论针灸之道。《隋书·经籍志》称黄帝甲乙经十卷
《黄帝素问》·二十四卷(内府藏本)唐王冰注。《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篇,无《素问》之名。后汉张机《伤寒论》引之
《摄生众妙方》·十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张时彻编。时彻字维静,鄞县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事迹附见《明史·
《证治准绳》·一百二十卷(通行本)明王肯堂撰。肯堂有《尚书要旨》,已著录。是编据肯堂自序,称先撰《证治准绳》八册,专论杂
《针灸大全》·十卷(内府藏本)明杨继洲编。继洲万历中医官。里贯未详。据其刊版於平阳,似即平阳人也。是书前有巡按山西御史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