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定仪象考成》·三十二卷
乾隆九年奉敕撰。乾隆十七年告成,御制序文颁行。卷首上下为御制玑衡抚辰仪。卷第一之十三为总纪恒星及恒星黄道经纬度表,卷第十四之二十五为恒星赤道经纬度表,卷第二十六为月五星相距恒星黄赤道经纬度表,卷第二十七之三十为天汉经纬度表。案玑衡之制,马融、郑玄注《尚书》皆以为浑仪是其遗法。唐、宋而后,日以加详,然规环既多遮蔽,隐映之患,势不能免。郭守敬析之为简、仰二仪,人称其便。康熙十三年圣祖仁皇帝命监臣南怀仁新制六仪,赤道、黄道分为二器,皆不用地平圈,而地平、象限、纪限、天体诸仪则地平之经纬与黄、赤之错综皆已毕具。又命监臣纪利安制地平经纬仪,合地平、象限二仪而为一,其用尤便。皇上亲莅灵台,遍观仪象,以浑天制最近古,而时度信宜从今,改制新仪,锡名曰玑衡抚辰。诚酌古准今,损益尽善,仪制凡三重。其在外者即古之六合仪,而不用地平圈。其正立双环为子午圈,斜倚单环为天常赤道圈。其南北二极皆设圆轴,轴本贯於子午双环,中空而轴内向,以贯内二重之环。又依京师北极高度而上五十度五分为天顶,於天顶拖垂线以代地平圈故不用地平圈也。其内即古之三辰仪,而不用黄道圈。其贯於二极之双环为赤极经圈。结於赤极经圈之中要与天常赤道平运者,为游旋赤道圈自经圈之南极作两象限弧以承之,测得三辰之赤道经纬度,则黄道经纬可推。且黄、赤距纬,古远今近,纵或日久有差,而仪器无庸改制,故不用黄道圈也。又其在内即古之四游仪,贯於二极之双环为四游圈,定於游圈之两极者为直距,绾於直距之中心者为窥衡。游圈中要设直表以指经度,及时窥衡右旁设直表以指纬度,此则古今所同也。又星辰循黄道行,每七十年差一度,黄赤大距亦数十年而差一分。《灵台仪象志》中所列诸表,皆据曩时分度,今则逐时加修,得岁差真数。其三垣二十八宿以及诸星,今昔多少不同者,并以乾隆九年甲子为元。验诸实测,比旧增一千六百一十四星,亦前古之所未闻。密考天行随时消息,所以示万年修改之道者,举不越乎是编之范围矣。
《缉古算经》·一卷(吏部侍郎王杰家藏本)唐王孝通撰。其结衔称通直郎太史丞。其始末未详。惟《旧唐书·律历志》“戊寅历”条下
《七政推步》·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南京钦天监监副贝琳修辑。即焦竑《国史经籍志》所载玛沙伊赫之回回历也。考《明
《御定历象考成后编》·十卷乾隆二年奉敕撰。《新法算书》推步法数,皆仍西史第谷之旧。其图表之参差,解说之隐晦者,圣祖仁皇帝
《星经》·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晁公武《读书志》载《甘石星经》一卷,注曰汉甘公石申撰。以日月、五星、三垣、
《浑盖通宪图说》·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李之藻撰。之藻有《頖宫礼乐疏》,已著录。是书出自西洋简平仪法。盖浑天与盖天皆立
《隐山鄙事》·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李子金撰。子金,柘城人,隐山其号也。与梅文鼎、游艺、揭暄、王寅旭辈互以算术相高。
《天问略》·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万历乙卯,西洋人阳玛诺撰。是书於诸天重数,七政部位,太阳节气,昼夜永短,交食本原,地
《中西经星同异考》·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梅文鼏撰。文鼏字尔表,宣城人。与其兄文鼎皆精研历算之学,互相商榷,多所发明
《宣夜经》·(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柯仲炯撰。仲炯始末未详。是书前有崇祯元年自序,谓宣夜本诸帝尧,即羲和所授。其后失
《纬谭》·一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魏濬撰。濬有《易义古象通》,已著录。此书首题曰拙存斋笔录,而子目则曰纬谭,盖其劄记之一
《历体略》·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王英明撰。英明字子晦,开州人。万历丙午举人。是编成於万历壬子。上卷六篇,曰天体地形,
《六经天文编》·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宋王应麟撰。应麟有《郑氏周易注》,已著录。是编裒六经之言天文者,以《易》、《书》、
《测圆海镜分类释术》·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顾应祥撰。应祥有《人代纪要》,已著录。李冶《测圆海镜》所设一百七十
《夏侯阳算经》·三卷(永乐大典本)案《隋·经籍志》有夏侯阳《算经》二卷,《唐·艺文志》列夏侯阳《算经》一卷,而直斋《书录
《九圜史图》·一卷、附《六匌曼》·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赵宧光撰。宧光有《说文长笺》,已著录。又著有《图志谱考辨说》
《新仪象法要》·三卷(内府藏本) 宋苏颂撰。颂字子容,南安人,徙居丹徒。庆历二年进士。官至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累爵赵郡
《中星谱》·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胡亶撰。亶号励斋,仁和人。王晫《今世说》称其博综群书,尤精天官家言,日月薄蚀,星辰
《益古演段》·三卷(永乐大典本)元李冶撰。据至元壬午砚坚序,称冶《测圆海镜》既已刻梓,其亲旧省掾李师徵,复命其弟师珪请冶
《戊申立春考证》·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邢云路撰。云路有《古今律历考》,已著录。万历三十六年戊申,钦天监推十二月二十一
《周髀算经》·二卷、《音义》·一卷(永乐大典本)案《隋书·经籍志·天文类》,首列《周髀》一卷,赵婴注。又一卷,甄鸾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