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通变》·四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张行成撰。亦所进《易说七种》之一也。其说取陈抟至邵子所传先天卦数等十四图,敷演解释以通其变,故谓之通变。案以数言《易》,本自汉儒。然孟喜之《易》,言六日七分而已。至京房之《易》,言飞伏纳甲而已。费直之《易》,言乘承比应而已。至魏伯阳作《参同契》,借《易》以明丹诀,始言甲壬乙癸之方位。而《易纬是类谋》亦谓冬至日在坎,春分日在震,夏至日在离,秋分日在兑。《易通卦验》又谓乾西北主立冬,坎北方主冬至,艮东北主立春,震东方主春分,巽东南主立夏,离南方主夏至,坤西南主立秋,兑西方主秋分。盖《易》之支流,有此衍说。至宋而陈抟作图,由穆修以递授於邵子,始借儒者之力,大行於世。故南宋之后,以数言《易》者皆以陈、邵为宗。又以陈本道家,遂讳言陈而惟称邵。行成於蜀中作守,籍吏人之家,得邵子所传十四图,因著此书。其自序谓康节之学主於交泰、既济二图,而二图尤以卦气为根柢。参伍错综以求之,而运世之否泰,人物之盛衰,皆莫能外。其自许甚高。其中如人之五脏,亦以易数推之,谓当重几斤几两,殊为穿凿。《李心传》讥其牵合,祝泌谓其发明处甚多,而支蔓处亦甚多。然其说亦自成理。自袁枢、薛季宣以下虽往往攻之,迄不能禁其不传也。此本流传甚少,外间仅有宋刻本及明费宏家抄本。今以《永乐大典》所载参互勘校,录而存之,以备数术之一家。是书之名,《永乐大典》作《易通变》,费宏本作《皇极经世通变》,宋本但题曰《通变》而无易字,亦无皇极经世字。盖原刻其全书七种,此乃其一,故有细目而无大名,不能据以断两本之是非。以《永乐大典》所题在费氏本前,当为旧本,今姑据以著录焉。
《皇极生成鬼经数》·一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其法以手掌四指节起十二时,而以正节当生数为化星。一为贵,二为劫,三为
《三命通会》·十二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卷首但题曰育吾山人。《明史·艺文志》有万民育《三命会通》十二卷,与
《山法全书》·十九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叶泰撰。泰字九升,婺源人。自序谓先辑《平阳全书》,复辑是编,皆裒集前人堪舆之
《注解祥异赋》·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专言天象祥异,凡赋七篇。占天地者曰玄黄赋,占日者曰炎光赋,占
《濬元》·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张必刚撰。必刚有《三礼会通》,已著录,是编以岁时气候著为论说。先为五图,首元运图,
《画前易衍》·(无卷数,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徐灿撰。灿字朗亭,号玉峰,昆山人。乾隆辛酉举人。其书以太极函三兼综河洛理数,
《太玄经》·十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汉扬雄撰,晋范望注。《汉书·艺文志》称扬雄所序三十八篇,《太玄》十九。其本传则称《太
《天原发微》·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鲍云龙撰。云龙字景翔,歙县人。景定中乡贡进士。入元不仕以终。是书以秦、汉以来言天者
《洪范图说》·四卷(侍讲刘亨地家藏本)国朝舒俊鲲撰。俊鲲字潜夫,溆浦人。其自序云,因钦定《易图说》得《洪范九畴》之数,兼
《皇极经世书类要》·九卷(永乐大典本)宋锺过撰。过字益斋,庐陵人。其书作於咸淳中。吴应丑序云:锺君取邵子之书类之,图即书
《范围数》·(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赵迎撰。迎,巩县人。嘉靖丙戌进士。官南京工部主事。是书前有嘉靖壬辰自序,
《黄帝演禽七元三传心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其书乃以七元之翻禽倒将论战阵主客之用者。其略以兵气
《正易心法》·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旧本题宋麻衣道者撰。凡四十二章,章四句,句四言。又题希夷先生受并消息。《文献通考》载
《范衍》·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钱一本撰。一本有《像象管见》,已著录。是编以圣人则书叙畴,以龟坼为卜法。后世蓍重而龟卜
《东方朔占书》·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原本前后无序跋。所载皆测候风云星月及太岁六十年丰凶占验之法,其词皆鄙俚不文
《观象玩占》·五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旧本题唐李淳风撰。凡日月、五纬、经星、云汉、彗孛、客流、杂气以及山川、陆泽、城郭
《卜法详考》·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胡煦撰。煦有《周易函书约注》,已著录。考古者大事多用卜,故《尚书》言龟者居多。
《玉照定真经》·一卷(永乐大典本)旧本题晋郭璞撰,张颙注。考《晋书》璞传,不言璞有此书。《隋志》、《唐志》、《宋志》以及
《说畴》·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乔中和撰。中和有《说易》,已著录。是编凡分五目。一曰正误,皆踵宋、元诸儒错简之说,颠倒
《罗经顶门针》·二卷(内府藏本)明徐之镆撰。之镆,建阳人。万历中诸生。是书专论指南针法,以当时堪舆家罗经之制,仅主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