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集传或问》·二卷(内府藏本)
宋陈大猷撰。《自序》称既集《书》传,复因同志问难,记其去取曲折以成此编。则此编本因《集传》而作。今《集传》已佚,存者惟此两卷。朱彝尊《经义考》引张云章之言,谓大猷东阳人,登绍定二年进士(案绍定刻本误绍兴,今改正)。由从仕郎历六部架阁,著《尚书集传》。又有都昌陈大猷者,号东斋,饶双峰弟子,著《书传会通》,仕为黄州军州判官。乃陈澔之父,与东阳陈氏实为两人,彝尊附辨其说,则谓鄱阳董氏《书传纂注》列引用姓氏,於陈氏《书集传》特注明东斋字,未可定《集传》为东阳陈氏之书,而非都昌陈氏之书。纳喇性德作是书《序》,则仍从云章之说。案董鼎《书传纂注》所引,其见於《辑录》者有《东斋书传》、《复斋集义》。其见於《纂注》者,则一称复斋陈氏,仍连其号;一称陈氏大猷,惟举其名(案是书标氏标名,例不画一,大抵北宋以前皆称某氏,南宋以后则入朱子学派者称某氏,不入朱子学派者虽王十朋、刘一止皆称其名)。所列大猷诸说,此书不载,盖皆《集传》之文。惟《甘誓》“怠弃三正”一条,采用此书,亦称陈氏大猷,则所谓陈氏大猷者,即此人,而非东斋矣。又此书皆论《集传》去取诸说之故,与朱子《四书或问》例同。董鼎书於《禹贡》“冀州”引《东斋书传》一条,谓“与蔡民《传》所论梁州错法不合,然蔡亦似未的”云云,於此书之例当有辨定,而书中不一及之。知其《集传》中无此条矣。且此陈大猷为理宗初人,故所引诸家仅及蔡沈而止。其称朱子曰朱氏、晦菴氏,持论颇示异同。至论《尧典》“敬”字一条,首举“心之精神谓之圣”。此《孔丛子》之语而杨简标为宗旨者,其学出慈湖,更无疑义。若都昌陈大猷乃开庆元年进士(见其子澔《礼记集说序》),当理宗之末年,时代既后。又大猷受业饶鲁,鲁受业黄幹,幹受业朱子,渊源相接。尊朱子若神明,而视杨氏若敌国,安有是语哉!彝尊盖偶见董鼎注“东斋”字,而未及核检其书也。今参考诸说,仍定为东阳陈大猷之书,著於录焉。
《虞书笺》·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茅瑞徵撰。瑞徵字伯符,归安人。万历辛丑进士,官至南京光禄寺卿。解官后自号苕上渔父,又
《尚书体要》·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钱肃润撰。肃润字础日,无锡人。是书章分句解,止於随文生义,未能有所折衷。其训《禹
《书传会衷》·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曹学佺撰。学佺有《易经通论》,已著录。是书自一卷《尧典》至六卷《召诰》,题曰《书
《书传洪范考疑》·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吴世忠撰。世忠字懋贞,金谿人。宏治庚戌进士,官至延绥巡抚佥都御史。是书取蔡沈所
《今文尚书说》·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陆奎勋撰。奎勋有《陆堂易学》,已著录。是编皆订补蔡沈《书传》之阙失。大抵推求於
《禹贡方域考》·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汤奕瑞撰。奕瑞号玉峰,南丰人。雍正中官福建盐场大使。其书载《禹贡》本文,而专疏
《尚书广听录》·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欲注《尚书》而未及,因取旧所杂记者编次成书,名曰《广听》,用《汉
《禹贡广览》·三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许胥臣撰。胥臣,钱塘人。兹编首载《九州总图》,次以九州各为一图,而《经》文分附於
《禹贡正义》·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曹尔成撰。尔成字得忍,无锡人。是书成於康熙甲寅,据蔡氏《集传》为本。或偶出己见,
《禹贡约义》(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华玉淳撰。玉淳字师道,号澹园,金匮人。是编考证《禹贡》山水,详略颇不画一。盖随
《禹贡指南》·四卷(永乐大典本)宋毛晃撰。晃,《宋史》无传,其始末未详。世传其《增注礼部韵略》,於绍兴三十二年表进,自署
《尚书疏衍》·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陈第撰。第有《伏羲图赞》,已著录。是书前有第《自序》,称“少受《尚书》,读经不读传
《书传大全》·十卷(通行本)明胡广等奉敕撰。书以蔡沈《集传》为主,自延祐贡举条格已然。然元制犹兼用古注疏,故王充耘《书义
《尚书精义》·五十卷(永乐大典本)宋黄伦撰。《宋史·艺文志》载有是书十六卷。陈振孙《书录解题》亦著於录,称为三山黄伦彝卿
《洪范口义》·二卷(永乐大典本)宋胡瑗撰。瑗有《周易口义》,已著录。是书《文献通考》作《洪范解》,朱彝尊《经义考》注云“
《尚书集传或问》·二卷(内府藏本)宋陈大猷撰。《自序》称既集《书》传,复因同志问难,记其去取曲折以成此编。则此编本因《集
《书义断法》·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陈悦道撰。其自题曰邹次,不知何许人。书首冠以“科场备用”四字,盖亦当时坊本为科举经
《尚书要义》·十七卷、《序说》·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宋魏了翁撰。了翁谪居靖州时,著《九经要义》,凡二百六十三卷。皆摘
《书经疑问》·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姚舜牧撰。舜牧有《易经疑问》,已著录。是编於《经》义罕所考定,惟推寻文句,以意说
《尚书举隅》·六卷(江南巡抚采进本)国朝徐志遴撰。志遴字抡英,江西新城人。雍正甲辰举人。其书删节蔡《传》,而於蔡《传》后